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58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2篇 | |
综合类 | 46篇 |
农作物 | 13篇 |
畜牧兽医 | 1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棉花种间BC_1群体偏分离的遗传剖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分离是指观察到的基因型频率偏离预期的孟德尔频率的遗传分离方式,在大多数的遗传定位研究中非常普遍。在之前我们发表的遗传连锁图中,107个SSR标记在BC1作图群体[(Emian 22×3-79)×Emian22]中表现偏分离。为阐明这些偏分离标记的遗传机制及其在其它群体中的偏分离情况,将其中97个共显性标记在另外两个回交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原图谱中的61个偏分离标记在另外2个回交群体中都表现正常分离,说明杂交方式是导致偏分离的一个重要因素。36个偏分离标记至少在两个群体中仍表现偏分离,偏分离应该是配子选择的结果。偏分离标记分布于14条染色体上,其中D亚基因组上的分布多于A亚基因组。偏分离标记在在第2、第16和第18染色体上分布最多,暗示在这些染色体上存在偏分离位点,该结果有助于在棉花中鉴定偏分离位点。 相似文献
72.
棉仁高油分材料筛选及其脂肪酸发育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2个主要栽培棉种共61个棉花材料的棉仁油分含量测定表明,棉花种间的棉仁油分含量差异较大。陆地棉和海岛棉材料的平均棉仁油分含量分别为30.42%和37.25%。陆地棉材料中棉仁油分含量变幅较大,从25.27%到35.42%;海岛棉材料的棉仁油分含量相对一致。分别以海岛棉‘Pima90-53’和陆地棉‘徐州142’、‘T586’为材料,考察了棉子发育过程中,油分含量及成分的发育变化进程。研究发现,棉仁油分含量在开花后20d时已达到棉仁干重的25%左右,棉子完全成熟时油分相对含量达到最高。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棉仁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可达50%以上。随着棉子的发育,棉仁亚油酸含量逐渐减少,而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逐渐增加。棉花种间和种内材料的棉仁油分含量差异较大,说明对棉花材料的棉仁油分含量进行遗传改良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3.
PIF4属于PIF家族(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 FAMILY),是一个响应温度变化的关键性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热信号传导和激素信号通路。本研究从陆地棉‘YZ1’中克隆获得GhPIF4基因,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 GhPIF4是一个核蛋白。qRT-PCR分析和proGhPIF4:GUS转基因棉花GUS染色结果显示, GhPIF4基因在棉花花药中高量表达,且其表达在高温敏感型材料‘H05’中受到高温的显著诱导。在棉花中超量表达GhPIF4,不同的转基因株系表现不同的育性,表达量高的3个转基因系(OE5、OE7和OE19)开花当天的花药不开裂,花粉的活力均低于对照‘YZ1’,而超表达程度略低的OE10,花药正常开裂,花粉活性正常,表明GhPIF4导致的花药败育具有剂量效应。对OE7和OE19在9~14 mm (绒毡层降解期)、14~19 mm (有丝分裂I期)中生长素的含量以及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GhTAA1、GhYUC2、GhCYP71A13的表达分析发现基因的表达与生长素含量下降变化一致。推测超表达GhPIF4在花药后期可能部分模拟棉花的高温响应状态... 相似文献
74.
棉花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棉花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激素的配比和浓度、培养基成分、悬浮细胞的生长过程及衰老过程中PCD的发生系统研究结果表明:MS 2,4 D0.5mg·L 1 KT0.1mg·L 1和MS 2,4 D0.1mg·L 1 KT0.1mg·L 1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分裂,能产生体积较大,均匀一致,细胞活力强的单细胞和小细胞团,适合于进行细胞生长调控等研究。而MS IBA0.5mg·L 1 KT0.1mg·L 1和MS IBA0.1mg·L 1 KT0.1mg·L 1培养基则有利于形成大的细胞团和不同时期的胚状体,适合于进行胚状体的发育研究。钾盐、肌醇有利于细胞的分裂增殖,且能抑制胚状体的发生。可通过增加钾盐(K )、肌醇含量来调节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活性,以建成分裂增殖快、细胞活性强的悬浮细胞系。在悬浮培养过程中,管状细胞渐渐消失,被球状的单细胞和小细胞团所替代。棉花胚性愈伤悬浮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在起始培养的0~3d是生长的延迟期;在第3~15天是指数增长期;到第15天以后,生长速度降低,是静止期。悬浮培养的棉花细胞必须在15d以前进行继代,以保持其旺盛的分裂能力和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75.
