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18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西南喀斯特山地林下经济模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西南喀斯特山地不同林下经济模式与土壤水分渗透性之间的关系, 以不同空白林地作为对照, 对重庆荣昌县6种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和同一林地不同层次土壤渗透各指标存在很大差异, 0~10 cm土壤总渗透量在麻竹林下种菌模式中最强, 达到449 mL; 其次是黄葛树林下种草模式, 为427.5 mL; 再次是麻竹林下养禽模式, 为389.4 mL; 以桉树林下种菌模式最差, 仅有241.5 mL。各林地土壤渗透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在3种模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模型中, 通用经验方程拟合效果最优, Kostiakov方程次之, Philip方程效果最差。土壤渗透性评价得分显示: 麻竹林下种菌模式土壤渗透性最好, 其次是黄葛树林下种草模式, 再次是麻竹林下养禽模式, 以桉树林下种菌模式最差。土壤渗透性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显示: 土壤渗透与土壤有机质、含水率、总孔隙度和0.005~0.01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与土壤容重和0.05~0.25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合相关分析, 筛选出8个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子, 通过主成分分析, 得到表征土壤渗透性能综合参数α和表征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的理化性质指标的综合参数β, 并构建了土壤渗透性各指标及其综合参数α与β的线性回归模型, α=0.249 初入渗率+0.254 稳渗率+0.252 平均渗透速率+0.254 渗透总量, β=0.167 有机质+0.183 含水率+0.200 总孔隙度+0.174 非毛管孔隙度 0.145 P0.05~0.25+0.131 P0.005~0.01+ 0.106 P0.001~0.005 0.200 容重(P0.05~0.25P0.005~0.01P0.001~0.005分别表示0.05~0.25 mm、0.005~0.01 mm和 0.001~0.005 mm颗粒含量)。  相似文献   
52.
研究旨在探讨适合广西岩溶区生长的农作物新品种,以期为该区域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及新种植作物提供试验示范和技术支撑.通过选择玉米、大豆、葡萄共3种作物在广西大化县岩溶区不同地块进行适应性种植,其中玉米品种有桂单0810、桂单0811、桂单162,以当地农家种作为对照;大豆品种有桂豆3号和桂豆5号,以当地农家种作为对照;葡萄品种有夏黑、巨峰、户太,每种作物的种植规格及田间管理参照当地种植习惯并遵循各品种的特性进行种植管理.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桂单0810、桂单0811、桂单162产量分别达481.66kg/667m2、478.24kg/667m2、443.12kg/667m2,分别比当地农家种增产31.57%、30.63%、21.04%;大豆品种桂豆3号和桂豆5号产量分别为85.82kg/667m2、、78.76kg/667m2,分别比当地农家种增产77.87%、、63.23%,和对照相比,玉米和大豆各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夏黑、巨峰、户太葡萄产量分别达1 170.5kg/667m2、1 380.0kg/667m2、1 518.0kg/667m2,均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所选的玉米、大豆及葡萄品种均适宜在该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3.
不同粉煤灰掺量下自密实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钧  叶焕军  张野 《森林工程》2010,26(5):72-75
为了研究粉煤灰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的影响,对粉煤灰掺量为17%、20%、30%和40%的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扩展度、立方体抗压强度、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试验,同时测得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对其作数据拟合。基于试验和分析结果,粉煤灰掺量存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当掺入比例适当时,能有效的改善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对强度有影响,早期强度降低较多。本次试验为粉煤灰合理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重新确定现有民猪(原称东北民猪)群体中氟烷基因(Haln)的基因型,采用PCR-RFLP方法对48头民猪进行了氟烷(Haln)基因检测,并测定了其中5头民猪的Haln基因序列.结果表明,48头民猪中HalNHalN(NN)型占70.83%,HalNHaln(Nn)型占25%,HalnHaln(nn)型占4.17%;N基...  相似文献   
55.
优质高产糜子新品种赤糜2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赤糜2号是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以当地粳性黄糜子为母本、内糜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糜子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二年平均籽实产量271.4kg/667m2,比对照大黄黍和大黄糜分别增产11.2%和21.8%。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生产试验,平均籽实产量246.3kg/667m2,比对照大黄糜增产26.6%。具有较对照品种大黄糜产量高,抗落粒,抗逆性强,米质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6.
赤峰地区各大种子公司、旗县种子管理站、科研院所分别承担着多项国家及自治区级品种区域试验任务.由于各试点承担任务的人员技术水平及文化差异.品种区域试验中存在着各试点小区间试验结果差距大.需要调查的项目记载不齐全、不及时等问题。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承担区域试验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多年承担区域试验的经验将赤峰地区区域试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如下.以备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7.
58.
覆膜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子覆膜栽培具有明显的保温、保墒、增产、增收的作用,覆膜技术在不断推广和应用,但其增产机理、水温效应等问题尚不十分明确和完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覆膜处理植株鲜、干重分别比CK增加48.9g、19.1g,根、茎、叶、穗含水量分别比CK提高3.79%、3.00%、9.72%、1.57%;覆膜使谷子生育期提前5d左右,增产1001kg/hm2,增产率为27.59%;覆膜处理0~10cm土层含水量比CK高1.25%~3.66%,10~20cm土层含水量比CK高0.12%~0.86%;覆膜处理地下5cm、10cm、15cm、20cm土层的地温分别比CK高2.8℃、2.7℃、2.2℃、2.1℃,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覆膜处理的地温与CK之间的差距变小;覆膜处理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含量比CK高4.43%~0.72%,其中>5mm、5~2mm两级大团聚体含量可提高5.64%~1.84%,而0.50~0.25mm小团聚体含量低于CK0.65%~1.19%,非团聚体含量在0~5cm、5~10cm、10~15cm、15~20cm土层低于CK3.43%、4.43%...  相似文献   
59.
以先玉335为母本、高频孤雌生殖诱导系G5为父本杂交诱导产生的单倍体为实验材料,研究秋水仙素浸芽加倍处理玉米单倍体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7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玉米单倍体加倍率最高,高达14.4%;秋水仙素浓度为0.8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单倍体加倍率次之,为12.1%。以自交系PHB1M、PH4CV、PH6WC、PHGJ4和DH系Z2、Z8为亲本组配的PHB1M×PH4CV、PHB1M×Z2、PH4CV×DZ2、PH6WC×PHGJ4、PH6WC×Z8、PHGJ4×Z8组合为母本,以G5为父本,研究玉米DH系对杂交后代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4CV×Z2(26.2%)、PHB1M×Z2(25.8%)、PHGJ4×Z8(23.3%)和PH6WC×Z8(21.3%)的单倍体加倍率显著高于PHB1M×PH4CV(13.5%)和PH6WC×PHGJ4(8.4%),以DH系为亲本组配选系基础材料可显著提高玉米杂交组合的单倍体加倍率。  相似文献   
60.
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4个施肥处理:复合肥+硼锌铁镁钙水溶肥(F1)、复合肥+氨基酸水溶肥(F2)、复合肥+生多素水溶肥(F3)、单施复合肥(F4),以单施复合肥(F4)为对照,研究在复合肥配施不同水溶肥处理的条件下,茉莉植株生长、茉莉花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复合肥配施不同水溶肥条件下,茉莉花植株生长比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