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30篇
  10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民组织化程度在整体上有所提高,几种新的农民组织形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着许多限制因素,如现行政策与体制的限制以及农村公共权力格局和公共服务现状的限制等.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仍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健全法律法规政策,积极利用和发挥体制内形式的作用.同时农民组织要合法争权维权,积极拓宽组织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82.
为了确定冬季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越冬取食对策,2007年12月,在大中山采集20堆46粒黑颈长尾雉粪便和38科92种对照植物样本,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冬季黑颈长尾雉的植物性食物,并探讨其采食对策。结果表明,冬季黑颈长尾雉食谱主要由12科18种植物组成。按相对频率值将黑颈长尾雉的植物性食物分为3类。第1类为主要食物,有顶果蹄盖蕨Athyriumguan gnanense和大叶假冷蕨Pseudocystopteris spinulosa等2种,占采食食物总量的31.5%;第2类是常见食物,包括朱砂根Ardisia crenata,鱼鳞蕨Acrophorus stipellatus,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虎皮楠Daphnipyllum oldhamii,华南毛柃Eurya ciliata,木锥花Gomphostemma microdon,鞭打绣球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木果石栎Lithocarpus xylocarpus,银叶杜茎山Maesa argentea,长梗崖豆藤Millettia longipedunculata,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菝葜Smilax china,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和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等14种,占采食食物总量的52.7%;第3类食物是偶尔采食食物,有细齿叶柃Eurya nitida和绒毛山胡椒Lindera nacusua等2种,占1.2%。分析发现,影响黑颈长尾雉食谱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种类组成和垂直结构特征。在取食斑块中,选择质量高的食物是冬季黑颈长尾雉的主要采食对策;采食所有适于取食的食物则是冬季黑颈长尾雉的辅助对策。  相似文献   
83.
[目的]模拟研究垃圾渗滤液中COD在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方法]以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为例,选取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采集排水沟两侧饱水带土层,通过试验确定吸附、降解与弥散系数,构建了饱水带COD迁移数学模型。考虑不同场龄渗滤液中COD的浓度差异,分别以不同场龄渗滤液的COD浓度为边界条件,利用模型数值解预测COD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并基于地下水质标准,对COD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COD在饱水带土层中的衰减主要发生在离排水沟10m的范围内(衰减83%)。老年、中年、年轻垃圾渗滤液将地下水污染为Ⅲ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9.2、37.2和47.9m,将地下水污染为Ⅴ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7.1、33.2和44.1m。[结论]为填埋场区周围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考察育苗时期、苗床地(大田和坡耕地)选择、品种等栽培因素对苗期油菜根肿病发生的影响,研究不同药剂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指导病害的有效防控。在黄家寨村和大园子村,以3个播种期(间隔10~15d)、2种育苗地(大田育苗和山地育苗)、4个主栽品种(绵油33、中都油998、绵油14和绵油309)为考察因素,在油菜移栽期调查病害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试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1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精制黄腐酸土壤调理剂4个药剂对苗期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播种期对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种期的延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逐渐减少;育苗地的选择对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大影响,大田育苗显著加重油菜根肿病的发生,而异地(坡地)育苗可有效防控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当地主要推广种植的油菜品种对油菜根肿病的抗病性较差,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显著;4个供试药剂对苗期油菜根肿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按照各药剂推荐用量和施用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和延缓苗期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发展。育苗时期、苗床地(大田和坡耕地)选择、品种等栽培因素与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因地制宜地利用各地栽培条件,辅以适当的药剂防治,可以有效防控苗期油菜根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张庆  肖铁桥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210-212
地名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形成因素对当地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临涣地名文化的分类研究,认知临涣地名是临涣历史、人文、生态结合形成发展的重要文化遗产,分析临涣地名文化在村镇发展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在促进村镇发展的对策,以期推动名村名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6.
曹梅  王兴强  阎斌伦  张庆起  高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12-3515,3544
[目的]为大规模脊尾白虾的养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了盐度波动幅度(S0、S3、S6和S9分别代表盐度波动幅度为0、3、6和9)和中草药制剂(0、1%、2%和4%)对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和免疫的影响,试验周期60 d。[结果]1%中草药和S6盐度波动处理组脊尾白虾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换效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同一中草药添加水平的S0,S3和S9盐度波动处理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S0、S3和S6 3个盐度波动水平,随盐度波动幅度增加,饲料中的中草药制剂的最适添加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74%、1.77%和0.51%;在4个中草药制剂添加水平,随饲料中的中草药制剂添加量增加,脊尾白虾生长的最适盐度波动幅度呈下降趋势,分别为5.26、4.95、3.54和1.97。[结论]盐度、中草药制剂及其相互作用对脊尾白虾的存活、生长和免疫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养殖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87.
延津,隶属新乡市,地处豫北平原,黄河故道,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层深厚,易于耕作,且大气、水土未受工业"三废"污染,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各种农作物生产,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县,盛产小麦、棉花、花生、胡萝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在经  相似文献   
88.
伴着初秋暮霭的早晨.应几位笔友相邀,从县城乘车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便来到高黎贡山西麓南方丝绸之路古驿站林家铺,往西向高黎贡山腹地挺进.开始了探访高黎贡山五龙溪瀑布之旅。  相似文献   
89.
张庆 《湖南农机》2011,(5):72+74-72,74
数控线切割加工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到学习的精度和效率。文章例举了数控线切割加工过程中部分特殊情况,提出了实际操作中简单易行的一些处理办法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0.
张庆  周伟  杨翩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1):44-46,51
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学院校园的多疣狭口蛙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2n=28,NF=56,可配成14对同源染色体,由4对大型染色体和10对小型染色体组成;两性间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将本次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狭口蛙属及姬蛙科其他属的染色体资料比较分析,狭口蛙属4个种第3对染色体均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且长臂次缢痕在第5对染色体上都出现,可以认为是分类学上狭口蛙属核型区别于姬蛙科其他属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