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中国农药信息网 (http://www.icama.org.cn/) 上登记的21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出单剂登记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大、离群高值点数多的8种杀菌剂 (三唑酮、丙环唑、三唑醇、粉唑醇、烯唑醇、戊唑醇、腈菌唑和氟环唑),分别从登记的农药剂型、作物、防治靶标等方面对其以单剂登记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进行统计分析,从中进一步筛选出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大、离群高值点数较多的3种有效成分 (戊唑醇、氟环唑和丙环唑)、4种登记作物 (草坪、香蕉、香蕉树和小麦) 和3种登记防治靶标 (褐斑病、叶斑病和白粉病) 进行组合,并对目前已登记的10种“有效成分-作物-靶标”组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 丙环唑防治草坪褐斑病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最高 (936.00 g/hm2),且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数值最大 (180.00~936.00 g/hm2);2) 氟环唑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离群高值点数最多,且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最大 (62.50~450.00 g/hm2);3) 在防治小麦白粉病上,戊唑醇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值最大 (51.60~262.50 g/hm2),且离群高值点数最多。为减少农药用量,建议在田间防治作物病害时,优先选择推荐有效成分用量较低的农药品种 (包括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更低的农药剂型和生物活性更高的农药有效成分)。另外,针对同一种农药制剂产品,建议不同厂家能统一确定合理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未来农药登记时将在农药最低有效剂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作物的特定防治靶标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农药的合理减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苹果腐烂病菌、棉花立枯病菌为试验对象,采用生长速率法对55种中草药的乙醇、丙酮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多数供试中草药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苦参、桑白皮的乙醇、丙酮提取物表现出了强烈的抑菌活性,对供试的2种真菌抑制率都在85%以上,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作为多种害虫的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按标准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45%吡虫·虫螨腈悬浮剂和2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四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2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45%吡虫·虫螨腈悬浮剂和2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LR50分别为0.0327、6.90、5.00和1.25 g a.i./hm2,其中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对七星瓢虫为高风险性,其余药剂为极高风险;对赤眼蜂的LR50分别为2.35×10-3、0.0129、6.46×10-3和0.127 g a.i./hm2,均属极高风险。本研究为杀虫剂对七星瓢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负效应影响研究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啶虫脒及其复配剂共8个农药制剂对家蚕2龄幼虫的毒性,结果表明:8种农药不同梯度浓度的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后,各药剂对家蚕的LC50值均<0.5mg/L,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15.
为初步探究反式肉桂醛(TC)对稻绿核菌的抑菌机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C处理后稻绿核菌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并测定了2、4、8、15及30 μg/mL系列质量浓度TC对稻绿核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苹果酸脱氢酶(NAD-MDHase)、琥珀酸脱氢酶(SDHase)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经4 μg/mL的TC处理后,菌丝细胞内脂质体显著增多,线粒体结构变模糊。当TC质量浓度升高至30 μg/mL时,可破坏菌丝细胞壁的完整性,且对NAD-MDHase活力的相对抑制率为44.3%,对SDHase活力的相对抑制率为76.7%;而Na+-K+-ATPase、Ca2+-Mg2+-ATPase、Ca2+-ATPase及Mg2+-ATPase的活力随TC质量浓度升高呈U型变化,其中,4 μg/mL的TC对ATPase活力的抑制效果最强,相对抑制率达78.4%以上。研究表明,细胞壁及线粒体可能是TC抑制稻绿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靶点,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登记用量分析我国四大主粮作物田除草剂的登记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除草剂合理减施提供数据参考,本研究于2019年7月3日自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我国四大主粮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登记的除草剂,并对这4种作物田登记除草剂单剂(含原药)及混剂的条目数量进行整体分析,并对所有单剂有效成分以及不同剂型的登记条目数量进行分析,筛选出高用量单剂有效成分,分别从剂型和防治对象上进行用量分析,再将用量最高的4种有效成分、3种作物和3种防治对象进行组合,对已登记的组合进行用量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成分用量最大值、均值和范围排序均依次为水稻田、小麦田、玉米田和马铃薯田,并选出15种高用量单剂有效成分,其中2甲4氯钠、2,4-滴钠盐、苯磺隆、丙草胺、丁草胺、2,4-滴二甲胺盐和2甲4氯二甲胺盐等存在用量差异大、异常高值点多的问题;登记除草剂单剂有效成分用量最高的剂型为可溶粉剂,用量最高的防治对象为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2甲4氯钠-水稻-阔叶杂草和2甲4氯钠-水稻-莎草科杂草组合用量差异大且离群高值点多,究其原因可能与剂型、厂家有关。为减少除草剂用量,建议在最低有效剂量研究基础上,选择有效成分用量较低的除草剂品种。  相似文献   
17.
唐永清  蒋红云  冯磊  张燕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42-11343
[目的]筛选出对棉蚜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植物。[方法]测定了8种中药材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棉蚜的毒杀、触杀、忌避活性。[结果]在10 mg/ml的浓度下,藁本乙醇粗提物杀虫活性较好,48 h后内吸毒杀校正死亡率为70.69%,触杀校正死亡率为95.67%,忌避率为86.67%。[结论]藁本对棉蚜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可望用于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我国近几年多次暴发,为了寻找对环境生物安全的防治黏虫替代药剂,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测定了27种对黏虫有防治效果的杀虫剂对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的7d半致死剂量(LD50)。结果表明,联苯菊酯等9种药剂对日本鹌鹑低毒,乙酰甲胺磷等7种为中毒,丙溴磷等10种为高毒,三唑磷为剧毒,高毒和剧毒品种占40%以上,对鸟类生态系统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黏虫防治应优先选择拟除虫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等对鸟类毒性低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哺乳动物和一些代表昆虫的线粒体凋亡途径研究进展,特别是与线粒体途径密切相关的凋亡调控因子,如细胞色素C,caspases家族,Bcl-2家族等的功能作用,阐述了线粒体在昆虫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昆虫细胞凋亡机制以及发展以昆虫细胞凋亡因子为靶标的特异性杀虫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本研究进行了21%噻虫嗪悬浮剂对田间麦蚜的防控试验,并测定了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及籽粒中的残留。结果表明:21%噻虫嗪SC 23.625 g/hm~2防治麦蚜效果最佳,药后3 d,对麦蚜相对防效可达到91.48%,其次为21%噻虫嗪SC 15.75 g/hm~2,药后3 d,相对防效可达到87.48%,且与噻虫嗪23.625 g/hm~2差异不显著。残留消解动态检测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期施用21%噻虫嗪SC 15.75 g/hm~2防治小麦蚜虫,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为4.8 d,药后14 d消解92%,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1%噻虫嗪SC,用药量15.75~23.625 g/hm~2,小麦生长后期连续施药1~2次,最后一次用药后7、14、21 d采收的小麦籽粒中未检出噻虫嗪(0.01 mg/kg)。建议用21%噻虫嗪SC防治小麦蚜虫,最高制剂用药量75 g/hm~2(有效成分15.75 g/hm~2),在小麦抽穗期施药一次,安全间隔期1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