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荔枝多糖高效提取与咀嚼片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荔枝多糖的微波高效提取工艺及其咀嚼片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咀嚼片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提取法提取荔枝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水料比9∶1、微波功率640 W、提取时间10 min。以18%荔枝粗多糖、23%蔗糖、13%葡萄糖、18%微晶纤维素、26.8%食用淀粉、0.1%天然食用色素、0.1%食用香精和1%硬脂酸镁为配方原料,以50%乙醇水溶液为湿润剂在65℃下研制成荔枝多糖咀嚼片。该咀嚼片中多糖含量为6.525%,加样回收率达96.810%,相对标准偏差为3.826%,表明此测定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22.
从江浙梅区所采10种梅树蚧虫中育得寄生蜂4科18属25种,其中3种为中国新记录,并有10项寄主新记录,文中登录了各种寄生蜂的名称、寄主和采地,对3个中国新记录种——长角短索蚜小蜂Archenomus longicornis(Nik),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tamakatakaigara Tachikawa和网室优盾金小蜂Eunotus arelatus(Ratzeburg)作了记述,并附特征图。  相似文献   
23.
24.
本文对清新区近二年畜禽养猪和肉类生产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非洲猪瘟影响下,与2019年相比,2020年清新区肉猪出栏减少75%,同期禽肉产量增加了6.5倍,部分填补了肉猪减产形成的肉类供应空缺.2020年1月以来,肉猪存栏缓步上升,母猪存栏数也呈现阶梯式增长;鸡和鹅的出栏和存栏则保持相对稳定.非洲猪瘟仍是本区...  相似文献   
25.
噻虫啉杀虫剂防治松褐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噻虫啉3种剂型不同稀释倍数对松褐天牛的毒杀作用和持效期。林间比较该3种剂型与其它药剂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噻虫啉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触杀能力,触杀效果明显。林间实验结果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一致,且防治效果优于试验采用的其他药剂。噻虫啉杀虫剂3种剂型中,微囊悬浮剂(CS)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悬浮剂(SC),再次为微囊颗粒剂(CG),且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6.
该文报道采自甘肃、江苏、浙江、广西等省的5种跳小蜂,即绒蚧艾菲跳小蜂AphycuseriocociTimberlake、五斑佳丽跳小蜂CalipteromaquinquegutataMotsch、毛角尖梗跳小蜂Cerapteroceruspilicornis、混淆莱曼跳小蜂Lamennaisiaambigua、三色丽突跳小蜂Leptomastideaabnormis。这5种跳小蜂在我国属首次报道,主要寄生各种介壳虫,其中除艾菲跳小蜂属Aphycus外,其余4个属是中国分布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27.
通过实地调查查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产区危害山核桃的小蠹虫有小粒绒盾小蠹、光滑材小蠹和黄须球小蠹三种,对其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介绍了采用48%毒死蜱乳油20倍涂干、喷淋、喷雾的防治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28.
为调查广州市冷鲜鸡产气荚膜梭菌及其毒素危害,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集鸡肉样品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和毒素分型,同时检测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抗药性,并采用Eric-PCR对分离出梭菌进行亚型分析。结果表明,从78个样本中分离出57株产气荚膜梭菌,所有菌株均为A型,其中,cpb2(Atypical)型40株,cpb2(consensus)型1株;含net B基因菌株1株;药敏结果显示,分离出的产气荚膜梭菌大部分对氟苯尼考、氨苄西林、青霉素敏感;值得注意的是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对仅可用于人的抗生素克林霉素、头孢氨卞的耐药率分别达73.68%和31.58%。Eric-PCR结果显示,相似性为80%时,57株梭菌可分为13个亚型,提示污染来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9.
本文克隆了虫害诱导的水稻脂氧合酶基因OsRCI-1全编码序列,实时定量QRT-PCR检测结果表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a Walker取食能快速且持续地诱导OsRCI-1基因的表达。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获得了两株OsRCI-1基因的RNAi沉默突变体,突变体株系ir-rci-1和ir-rci-2中目的基因OsRCI-1的表达被明显的抑制,其表达水平分别仅为对照(秀水11)的47.73%和32.33%。生测结果表明OsRCI-1基因沉默导致水稻对二化螟抗性显著地降低,取食RNAi突变体株系的二化螟体重分别是取食秀水11的1.58倍和2.15倍。因此,水稻OsRCI-1基因正调控对二化螟的抗性,该基因介导的防御途径可能在水稻虫害诱导防御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 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 月中下旬和7 月中旬出现2 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杨梅栽培、果园复杂环境、冬季气温偏高和天敌控制能力下降是该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建立了发生危害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3.3%。罗帐杨梅栽培技术防阻果蝇效果显著,有虫果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93.61%~96.25%;60 g/L 乙基多杀菌素2000 倍液,在杨梅采前45、30、20 天喷施,虫口减少率为92.94%~95.72%,果实危害下降率为91.56%~95.78%,且降解速度快,已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集成了一套杨梅果蝇防控对策和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物理阻隔、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互协调、有机配套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