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5篇
  27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李强  张露 《山东农机化》2002,(13):36-36
为入夏准备一张合适的凉席,是每个家庭必选的床上用品。但如何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适用环境来选用,这里面大有学问。 一般来说,年青、身体健壮的人适于选用竹  相似文献   
112.
施肥对泡桐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施肥试验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施肥对泡桐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尿素作基肥对泡桐幼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有机肥和复合肥次之,氯化钾作基肥效果不佳。②以尿素作追肥能显著促进泡桐幼树树高和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113.
阐述了目前毛红椿人工林的地力概况、毛红椿速生丰产林的养分需求状况、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毛红椿人工林施肥技术研究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4.
毛红椿种子萌发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等因素对毛红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红椿种子萌发最佳温度是25~27℃;浸种可以提高毛红椿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加快种子的发芽;且浸种20 h,发芽势和发芽率达最大值;光照会抑制毛红椿种子发芽;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能显著促进毛红椿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5.
为明确江西省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器官与土壤养分的分配规律和稳定机制,在江西省泰和县石溪林场选择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阶段的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叶-枝-根-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湿地松不同器官与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和稳态性特征。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器官C、N、P含量均值随林龄的增加呈“V”型变化,均在中龄林阶段最低,分别为518.10、3.22和0.71 g·kg-1;而各器官C∶N值与C∶P值随林龄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中龄林达到峰值,说明中龄林为湿地松的速生期,对N、P元素的消耗大。土壤N含量和N∶P值随林龄的增加不断上升,而土壤C∶N值则持续下降,说明土壤N矿化能力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强;成熟林阶段土壤C∶P值和N∶P值均高于其他林龄,表明成熟林阶段土壤P较匮乏。针叶N、C∶N、N∶P,枝C、C∶N、N∶P和根C、P、C∶P稳态性模型回归结果不显著,具有绝对的稳定性。针叶P、枝P的稳态性等级分别为弱敏感态和敏感态。不同器官N∶P的内稳性指数(HN∶P)大小关...  相似文献   
116.
石蒜属植物的繁殖与栽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青  谢菊英  李向楠  张露  连芳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78-10679
主要介绍了石蒜属球根花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为全面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7.
婚姻作为社会稳定和家庭的基石,庞大的农村剩男群体的出现必然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和隐患。农村大龄剩男存在婚配问题的原因有性别比例失衡、经济状况不佳、结婚成本高昂、婚姻梯度挤压等,要解决大龄剩男的婚配问题,需要更新生育观念、完善立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倡导结婚新风尚、提升农村大龄青年的竞争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8.
土地整治工程的最终产品和成果是新增耕地,新增耕地质量是检验和评价土地工程成败的关键,对新增耕地质量检测指标的管理、分析和数据融合十分重要.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地整治工程中不同土地类型整治后对新增耕地质量要求,采用信息融合、物联网、Portal和工作流等关键技术方法,设计并实现了检测流程标准化、检测数据精确化、检测仪器自动化的LIMS系统.研究表明,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LIMS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构建了常态监测体系,解决了新增耕地质量检测指标的管理不规范、数据异构以及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实现了1个中心基地(陕西富平)实验室室内检测、5个野外监测站(榆林、延安、华阴、卤泊滩、澄城县)现场检测、1个流动实验车移动检测和多传感器在线监测的全方位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为多地点、多检测手段和各种土地类型耕地质量监测提供了一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途径,具有实用价值,并为土地工程其他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明确多效唑处理对冬小麦的抗倒伏和增产效果。[方法]以新麦26为材料,研究了起身期和拔节期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穗部性状和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多效唑处理能显著降低冬小麦株高,起身期喷施可以显著降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和基部(1+2)节间占节间总长的比例;拔节期喷施对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多效唑处理能显著降低冬小麦穗粒数,对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利用多效唑防倒时应注意喷施时期并结合肥水促控措施达到高产抗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0.
九连山毛红椿种群的结实特性及其生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s)为楝科(Meliaceae)香椿属植物,美誉"中国桃花心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物种(傅立国,1991).我国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海南、浙江和云南等省(区)有其天然林分布,但资源总量少,面临物种濒危的严峻局面.珍稀濒危植物生殖特性的研究对了解种群分布、动态、调控与更新,及其生态适应、系统发育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Harper,1977;De Steven,1991),并可从生殖层面探讨濒危原因,寻求扩大濒危物种种群及其物种保护的有效措施(Harper,1977;Willson,1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