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4篇
  12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2型引起的猪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Brina等主张根据PCV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将PCV分为PCV-1和PCV-2两个型.该病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猪间质性肺炎(IP)等.迄今,PCV-2感染和引起的疾病已呈全球分布,该病以皮肤苍白、腹泻、呼吸困难、体质下降及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经济效应,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重要的猪传染病之一.为了探讨有效控制本病的方法,特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情况、致病机理、诊断及防制措施的研究情况作一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2.
健康猪的肌肉通常是无菌的,猪肉的变质,实际上主要是由于屠宰、加工等过程受外界微生物的污染所致。因此,在生猪屠宰过程,认真分析微生物的危害,抓住屠宰检疫、刺杀放血、浸烫脱毛、开膛掏脏、预冷保鲜和车间消毒六个关键点,采取严格的措施加以控制,对有效地减少微生物对猪肉的污染,提高猪肉的品质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3.
2015年是互联网技术爆发的元年,从三月份的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到六月份《"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颁布实施,从上到下的联动使"互联网+"这个词汇迅速在各个行业流行。依托于"互联网+"等新技术来改造传统行业,同时给各个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是未来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下畜牧业生产中的机遇与挑战,着重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等对畜牧业的影响,并对现阶段畜牧业实施"互联网+"提出了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4.
目前,锡盟地区奶牛创伤性网胃炎发病率较高,该病轻者产奶量大幅度下降,重者导致奶牛体质下降,直至淘汰,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特撰写锡市南煤矿1病例。  相似文献   
155.
随着国家及青海省草地生态安全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湟中县的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继续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草产业,是使湟中县畜牧业摆脱靠天养畜的必要措施,也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及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6.
本研究比较了添加亚麻酸(C18:3)和月桂酸(C12)后对体外培养瘤胃发酵、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采用压力读取系统(RPT)测定产气量,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产量,培养24 h后取培养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和pH,并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发现,添加该2种脂肪酸能极显著降低甲烷产量(P<0.01),对产气量、乙酸产量和pH也有抑制作用(P<0.01),同时极显著提高丙酸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C12和C18:3能显著降低氨态氮的含量(P<0.05).添加脂肪酸后瘤胃真菌、原虫和甲烷菌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C18:3的抑制作用强于C12(P<0.01).上述结果表明,亚麻酸对瘤胃发酵的改变程度、甲烷生成和微生物生长抑制作用强于月桂酸.  相似文献   
157.
兔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耶尔森氏菌引起的兔的慢性消化性疾病。本文对兔伪结核病的流行病学、活体检疫、病理学检疫和诊断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为今后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研究旨在采用枣粉替代太行鸡日粮中部分玉米,以观察其对机体抗应激能力的影响。将800只28日龄太行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50只鸡。试验为期42 d,对照组太行鸡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以枣粉替代基础日粮中5%、10%和15%玉米。试验测定各组鸡只存活率及免疫器官指数,以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皮质醇含量。结果显示:枣粉替代10%和15%日粮玉米能显著提高太行鸡成活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降低皮质醇含量(P0.05),且胸腺、法氏囊和脾脏指数随日龄增长显著升高(P0.05)。但10%和15%枣粉添加量作用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枣粉替代太行鸡日粮中10%~15%玉米,能够降低太行鸡应激反应,加快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代谢速度,增加血清球蛋白含量,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生长发育,增强对病原的抵抗力,从而提高太行鸡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9.
外源ALA对板蓝根幼苗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蓝根品种安徽亳州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200、400 mg/L)ALA对板蓝根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蒸馏水相比,板蓝根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显著提高,略提高了板蓝根水分利用率。200、400 mg/L ALA处理后,初始荧光(Fo)极显著(P0.01)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7.6%、14.7%;与喷蒸馏水相比,200 mg/L外源ALA处理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光能获取能力(1/Fo-1/Fm)分别提高1.06%、2.98%、1.97%、11.44%,10.98%;400 mg/L外源ALA处理分别提高1.72%,5.54%、3.81%、23.72%,23.53%,除(1/Fo-1/Fm)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 0.05)外,其余指标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水平。喷施ALA能提高板蓝根幼苗植株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0.
1播前准备 1.1地块选择选择土壤团粒结构好、蓄水能力强、土层较厚的地块,前茬以豆类、马铃薯、麦类等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