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7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8篇
  23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试验对高寒区日光温室不同栽培方式下香椿的生育期、产量、品质及生长情况下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区栽种香椿必须进行设施栽培;温室香椿以2年生苗抗寒性最强,年生长量最大,产量最高;温室香椿的椿芽生长速度与温室内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均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22.
对农学学科、课程之结构--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农学学科的基本功能,指出了满足我国现代社会需求的农学学科的组成呈现9层递进结构,相应可分为4个二级学科。区域农业与农业发展学科是农学学科门类向宏观维演进的主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223.
在对河北坝上高原不同类型农田经济优势作物及经济优势畜种分析基础上,比较不同类型农田退耕前后的经济效果,阐明在旱砂地上可实现农民的自动退耕行为。而旱滩地上的退耕种草是无经济学意义的。坝上地区发展经济高效性的作物及畜种是促进农民自动退耕并防止复垦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24.
华北高寒区芍药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芍药在华北高寒区的生态适应性,从而为区域芍药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Ci便携式光合仪和Pocket PEA植物效率分析仪对芍药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晴天条件下,华北高寒区芍药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09:00和15:00,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7.7 μmol/(m2·s).芍药光响应曲线的光饱和点LSP为1 434.7 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257.0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是0.058 9.晴天芍药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由07:00时的0.77下降到13:00时的0.60,下降了22.1%.说明在晴天条件下,华北高寒区芍药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在中午发生了一定的光抑制;芍药属于典型的阳性植物,且有一定的耐阴性;华北高寒区生态环境适宜芍药的种植.  相似文献   
225.
华北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研究了生物产量较高的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以生产高产优质节水饲草。【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覆膜使饲用玉米干物质增产23.8%,且显著地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氮素的表观利用率与产投比,植株粗蛋白的含量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其营养品质;覆膜改变了玉米田的耗水时序规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以上。施氮实现了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与营养品质协同增长,且营养成分的增幅(含量和产量)成倍于生物产量的增幅,施氮在提高饲用玉米生物产量36.1%~39.5%的情况下,植株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9%和145%,产量提高了160%和210%;裸地施氮量约200 kg•ha-1、膜地不超过300 kg•ha-1是兼顾玉米高产优质和土壤速效氮平衡的施用量。【结论】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是华北农牧交错区发展高产优质节水饲草,缓解草畜矛盾,促进区域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26.
 在对河北坝上高原不同类型农田经济优势作物及经济优势畜种分析基础上,比较不同类型农田退耕前后的经济效果,阐明在旱砂地上可实现农民的自动退耕行为。而旱滩地上的退耕种草是无经济学意义的。坝上地区发展经济高效性的作物及畜种是促进农民自动退耕并防止复垦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27.
杜雄  张立峰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788-2795
 【目的】讨论华北农牧交错区以退耕为特征的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演替与增进机制,为区域保持持久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提供思路和技术依据。【方法】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退耕后的生态系统中,退耕子系统的生物生产力比农作子系统降低38.34%~72.3%,其主要功能应偏重社会性的资源环境生产力,使理想中的“退耕-还草-养畜-赚钱”的良性循环难以实现。伴随退耕子系统的分化,农作子系统在自然与社会资源等方面汇集叠加,为退耕区域生态系统启动经济生产力新属性的阶跃奠定了基础。实证研究表明,通过退耕子系统与农作子系统的再度耦合,以及通过同田块创造以水肥为中心的微域生境分化与作物生产耦合,可使系统经济生产力提高8.85~13.35倍。【结论】退耕后生态系统的结构重建与开放运行,发挥市场经济下区域间互补性合作生产优势、建立开放式农牧生产结构,是华北农牧交错区系统生产力增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28.
日光温室番茄控制土壤深层渗漏的灌水量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菜田灌溉水肥渗漏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日光温室番茄不同生育期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膜下沟灌方式下不同灌水量番茄田土体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及灌水量与土壤水在根层外渗漏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主要根系层为0~40 cm,最深根层为60 cm。在灌水量7.5~ 22.5 mm范围,灌溉后番茄田不同土层水分增加量呈垂直递减;在灌水量7.5~45 mm范围,灌溉水根层外的渗漏率与灌水量呈线性相关;该文以满足根层水分有效供给和控制根层外渗漏为目标,确定日光温室番茄花果期和采收期适宜每次灌水量为15~22.5 mm。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浅根性蔬菜根-水同位管理灌溉指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