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4种不同类型越桔叶片光合作用温度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4种不同类型越桔叶片光合作用物比较结果表明:红豆越桔、矮丛越杆、半高丛越桔和高纵越桔叶片净光合速率(CO2)的变化分别在5.58~8.28、5.30~7.48、4.95~7.24和4.06~7.18μmol(m^2.s),其光合作用温度下限分别为0℃~3℃、2℃~4℃、3℃~6℃和3℃~6℃,其温度上限分别为42℃~45℃、42℃~45℃、44℃~46℃和44℃~47℃,了适温度范围分别为18、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高粱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2mg/L烯效唑浸种后,高粱幼苗叶片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和外渗电导率降低.说明烯效唑有助于培育壮苗,并增强高粱幼苗的抗逆性.5mg/L烯效唑浸种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温度与土壤水分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合理、有效地进行玉米苗期田间管理,以玉米种子先玉335、良玉99为试验材料,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25℃)和土壤质量含水率(20%、25%、30%、35%)对玉米幼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湿度相同时,随温度的下降,根系活力、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当温度相同时,随土壤湿度升高丙二醛质量摩尔分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余指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持续低温、高土壤水分条件抑制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胚乳裂纹对玉米种子活力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胚乳无裂纹、胚乳单裂纹、胚乳双裂纹和胚乳龟裂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变化。结果表明,24 h内的吸水率表现为龟裂纹种子的吸水率最高,无裂纹种子的吸水率最低。随着胚乳裂纹数的增加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胚乳无裂纹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胚乳龟裂纹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种子胚乳无裂纹的幼苗干重显著高于胚乳龟裂纹的幼苗干重。胚乳龟裂纹是导致种子活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在种子生产中应该减少胚乳龟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旱稻品种灌浆期抗旱生理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抗旱性不同的4个旱稻品种,对其灌浆期旗叶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为抗旱性较强品种(旱稻15号,旱稻2号)极显著地高于抗旱性较弱品种(旱稻1号,旱稻3号);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大小表现为抗旱性较强品种(旱稻15号,旱稻2号)极显著地低于抗旱性较弱品种(旱稻1号,旱稻3号)。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可用来说明旱稻品种之间的抗旱生理适应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吉林省不同时期育成的栽培大豆品种在叶片衰老过程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和可溶糖含量的变化,将1923-2006年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960年以前)、第二时期(1961-1980年)、第三时期(1981-2000年)和第四时期(2001年以后),以吉林省不同时期育成的20个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分别在R2(开花期)、R4(结荚期)、R6(鼓粒期)、R7(成熟期)取样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吉林省不同时期育成的大豆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SOD,CAT活性随着生育时期的递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鼓粒期最大,成熟期最小。而POD活性、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上升趋势变化,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不同时期育成的大豆品种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为第一时期第二时期第三时期第四时期。可溶性糖含量在成熟期表现为:第一时期第二时期第四时期第三时期,而丙二醛含量在成熟期表现为第四时期第三时期第二时期第一时期。这为调控延缓叶片的衰老,进行高产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老大豆品种冠层产量和光合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个新、老大豆品种冠层产量和光合作用的研究表明,新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老品种(P0.01),新品种产量主要集中在冠层的中上部,而老品种的产量则以冠层中部最大,冠层上部、下部产量较低且相差不大.新品种植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高于老品种,但差异不显著.新品种叶片的光合速率高于老品种,同时,新品种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光合速率差异较小,老品种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光合差异较大,特别是下层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大;由于新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高于老品种,新品种的光合能力显著高于老品种,特别是冠层下部的光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授粉后45~6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为89.7%~97.3%.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55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随着玉米收获期的推迟,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呈下降变化.授粉后50d、55d和60d收获的种子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都显著高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而其MDA含量都显著低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研究表明玉米单交种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授粉后55d.  相似文献   
19.
“吉农大45号”水稻新品种是以“吉粳69号”为母本、“农大228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 742.7 kg/hm2和8 894.2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6.1%和7.3%.该品种于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适宜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区域种植,特别适宜吉林、通化、松原、白城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期人参根系伤流液质量与叶片光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参根系活力与叶片光合的关系,在人参茎基部剪断、收集伤流液,以伤流液的质量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人参根系伤流液质量(m伤流液)与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离体植株地上部分吸水量(AWM)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根系 m伤流液 在开花期较低,绿果期和红果初期较高,红果中期最低,叶片Pn表现为开花期较低,绿果期最高,红果初期较高,红果中期最低;根系 m伤流液 与叶片Pn和植株AWM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Pn和植株AWM与根系 m伤流液 的比值在红果中期最高,表明红果中期根系供水能力下降较快,而叶片Pn和植株需水量下降较慢.说明不同生育期人参根系活力与叶片光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