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1989年我区稻瘟病大流行,发生面积73万亩,其中穗颈瘟44万亩,损失稻谷1441万公斤。本地区杂交稻63品系大面积单一化连年种植,导致病菌优势小种的变化,造成抗病性丧失,是大流行的主要原因。63品系开始引入本区时高产,抗病力强,1987年发现感病稻株,1989 年我区种植杂交稻85.8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73.1%,而63品系又占杂交稻面积的92.2%。63品系的母本都属野败型同一质源。抗病性相近,给新优势种群的形成和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测定1989年我区致病力强的 ZB 群小种数量上升是63品系抗性丧失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气  相似文献   
22.
采用rep-PCR指纹技术对70个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测定.菌株间显示了DNA图谱的多态性,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出2~15条DNA带.经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9个遗传谱系,其中第3,6,9为优势谱系.菌株的遗传谱系与菌株的原寄主和原采集地之间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涪陵榨菜根肿病病菌鉴定及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涪陵榨菜根肿瘤病样经扫描电镜观察,其休眠孢子囊近球形,孢壁不光滑,直径为2.1-2.6μm;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结合症状特征,鉴定为十字花科根肿瘤(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该菌的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2,致死温度为45℃,光照对休眠孢囊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25.
不同生态区稻瘟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至1993年在不同生态区设点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生态区及年际间病情差异显著;叶瘟于返青芬薛初期、分恭末期至拔节期及抽穗期出现3次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26.
1991~1992年开展了不同生态区稻瘟病病情系统调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1材料及方法在涪陵地区内选3个海拔高度:丰都兴义(230m)、涪陵惠民(71Om)和武隆桐梓(1070m)、代表不同生态区分别设置病圃,选用杂交稻汕优63、常规稻桂朝13和糯稻3个品种分3期(第2期为当地适期,第1,3期较第2期早、迟10天)播栽.1个品种1个播期插100丛(20丛×5行)为1个小区.自移栽返青后开始定点(每小区定5点,每点2丛)定期(每旬1日,6日)系统调查病情,叶瘟、穗颈瘟均按中国分  相似文献   
27.
28.
榨菜根肿病可控栽培因子控害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4年在榨菜 (茎瘤芥 )主产地涪陵江北发现榨菜根肿病以来 ,逐年加重 ,已成为当前为害榨菜生产的主要病害。 2 0 0 1年调查结果 ,涪陵沿江榨菜主产区 1 6个乡镇中已有 1 0个乡镇发病 ,其中重病区一般田块株发病率 3 0 %~50 % ,重病田块达 80 %以上 ,个别田块早期死苗绝收或重栽后仍严重发病。该病是榨菜的一种危险性病害 ,其较快的扩展蔓延和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保持其侵染能力 3~ 6年的特性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2年来 ,笔者展开了榨菜根肿病可控栽培因子的控害技术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将根肿病病组织绞烂 ,配成…  相似文献   
29.
在系统分析历史资料、深入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发生为害规律基础上,组建病虫测报模型,探讨控害丰产配套栽培技术及提高化防水平,定性定量地建立以准确的测报为前提,合理施肥、密植技术为主的生态控制为基础,按复合防治指标进行化学防治,系统控制稻飞虱、纹枯病,经近几年来的应用,收到显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0.
1991~1994年以涪陵地区为基点,在水稻种植的垂直分布区域内,作定点系统观察和大面积普查病情,结合自然环境及气象因子分析,将全区划分为海拔500m以下稻瘟病偶发区(I)和500m以上常发区(Ⅱ)2个1级区,其中500~1000m为叶瘟、穗颈瘟常发重病区(Ⅱ)和1000m以上穗颈瘟重于叶瘟常发区(Ⅱ)2个2级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经应用获得理想的控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