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制霉菌素对褐飞虱取食行为、营养及共生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制霉菌素对褐飞虱取食行为、营养和共生菌数量的影响,用150、300和600 U/m L制霉菌素处理的水稻饲养褐飞虱,利用刺探电位图、高效液相色谱和镜检法监测其取食行为及体内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tes,YLS)数量。结果表明,取食300、600 U/m L制霉菌素处理水稻的褐飞虱3龄若虫体内YLS数量显著低于未处理水稻(对照),而150 U/m L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5龄若虫体内YLS数量随制霉菌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600 U/m L与300 U/m L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褐飞虱于韧皮部吸食波出现次数在对照中显著多于制霉菌素处理,不同浓度间无明显差异;制霉菌素对褐飞虱的吸食时间影响不明显,但对其体内必需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600 U/m L处理下均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余处理,300 U/m L处理下除丙氨酸、脯氨酸、蛋氨酸和酪氨酸外均显著低于对照,150 U/m L处理下也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制霉菌素能显著降低褐飞虱体内YLS数量和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但对其吸食时间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2.
利用扫描电镜与半薄切片结合的方式观察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虫体、卵块的侵染过程,并比较黄绿绿僵菌处理不同时长对褐飞虱卵块孵化率,及成虫、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在寄主褐飞虱体表不同结构区的入侵行为存在差异,易先从节间膜、体表的褶皱凹陷等部位产生附着胞,在体表长出菌丝和产孢,随后入侵寄主血腔,借助寄主的营养快速繁殖,导致菌体大量堆积在褐飞虱腹部引发其死亡。喷施于稻株表面的黄绿绿僵菌无法侵染产于稻株叶鞘组织内的褐飞虱卵块,但黄绿绿僵菌菌体可在离体褐飞虱卵块体表定殖并繁殖。黄绿绿僵菌处理褐飞虱种群的卵块孵化率集中在61.10%~72.67%,延长处理时间并未使寄主褐飞虱的卵块孵化率降低。不同处理时间的褐飞虱成虫、若虫历期与对照种群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说明黄绿绿僵菌处理并未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发育历期造成影响。推测黄绿绿僵菌可侵染褐飞虱及其卵块,但所需时间较长,易受外界因子影响。因此,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控需结合外界影响因子制定合理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23.
施氮对白背飞虱在水稻上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稻组合汕优63、常规粳稻品种秀水63和常规籼稻品种浙733为材料,采用室内继代饲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施用氮肥对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存活率和繁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白背飞虱种群生态适应性。同一水稻品种,在施用氮肥的植株上白背飞虱若虫历期缩短,随着取食代数的增加,在不施氮稻株上的若虫历期明显延长,而在施氮稻株上的若虫历期则明显缩短。白背飞虱若虫存活率随着施氮而显著提高,品种和饲养代数对其存活率也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在施氮水稻植株上的白背飞虱雌成虫体质量和产卵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上的。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同一品种的施氮稻株上雌成虫体质量、产卵量及卵孵化率均增加,而在不施氮稻株上则相反。水稻品种、饲养代数和氮肥水平对白背飞虱雌成虫体质量和产卵量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25.
九种无公害农药对铜绿金龟子和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主要测定了9种无公害杀虫剂单剂对铜绿金龟子幼虫(蛴螬)、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韭蛆)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对蛴螬的毒力顺序(药后24h):4.5%高效氯氰菊酯EC〉48%乐斯本EC〉40%辛硫磷EC〉40%灭线磷EC〉90%敌百虫晶体〉5%锐劲特SC〉2.5%菜喜SC。对韭蛆的毒力顺序(药后24h):4.5%高效氯氰菊酯EC〉40%灭线磷EC〉40%辛硫磷EC〉48%乐斯本EC〉2.5%菜喜SC〉20%天除〉0.5%绿宇。其中对蛴螬和韭蛆毒性最强的高效氯氰菊酯,其次是辛硫磷和乐斯本。菜喜等生物农药的速效性差,见效慢,但在处理后72h毒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6.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发展茭白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有害生物发生是制约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茭白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各种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健身栽培、理化诱控、生物控制、绿色农药等以及集成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示范区病虫害防效为90.81%~91.57%,农药使用减少2次,农药减量48.95%,茭白品质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该技术可复制可推广,为茭白绿色安全生产,实现茭白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测定了3个不同浓度(1.0×107、1.0×108和1.0×109孢子/mL)黄绿绿僵菌孢悬液处理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体内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以及尿酸与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随侵染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浓度绿僵菌溶液处理的褐飞虱种群体内CarE与GST含量在处理72 h后均呈现显著下调趋势;而CAT与SOD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其中SOD 3个浓度处理至72 h时分别达到430.87、377.64和376.16 U/mg显著高于对照的276.63 U/mg;酚氧化酶PO含量在24和48 h内均无显著变化,直至72 h,1.0×109孢子/mL浓度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PO含量上升至316.43 U/mg。结果显示,虽然低浓度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产生大量尿酸的囤积,但同一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的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未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当处理72 h后,1.0×107孢子/mL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赖氨酸(Lys)与苏氨酸(Thr)含量反而突然上升至204.68和112.38 μg/g。结果显示绿僵菌的侵染会对褐飞虱体内解毒酶、保护酶以及氨基酸含量等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8.
枸骨内生真菌抗菌代谢产物的鉴定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一株枸骨内生真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抗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该真菌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正相硅胶和ODS-反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一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经红外、质谱和核磁分析,鉴定为:4β-乙酰基-12,13-环氧-9-单端孢霉烯(trichodermin),这是首次从哈茨木霉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出该化合物。Trichodermin对蕃茄早疫病和黄瓜立枯病病原菌的离体抑制活性EC50值分别为3.35和3.59 mg/L;活体测定结果表明,在 100 mg/L的剂量下对两种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7.8% 和98.1%,治疗效果为96.7%和97.3%。 相似文献
29.
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的微胶囊化及其对蛴螬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微囊悬浮剂(CS),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化过程的影响,并考察了产品对蛴螬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SUR-1(植物皂素和明胶等比例组合物)是较为理想的成囊助剂,当其质量分数为0.2%时两种农药的包覆率可达98%以上,囊形均匀、圆滑,囊径和囊壁厚度适中,但其用量不宜过高,当其质量分数为0.4%时,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包覆率分别仅有74.2%和68.1%,同时,释放速率也显著下降。20%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CS在有效成分含量(下同) 600 g/hm2用量下,对蛴螬60 d的防效可达70%以上,而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在土壤中的降解较为迅速,当施药剂量分别为1 440和33.75 g/hm2时,60 d的防效分别仅为32.3%和2.5%。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