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7篇
  38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流苏和香椿种子在盐分胁迫下的发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苏和香椿都是重要的造林及园林绿化树种 .为了探讨种子的耐盐能力 ,分两种盐分NaCl和NaCl+KCl(1∶1mol浓度 ) 5个处理 0 ,0 2 %、0 4 %、0 6 %、1 0 % ,进行了种子发芽试验 .结果表明 ,两种盐分对种子的发芽率和苗木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随着盐分浓度的提高 ,发芽率逐渐下降 ,幼苗生长状况也呈同一趋势 .两个树种都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 ,在 0 4 %盐分条件下 ,发芽率均在 80 %以上 .与复合盐分相比 ,单一盐分对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 ,说明K+ 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Na+ 的危害 .为了能够比较不同树种在不同盐分条件下的耐盐能力 ,结合本试验 ,提出了耐盐指数的概念 ,它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植物的耐盐能力 .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沿海生态防护林的结构和构建技术体系,包括树种选择原则、苗木种类、6种植物配置模式、土壤综合改良实用技术、苗木定植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对防护林的建设成效作出初部评估,提出造林地原地或邻近地耐盐植物种子和扦插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3.
苹果采摘的季节性强,工作量大,利用机器人进行苹果采摘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障碍物识别对苹果作业机器人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为此,针对苹果园区垄间地面情况和障碍物特点,采用L*a*b*颜色空间中的b*分量进行图像灰度化处理,再进行图像阈值分割处理,可有效将苹果园区垄间中的障碍物等从复杂背景中分离出来;再利用优化后的SURF算法进行障碍物匹配,可有效地提高障碍物的识别率。实验表明:优化后的SURF算法可以提高障碍物匹配的准确率,并缩短障碍物匹配的时间。  相似文献   
24.
微生物菌肥对干旱矿区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干旱矿区土壤肥力,丰富植被重建及生态修复理论,通过盆栽试验,种植紫花苜蓿、披碱草和冰草3种干旱矿区常见草本植物,并结合施用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菌肥处理,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揭示施肥水平和植物种类对土壤生物及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土壤改良效果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1)试验组较对照组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微生物量碳、氮、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均显著增加(p0.05),而微生物量碳氮比和pH显著减小(p0.05)。(2)施肥水平和植物种类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微生物量氮和碳氮比有显著交互作用。(3)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土壤改良效果最佳的为种植紫花苜蓿并施入20 g/kg的微生物菌肥;施用微生物菌肥能有效改良水肥贫瘠的干旱矿区土壤,随着微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的改良效果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25.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耕地面积逐步减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土壤中的养分进入河流、湖泊,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必须根据土壤生物热力学原理,以土壤为中心,大力治理坡地。在查阅文献的同时,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坡地营建等高固氮植物篱是一项有效措施,既可以利用生物固氮,减少化肥施用量,维持土壤一定的生产力,又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拦截、减缓地表径流,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氮、磷在岸边植被带的截留率分别为89%和80%,还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坡地固氮植物篱的若干关键营建技术及应注意加强抚育管理,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26.
817肉杂鸡具有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报酬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养殖者的青睐。在莘县、阳谷等地已发展成从孵化、饲料加工、饲养、屠宰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当地养殖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7.
在山东滨海的海浸盐渍区,根据地表植被的种类、分布、生长情况和土壤返盐情况,分别在轻、中、重度盐碱地和作物能正常生长的农耕地采集土样。样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盐碱地的土壤电导度过大,平均高出农耕地2~4倍,具明显的上轻下重特征;土壤pH值(H2O)平均在93~97之间,碱性过强;盐基Mg2+含量与农耕也差别不大,Ca2+以农耕地为多,但Na+、K+含量显著高于农耕地,钠盐危害和离子平衡关系失调十分突出。据此,提出了土壤改良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8.
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对半干旱区造林和土壤改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试验分别设置低、中、高浓度保水剂(20,40,60g/株)和微生物菌肥(150,300,450g/株)用于张北半干旱区风沙土樟子松造林。通过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效水分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微生物菌落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等指标的差异,研究保水剂与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以及樟子松成活率的影响,探究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樟子松造林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能够显著改良土壤,提高造林成活率,但不同浓度配比对各项指标影响效果不同。高浓度保水剂单施对田间持水量,有效水分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最明显,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41%,150%,63.8%;中浓度保水剂和高、中浓度菌肥混施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其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分别较对照组高77%,108%,93%,微生物碳、氮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32%,178%。此外,施加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对樟子松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株高、地径平均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6%,12%。保水剂提高樟子松成活率的效果优于其与微生物菌肥混施,且中浓度保水剂条件下造林成活率最高。在干旱、半干旱区造林时,采用中浓度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可以改良土壤,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9.
保水剂与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保水剂与其他肥料混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条件,促进植物生长。通过将聚丙烯酸钾盐型保水剂与微生物菌剂混合对油松、紫花苜蓿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对低、中、高(油松:10、20、30 g·株~(-1);紫花苜蓿:20、30、40 g·m~(-2))保水剂和低、中、高(油松:5、10、20 g·株~(-1);紫花苜蓿:15、30、45 g·m~(-2))微生物菌剂混施,分析土壤水分和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养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含水量。高浓度保水剂和高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一年生油松土壤速效氮促进最显著,低浓度保水剂和中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促进最显著,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2%、35%和36%;紫花苜蓿高浓度保水剂和高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促进最显著,低浓度保水剂和中浓度微生物菌剂混施对土壤速效钾促进最显著,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5%、27%和40%。中浓度保水剂和中浓度菌剂混施处理下土壤保水效果最优,而对油松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达到最佳的分别为低浓度保水剂与低浓度菌剂混施和低浓度保水剂与中浓度菌剂混施。  相似文献   
30.
正陕西省宜君县地处渭北旱塬与陕北黄土高原交界处,境内山、川、塬、峁、沟相接,平均海拔1 178m,年平均降水量709.3 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该县总面积1 500 km~2,总耕地面积45万亩,2015年春玉米种植面积约30万亩,其中地膜玉米10万亩。春玉米是该县主要粮食作物,宜君玉米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近年来在玉米施肥中存在一些弊端,造成土壤有效磷含量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