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文献计量法,通过检索CNKI核心期刊文献了解我国耕地保护领域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化我国耕地保护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结果表明,耕地保护研究受到国家政策及制度的指引且多源于现实的耕地保护实践,耕地保护领域研究力量及机构比较稳定,耕地质量保护、耕地保护补偿、耕地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主体及其行为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耕地保护的研究应在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同时加强对耕地质量评价、耕地生态保护、耕地分类治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污染的地表水资源,探讨重污染的地表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文采用劣Ⅴ类污染河水——奎河水,对种植金边吊兰的土壤进行灌溉。实验采用盆栽法,分为2大组,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沙土和壤土,灌溉用水分别采用稀释一倍(即50%浓度)的奎河水和污水原液进行灌溉。结果表明:奎河水灌溉导致土壤吸湿水含量的下降和pH值的减少,不同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用奎河水进行灌溉后,土壤表层有机质、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沙土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明显大于壤土,尤其是未经稀释的沙土组的速效磷含量是对照的6倍。用奎河水对园林植物及草坪植物进行灌溉是可行的,但在灌溉的过程中,最好能将原水进行稀释,起到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有效利用污染地表水资源的作用。种植草坪植物最好采用保水性较好的壤土,可以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表层土壤的污染物的积累,从而减少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随降雨径流又回到地表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探究青海共和盆地不同灌木群落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理化性质差异,为加强生物土壤结皮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共和盆地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群落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野外取样结合室内分析,研究其颗粒组成及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三种灌木群落生物土壤结皮的颗粒组成均以沙粒为主(45%~90%),其中,小叶锦鸡儿沙粒含量>乌柳>沙蒿,且其含量均显著低于灌丛间裸沙。乌柳群落生物土壤结皮全氮、全碳、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沙蒿、小叶锦鸡儿群落,且随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各含量在三种灌木群落中呈增加趋势。灌木群落对生物土壤结皮理化性质的影响程度最高,且灌木生物量与生物土壤结皮盖度、厚度、全氮、全碳、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与沙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灌木群落有效改良共和盆地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结构,沙蒿群落更有利于土壤的细化,乌柳群落更有利于养分蓄积。 相似文献
14.
旨在利用6-羧基荧光素(6-FAM)与6-FAM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制备可用于nfo酶切割探针的重组酶聚合酶(RPA)反应产物结果可视化的胶体金侧向免疫层析试纸条(GICS)。通过杂交瘤法和诱生腹水法制备了高亲和力的6-FAM单克隆抗体(亲和力常数为5.38×109 L/mol),再运用高浓度NaCl破坏试验,确定了胶体金与6-FAM抗体的最佳标记pH值为8.0,最佳抗体标记量为12μg/mL,并使用模拟样本确定了最佳检测(T)线包被缓冲液为0.2 mol/L(pH值5.0)。然后使用RPA nfo反应产物作为实际样本,观察条带的深浅,最终确定在层析液为0.1 mol/L PB(pH值7.4)、T线包被1 mg/mL SA、反应液用量5μL及金标抗体用量10μL条件下,能实现试纸条最佳检测性能。自主研发的胶体金侧向免疫层析试纸条在加样5 min后能出现清晰的条带,与目前商品化试纸条的可视化判定结果一致,能替代现有的商品化试纸条,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时间,对建立RPA nfo-GICS及RPA-CRISPR Cas12a-GICS检测方... 相似文献
1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名呕吐毒素,是目前全球谷物污染最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以猪最为敏感。本研究选用10头健康阉公猪,随机分为2组,染毒组和对照组,染毒组经乳静脉注射DON,注射剂量为75μg/kg体重,对照组经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开始计时30 min后放血宰杀,迅速取肝脏,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结(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定位肝组织中的DON。SP法定位结果显示,在染毒组肝门管区小叶间静脉的血管壁有DON的分布。本研究采用SP法定位DON在猪体内消化器官组织的分布情况,为毒素的残留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仔猪延髓组织中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β-actin为内标,分析相对表达量及其与驱赶应激的关系。通过探讨和优化PCR体系中退火温度、Mg2+浓度和循环次数等参数,建立了检测延髓组织中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mRNA表达的半定量RT-PCR体系。通过分析色氨酸羟化酶-2 PCR产物与β-actin PCR产物电泳后的灰度比值,可知驱赶应激对TPH-2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和构树幼苗生长的影响,选择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退耕还林区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4种不同处理(施复合肥处理为NPK,炭肥混施处理施肥量相同,按施炭量为土壤干质量的1%、2%、4%分别记为RH_1、RH_2、RH_4)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构树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施炭量处理都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率和总孔隙率,增加了土壤自然状态下的质量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且随施炭量的增加变化越显著;单施肥处理和3种施炭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各养分含量随着稻壳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处理和3种施碳处理对植物株高胸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与CK处理相比,仅RH_4处理对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增加有显著影响。可以说明施用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构树苗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及根系发育,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