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7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2篇
  35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有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冬小麦基肥中有机肥替代氮素在总氮投入中的不同比例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可进一步揭示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特征,为找出最佳的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氮素比例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在河北徐水试验站利用连续5年进行的冬小麦–夏玉米田间试验,其中,对照处理 (CK) 不施任何肥料,其他处理冬小麦和夏玉米氮素施入量均为N 200 kg/hm2,冬小麦氮素以干牛粪作为有机肥氮素代替不同比例的无机肥氮素,按照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M0 (0%)、M20 (20%)、M50 (50%)和M100 (100%)。采集表层 (0—20 cm) 土壤样品,采用Biolog ECO板方法测定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来表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活性。 【结果】 1) 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氮素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M0处理总碳源利用能力最低,M50最高,M100处理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速率最快。2) 所有施肥处理对D-纤维二糖、D-乳糖、D-甘露醇、吐温40和苯乙胺这几种碳源的利用程度最高,D, L-磷酸甘油和γ-羟丁酸这两种碳源的利用率最低。整体上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种类的平均利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糖类、胺类、氨基酸类、多聚类、羧酸类和酚酸类。3) 有机氮替代处理的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的香农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但是均匀度指数有了明显的降低,且随着有机肥氮素替代比例的增大,差异越明显。4) 土壤微生物碳代谢活性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有机质含量越大,相应的香农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及AWCD值越大,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越大均匀度指数却越低。 【结论】 大量有机肥氮素替代无机肥氮素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说明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氮素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其中秋施基肥时以有机肥替代100%基施无机肥氮素 (M100处理) 为最佳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432.
概述了辽宁省青贮玉米的发展、育种现状,分析了青贮玉米的育种策略,提出了近期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433.
正1月20日,40余名五征农业装备新老用户组团来到五征,一次购买五征GA80小麦收获机20余台。交付仪式上,五征农业装备公司总经理王焕武及营销部门负责人共同为机手朋友们交付了新车钥匙,经销商、用户代表进行发言。在试乘试驾环节,用户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纷纷登上GA80小麦收获机进行体验,来自德州的王德刚告诉记者,他在经营着当地一家农机合作社,之前就一直使用着五征的农业装备产品,可靠、放心,这次他来又订购了GA80小麦收获机,利用年前这个空闲阶段先熟悉一下操作,等小麦收获的时候打算进行跨区作业。  相似文献   
434.
次降雨事件下雨养区典型小流域土壤水分运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法,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次降雨事件后不同土地利用下包气带土壤水稳定氢同位素(δ2 H)变化规律进行剖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机理、模型参数确定以及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草地、林地和农地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4%~21.42%,6.74%~19.08%和7.86%~20.74%,土壤蓄水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5.6~384.0,275.1~368.7,289.5~334.6mm,土壤水δ2 H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3.41‰~-71.84‰,-115.10‰~-50.98‰和-112.28‰~-63.78‰。(2)草地、林地和农地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均存在时间节点。(3)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包气带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农地和草地较林地更有利于赋存土壤水分。(4)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蓄水量峰值与蓄水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峰值越大,相应的蓄水能力越低。(5)林地、草地和农地均存在优先流现象,草地和林地能显著延伸优先流发生路径,农地可能与地下水水质与补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5.
分析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解析汉中油茶产业优劣势,了解油茶的分布特征、油茶的适应性及生物学特性,结合汉中气候条件及油茶栽培实践,总结出汉中油茶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旨在指导汉中油茶生产,为油茶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36.
伴随着丰富的粮食产量,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废弃物,充分利用该资源,可以变废为宝,提高生物质资源的附加值。以稻秸秆为原料,通过先酸解后热解,再与碱反应成功制备得到生物质基水玻璃。运用X线荧光分析仪(XRF)分析SiO_2质量分数并计算出SiO_2溶出率,并采用Box-behnken设计,以SiO_2溶出率为响应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NaOH溶液3因素为变量,建立二次多项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预测出最优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SiO_2溶出率随着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NaOH溶液浓度的数值增大而增大,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SiO_2溶出率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同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SiO_2溶出率存在二次影响;由RSM预测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4.9h,反应温度为96.02℃,NaOH浓度为4mol·L~(-1),验证性试验表明该工艺条件下SiO_2溶出率为84.54%。  相似文献   
437.
阐述超声波导盲仪的超声波产生类别及其测距原理,归纳总结国内外超声波导盲仪的研究现状,介绍一款试用中的超声波导盲仪,指出现有超声波导盲仪存在的不足,提出向多功能、智能化发展的建议,同时倡导关爱盲人、提供福利政策。  相似文献   
438.
不同留穗尖方式对阳光玫瑰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阳光玫瑰葡萄的最佳整穗方式,以阳光玫瑰常规花期留穗尖6 cm(CK)为对照,研究了在花前14 d留穗尖3 cm(A)、4 cm(B)、5 cm(C),花前7 d留穗尖4 cm(D)、6 cm(E)、8 cm(F),花期留穗尖4 cm(G)、6 cm(H)、8 cm(I)的不同时期、不同留穗尖方式对葡萄果实生长、品质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留穗长度的整穗方式在果实生长及品质等指标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花前7 d和花期整穗处理中,随着整穗长度的增加坐果数增加。随着整穗时期的延后,坐果数减少,果形指数逐渐变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增高。花前7 d整穗处理的果皮颜色的L值(亮度)和C值(纯度)均最大,CIRG值(色泽指数)最小。不同处理无核率和空心率结果表现为花前14 d花前7 d花期。通过工作效率的计算可知,整穗时期越晚的处理,疏果用时越少,在生产实际中可达到省工高效的目的。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筛选最佳的留穗方式,各处理的综合评价排名为DCHBGAFIECK,即在花前7 d留穗尖4 cm是阳光玫瑰葡萄省工、提质的理想整穗方式。上述结果为我国阳光玫瑰葡萄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39.
为探究干旱绿洲区不同时空尺度单棵枣树蒸散量向枣园尺度蒸散量的转换关系,通过涡度系统、茎流计和微型蒸渗仪对枣园蒸散量、枣树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进行了监测.通过对茎流系统与涡度系统测量的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的枣园蒸散量进行分析,分析从点(枣树)尺度蒸散量向面(枣园)尺度蒸散量的转换关系得出:(1)全生育期蒸腾量为403.2 m...  相似文献   
440.
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学时代研究的重要课题,已经广泛深入到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蛋白质学技术寻到敏感性、特异性的癌症标志物,为更好地进行癌症诊断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本文对蛋白质组学的现状和相关研究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概括了蛋白质组学在癌症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