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3篇
  15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冀东沿海地区野生大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33份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及半野生大豆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冀东地区野生大豆POD酶谱类型十分丰富,三个时期共出现16种。随着植株的发育进程POD酶谱类型呈增长趋势。三个时期(苗期、分枝期、始花期)各有13、14、15条带。同一时期不同材料之间酶带也有明显差异,每个时期都有特征带,Rf0.59和Rf0.61是苗期的特征带,Rf0.58为分枝期材料共有特征带,花期的特征带为Rf0.64。对164份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POD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位置相近且生境相似的材料其遗传距离较为接近,地理位置相近而生境不同的材料其遗传距离不一定相近。并且,在同一地点内不同年份收集的材料之间也也存在遗传差异,说明对已搜集的地区继续补充搜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2.
不同水稻品种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的产量特性和灌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不同水稻稻品种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辽粳294、辽优20、辽粳326和沈稻3号的产量较高,奥羽316的产量最低.沈稻3号、辽粳294和辽优20等3个品种的灌浆特性表现为明显的同步灌浆型,而奥羽316和辽粳326的灌浆特性表现为异步灌浆型.强、弱势粒间在起始灌浆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水稻籽粒的灌浆速率和充实度在品种间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粒位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品种灌浆快、充实好,而强、弱势粒异步灌浆型品种则相反.  相似文献   
93.
从种子市场管理的角度,透过辽宁省种子市场目前依然存在的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运行不顺畅、监管不到位等现状,浅析了目前我国种子法律体系在法律条款设计、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和普法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并对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4.
登海3686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玉米育种中心以DH41和自交系沈137杂交组配而成。其中DH41为自选系,沈137为外引系。2002年海南测配。  相似文献   
95.
水果型玉米绿色先锋栽培技术和制种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果型玉米是以新鲜果穗为产品的特种玉米类型,包括普甜、超甜和加强甜等,其新鲜果穗因甜脆著称,具有很高的营养品质和经济价值,已成为我国的新兴食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绿色先锋是北华玉米研究所选育的超甜型玉米,该品种于2004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04037),是一个可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北京、天津、江苏北部夏玉米区及河北北部、辽宁、内蒙古、黑龙江、  相似文献   
96.
沈单10号 (原代号沈试29)是沈阳市农科院玉米所以自交系Q1261和沈137杂交组配而成的普通玉米单交种,于1998年通过辽宁省、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突出、品质优异、适应性广、抗多种病害的特点,是当前玉米种植业向优质化、高效型方向发展的首选品种。1 优质、多用沈单10号属优质玉米杂交种,子粒有光泽呈橙黄色,大小均匀,容重高 (760g/L),千粒重高 (380~400g),角质含量高,其角质率为57.5%,比掖单13角质率高11%。经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沈阳 )测试 :沈单10号粗蛋白含量10.2……  相似文献   
97.
湖龙井茶香气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优劣的最重要因子之一,探明茶叶香气的化学组成可进一步丰富茶叶香气化学理论,为改善和提高茶叶香气品质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西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比较两种分析技术在分离性能上的差异性;结合质谱数据库匹配、化合物保留时间、结构谱图及峰面积等对通过GC×GC-TOFMS分离得到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进而结合相对高含量化合物(≥0.5%)的气味特征分析西湖龙井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结果】通过与GC-MS的总离子流图及色谱峰对比,GC×GC-TOFMS在分离性能上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表明,采用GC×GC-TOFMS技术鉴定出西湖龙井茶样品中存在的522种共性香气成分,归为烯醇、烯、胺、烷烃、醛、烯醛、醚、醇、酯、内酯、烯酯、烯酮、酮、酚、酸、含硫化合物、氮杂环化合物、氧杂环化合物、芳香烃及炔等20类化合物,其中芳香烃的数量最多(77个),烷烃(50个)、烯(43个)、酯(43个)、酮(41个)次之,炔类最少(3个);戊烯-3-醇、顺-3-己烯醇、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丁烷、甲基环戊烷、2,2,4,6,6-五甲基庚烷、十二烷、二十一烷、二十四烷、三十一烷、乙醛、戊醛、己醛、糠醛、庚醛、苯乙醛、壬醛、乙丙醚、2-乙氧基丁烷、乙基丁基醚、1,2-二乙氧基乙烷、戊基乙基醚、正戊醇、叔丁醇、苄醇、苯乙醇、植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酞酸二丁酯、乙基-2-(5-甲基-5-乙烯基四氢呋喃-2-烯)丙基-2-烯碳酸酯、顺-己酸-3-己烯酯、棕榈酸甲酯、乙偶姻、2,4-二叔丁基苯酚、异戊酸、壬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二甲基亚砜、苯并噻唑、吲哚、咖啡碱、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2,3-二氢苯并呋喃、乙苯、丙苯及1-甲基萘这50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较高(≥0.5%),对西湖龙井茶的香气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具有愉悦气味特征的烯醇、醛、醇、酯及芳香烃等化合物是西湖龙井茶优异香气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基础,而无特殊气味或散发难闻气息的烷烃、醚类、酸类、硫化物以及部分低阈值的香气化合物对西湖龙井茶香气品质的贡献程度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结论】该技术在茶叶香气成分分析上的成功应用,可以弥补一维气相色谱分析上的缺陷,使可分析的香气化合物数量提高5倍以上,为后续深入研究茶叶香气成分的化学组成以及揭示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对中华绒螯扣蟹生长发育的影响,该实验采取急性毒性试验方式,以60d为记录周期,定时测定其体质量与存活率。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在高效氯氰菊酯(0.10、1.00mg/L处理组)作用下体质量明显降低。尤其是1.00mg/L浓度组最明显。0.01mg/L处理组和对照组扣蟹无明显异常现象。且在1.00mg/L浓度组下存活率较其他浓度也下降得很快。说明相比较0.10mg/L和0.01mg/L,1.00mg/L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对中华绒螯扣蟹毒性最强。石蜡切片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氯氰菊酯会对河蟹的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产生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9.
广东屠猪肉样品中大肠杆菌耐药性与毒力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广东地区屠猪肉中大肠杆菌(E.coli)药物敏感菌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系统进化背景,本研究从屠猪肉样品中分离出112株E.coli,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血清型,琼脂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7种毒力相关基因,多重PCR方法进行系统进化背景判定。结果显示,112株E.coli中,定型菌株95株,分别属于15种血清型,其中O65、O131、O8和O158为优势血清型。几乎所有菌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和四环素高度耐药,而对头孢曲松高度敏感,其中多重耐药菌株多数耐5种以上药物,常见的多重耐药表型是氟苯尼考/氯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氨苄西林。PCR鉴定结果表明,含有毒力基因的菌株中38%至少具有两个毒力基因,其中EAST1+Stx2e和hlyF+Stx2e比较常见。比较常见的毒力基因为Stx2e和EAST1,STb基因仅在一株菌中检测到。多重PCR鉴定结果显示,屠猪肉样品中E.coli主要分布为共生型的A组和B1组。本研究为大肠杆菌病的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