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7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旨在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对黄瓜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Pseudomonas cichorii)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的拮抗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变量法对拮抗菌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共分离出650株细菌,筛选出10株拮抗菌。其中编号为JNL的菌株拮抗效果最好。细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30℃、pH 7、碳源为半乳糖、氮源为硝酸钾、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生长效果最好。【结论】JNL菌株对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42.
瓜绢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瓜绢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绿色食品”生产的需要,提出了瓜绢螟种群生态系统控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3.
为明确巴西蕉假茎对香蕉假茎象甲和香蕉球茎象甲的诱捕效果,为利用巴西蕉假茎防治香蕉象甲这一农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假茎田间诱捕试验及室内选择反应试验,研究了巴西蕉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的诱捕效果。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巴西蕉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具有有效的诱捕作用,其5d和10d的诱捕量分别达8.3~11.3和14.7~18.0头/诱捕器;室内选择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2种香蕉象甲对巴西蕉假茎均表现出显著的选择趋性。因此,巴西蕉假茎可用于蕉园香蕉象甲的诱捕防治。  相似文献   
44.
温度对莲雾毒蛾实验种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莲雾毒蛾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莲雾毒蛾各虫态的存活状况,并就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产卵量和种群趋势指数等指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莲雾毒蛾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83℃,有效积温为810.48日度;该虫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产卵量与温度的关系均能较好的拟合抛物曲线,其回归关系分别为:SE=-7.7966+0.7612X-0.0164X2;SL=-0.0067X2+0.3053X-3.0686和E=-6.7819X2+310.66X-3197.2。   相似文献   
45.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是一种重要的椰心叶甲蛹寄生蜂。为了探讨繁育椰心叶甲啮小蜂的最佳寄主密度,研究1对椰心叶甲啮小蜂与椰心叶甲1日蛹的不同配比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蜂与椰心叶甲1日龄蛹的不同配比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每寄主出蜂量和后代性比有显著影响,当雌蜂与椰心叶甲1日龄蛹配比为1∶1时,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寄生率和出蜂量最高,其寄生率为100%,每蛹平均出蜂量为27.67头,显著高于其它配比,但雌蜂与椰心叶甲1日龄蛹配比为1∶6时,椰心叶甲啮小蜂后代性比(雌蜂的百分比)最高为88.04%,显著高于其它配比。平均每雌怀卵量、出蜂率、羽化率在椰心叶甲啮小蜂与椰心叶甲蛹的不同配比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6.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棕榈科植物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铁甲科Hispidae,潜甲亚科Anisoderiane,平胸族Cryptonychini。2002年6月,首次在海南省发现椰心叶甲后,短短两三年内广东、海南等地的棕榈科植物受到了严重危害。椰心叶甲在中国境内属外来入侵物种,缺少天敌,造成椰心叶甲在国内为害猖獗,在海南省的18个县市中就有12个县市发生椰心叶甲危害。  相似文献   
47.
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出世界椰子有害动物888种,分属5纲21目120科481属。其中昆虫纲14目106科449属831种,蛛形纲2目6科20属33种,甲壳纲1目1科1属1种,腹足纲1目2科2属2种,哺乳纲3目5科9属21种。  相似文献   
48.
石榴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国内外石榴病虫害的种类(包括23种病害和40种虫害),简介各种石榴病虫害,着重介绍国内石榴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9.
观察了6个温度条件及9种寄主植物对皮氏叶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并进行了5种药剂对此螨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4~32℃为皮氏叶螨发育、存活和产卵的最适合温度,番木瓜为皮氏叶螨的最适宜寄主,其次为香蕉和番荔枝。香蕉品种间比较,巴西蕉和贡蕉分别为皮氏叶螨的最适和最不适宜的芭蕉属寄主。5种农药对皮氏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阿维·氯>哒螨灵>果好迈>辛硫磷,其LC50分别为0.0586,0.4415,34.6817,35.0268和96.1017μg/mL。  相似文献   
50.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时期(盛花后80 d、95 d、110 d)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3个不同套袋时期都可以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果实采前套袋提高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总酚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促进龙眼果实采后果肉自溶和病害发生,降低果实耐贮性,缩短龙眼果实贮藏期。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果实采前套袋能有效改善‘立冬本’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110 d(即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但果实采前套袋降低‘立冬本’龙眼果实的耐贮性,不利于延长龙眼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