瑟伯氏棉和异常棉的陆地棉导入系的EST-SSR和g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EST-SSR和gSSR分析了瑟伯氏棉和异常棉的8个导入系。结果表明,SSR的扩增带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导入系和受体晋棉6号之间没有差异;第二大类是导入系和受体晋棉6号之间存在差异。第一大类可分为5个小亚类;第二大类中,对于EST SSR来说,可分为4个小亚类:一是在晋棉6号中出现的条带在部分导入系中消失;二是条带大小与晋棉6号相比有变化;三是部分导入系中出现了瑟伯氏棉和异常棉的条带,但与晋棉6号相同的条带消失了;四是部分导入系中出现了供体和受体都没有的特异条带,而在另一些导入系中条带大小发生变化。对于gSSR来说,第二大类中又多了两个小亚类:即部分导入系中除了供体和晋棉6号都没有的条带;或供体和晋棉6号的条带同时出现在导入系中。这些供体和受体异常条带的增加和消失可能是SSR区域和SSR侧翼序列变化的结果。与gSSR相比,EST-SSR在导入系和晋棉6号之间的变化更大,这可能是导致导入系比晋棉6号纤维品质更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6.
NCⅡ遗传交配设计是既可用于群体遗传参数估算又可用于配合力分析的设计方法 ,常用于作物的产量及构成因素、品质、种子性状等优势测定和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近几年来也被用于水稻光合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1 ] 、甘蔗光合性状的遗传分析和高光效亲本的评价[2 ] ,但在棉花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方面 ,只针对部分优势组合或品种有少数的研究报道[3 ,4 ] 。为了揭示抗虫棉与抗虫棉杂交后代的产量及主要光合性状的遗传表现 ,选用一组国外培育的转Bt棉品系和国内自育的一组转Bt抗虫棉品种 (系 )进行杂交 ,根据基因加性 显性的遗传模型 ,对亲… 相似文献
77.
棉花打顶和保留营养枝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适应生产上对棉花简化栽培技术的需求,以‘华杂棉H318’为材料,设置打顶整枝(A)、打顶留叶枝(B)、不打顶留叶枝(C)、不打顶整枝(D)4个处理,在大田条件下,对打顶、整枝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打顶使棉花的平均成熟期延迟5~6天。打顶、留叶枝有利于棉花茎枝、叶片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留叶枝单株铃数增加,单铃重和衣分降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整枝处理相当,打顶、留叶枝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大,最后得出打顶留叶枝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78.
本文研究了BR及其与IAA、2,4-D、KT和6-BA等配合使用对陆地棉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体细胞胚胎和根器官发生的影响。BR0.01mg/L能使陆地棉Coker201、312两品种分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有效地保持该种愈伤组织的生活力和胚胎发生能力。BR0.01mg/L+IAA0.5mg/L促进Coker201、312两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BR0.01mg/L+2,4-D0.05mg/L能诱导所有供试品种产生疏松黄绿色愈伤组织,2,4-D用量逐步降低或除去后,一些品种便分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或体细胞胚状体。另在BR与IAA的某些组合中还观察到根器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农杆菌介导Cry1Ac基因转化菊花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农杆菌介导法, 以茎段(节间) 为外植体, 将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Bt) 毒蛋白Cry1Ac基因的植物遗传载体导入菊花(切花菊) 品种‘日本黄’中, 得到126株抗性植株, PCR检测及基因组DNA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Cry1Ac基因已整合到菊花总DNA中, 共获得6株转基因植株。利用棉铃虫做转基因植株的盆栽和叶片平皿试验, 发现其中2株对棉铃虫具有很高抗性, 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 1株对棉铃虫具有高抗性, 校正死亡率达80%以上; 3株对棉铃虫抗性较明显, 校正死亡率44.7%~60.9%。 相似文献
80.
4个陆地棉雄性核不育系育性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陆地棉雄性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进行了田间和花粉镜检观察,结果表明,该4个核不育系在武汉地区均存在一定的育性不稳定性现象,1355A的不稳定株率最低(14.3%),阆A最高(38.9%);核不育的育性稳定性在不同观察时期表现不同,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1355A的育性稳定性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小,阆A其次,中12A和GA3的育性稳定性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1355A、阆A和中12A 3个核不育系中可育株的花粉可育度在不同观察时期均表现良好的散粉恢复能力,但GA3的可育株花粉的散粉恢复能力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除1355A外,其它3个不育系花朵柱头超出花药的长度与其不育度有极显著正相关,可用于辅助选择不育系的不育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