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81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49篇
  105篇
综合类   628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206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丁献华  毕润成  张慧芳  闫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32-12033,12108
基于研究区植物名录和野外样方调查统计数据,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对霍山七里峪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七里峪研究区植物群落的维管植物有221种,分属157属,53科,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4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双子叶植物43科133属187种,单子叶植物7科20属28种;霍山七里峪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41%,其次是高位芽植物,占28%,一年生植物也较多,占22%,地上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很少,仅占5%和4%。总体上反映了该区夏季温暖且多雨,冬季寒冷且漫长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992.
内蒙古河套地区冬小麦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用14份冬小麦品种,试验筛选出石麦15号、宁冬11号、宁冬326、宁冬10号、CA0493等5个抗冻、耐冻能力强,丰产性、适应性好,适合河套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筛选出早熟品种京冬8号,可为后作提供更长的生育时间,该品种在优化农艺措施指导种植下也可获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993.
哲罗鱼稚、幼鱼耗氧量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不同体重规格的哲罗鱼(Hucho taimen)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哲罗鱼的耗氧率与体重呈负相关;耗氧量和窒息点与体重呈正相关。水温在13.5~15℃范围内,平均体重(0.67±0.19)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72±0.08)mg.h-1.g-1,平均耗氧量为(0.48±0.06)mg.h-1.tail-1;平均体重(2.60±0.61)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60±0.10)mg.h-1.g-1,平均耗氧量为(1.62±0.23)mg.h-1.tail-1;平均体重(61.83±8.44)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20±0.90)mg.h-1.g-1,平均耗氧量为(12.36±6.14)mg.h-1.tail-1。在13.5~15℃温度范围内,三组哲罗鱼的窒息点分别为2.08、1.92和1.6 mg.L-1;哲罗鱼的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耗氧率明显大于夜晚;A1、A2和A3组窒息点分别为2.08、1.92和1.60 mg.L-1。  相似文献   
994.
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中,要广泛征求农村基层单位的意见,确保招到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避免盲目选派;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条件,建立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模型,要求大学生"村官"具备必要的知识、能力、品性;从拓展外延、拔高层次、逆向培养等方面完善选聘模式,从而选拔出真正具备能力的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更好地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95.
香榧ISSR-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和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鄄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的Taq酶用量、Mg2+浓度、模板DNA用量、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浓度和引物浓度等进行了优化试验。优化后的香榧ISSR-PCR扩增体系为:总容积20 μL,包括30 ng模板DNA,16.67 nkat Taq酶,0.350 μmol·L -1引物,1.625 mmol·L-1 Mg2+,0.250 mmol·L-1 dNTPs,10 × PCR buffer 2 μL。PCR扩增程序:94 ℃变性5.0 min;35个循环:94 ℃变性30 s,退火45 s,退火温度视引物而定,72 ℃延伸1.5 min;最后72 ℃延伸7.0 min,4 ℃保温。在此基础上,从7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34个适合香榧ISSR分析的引物,且通过梯度PCR确定了各自最适的退火温度。研究结果为香榧遗传图谱构建打下了基础。图4表1参12  相似文献   
996.
粒重对氮素的响应及其与子粒灌浆参数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连续两年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开花期浇水、不同氮肥施用量以及施用时期对不同品种粒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是导致粒重差异的主要因素,高淀粉玉米品种对氮素的需求量高于普通玉米,粒重对氮肥施用量的反应较氮肥施用时期敏感。Logistic方程拟合表明,处理间单粒重的差异主要在授粉40 d之后,受处理方式影响幅度较大的3个灌浆特征参数为缓增期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快增期灌浆速率,较小的3个特征参数为灌浆持续期、缓增持续期和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粒重主要受平均灌浆速率的直接影响,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是获得高粒重的前提,而平均灌浆速率提高的根本在于提高渐增期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对粒重的直接影响效应非常小,其对粒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他灌浆参数间接实现。  相似文献   
997.
在分析茶叶籽主要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采用浸提法制得茶叶籽毛油,并对其脱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脱胶工艺中Unilever超级脱胶工艺比酸脱胶、水脱胶的效果好,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胶温度85℃、柠檬酸添加量为3%(浓度10%),加水量为油重的6%,搅拌时间15 min,此时脱胶率可达到83.02%,经280℃加热试验证明脱胶合格。  相似文献   
998.
配电网断线故障危害性较大,且难以检测,目前并没有针对这一故障类型的保护装置。为解决这一现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配电网断线监测软件,该软件通过解析故障录波数据文件,实现对录波数据的提取、显示、分析、处理和存储功能;通过对录波数据和线路编号的配置,提取各个线路故障前后负序电流特征量,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对其进行处理,最终实现对故障线路的选线功能。软件界面简洁、操作简单,仿真测试结果验证了该软件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施肥对美国山核桃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一年生美国山核桃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共设置0(CK),100,200,400,600,800mg/株6个不同供氮水平的施肥处理,运用指数施肥法研究了6种氮素施肥处理下美国山核桃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美国山核桃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N600处理(600mg/株)取得最大值33.4cm,5.08mm和9.33g;根冠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在N800处理取得最小值0.39。(2)叶片叶绿素a,b与总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3)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N600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是10.53μmol/(m~2·s),0.192 mol/(m~2·s),241.7μmol/mol,2.85mmol/(m~2·s)。(4)叶片PSⅡ的最大量子产额(Fv/Fm)、实际最大量子产额(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量子传递速率(ETR)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N600处理(600mg/株)达到最大值0.795,0.356,0.379,23。这些结果表明:施氮量为600mg/株时能够显著提高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促进幼苗的生长,故600mg/株左右为美国山核桃温室培育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多元统计和地统计的肇源县表层土壤重金属来源辨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慧  郑志志  杨欢  马鑫鹏  王居午 《土壤》2017,49(4):819-827
土壤圈是地圈系统中对人类健康影响最显著的圈层之一。土壤重金属的自然和人为来源辨析对土壤修复和保障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黑龙江省肇源县为研究区域,通过空间插值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土壤表层和深层土壤重金属As、Hg、Cd、Cr、Cu、Ni、Zn的含量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辨析。结果表明:成土母质作为表层土壤的重要物质来源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肇源县表层土壤中Hg元素表现出全局范围较明显的富集现象,局部区域Cd元素表现出一定的富集现象,富集原因是人为污染造成的;嫩江上游汇水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迁入,是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Cr、Cu、Ni、Zn等元素在研究区范围内轻度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