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光合细菌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光合细菌在水稻上的应用,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对水稻的生理活性、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不同。对过氧化氢酶(CAT)及色素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提高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固氮菌数量,增加水稻分蘖,提高产量。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分蘖和产量提高分别为对照的68.29%,30.88%和36.75%。光合细菌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以菌液沾根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
利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冻结强度、容重、含水量等对东北黑土冻融过程剖面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影响,为东北黑土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冻结过程中,当冻结温度为-10和-20℃时,各土柱上下土层温度均降至较低温度保持恒定,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显著,冻融过程趋于缩小至平衡状态。容重为1.0 g·cm-3时,初始含水量越高,融冻过程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显著;冻结强度-10和-20℃时,容重为1.2和1.4 g·cm-3初始含水量越低,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越大。通常初始冻结强度越大、土壤水分含量、容重越大,形成恒定低温不变时间越长,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越大。单次冻结和融冻过程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呈先增后降"单峰"变化趋势,冻结温度越底土壤水分差峰值越高。为融冻区域农田土壤水分迁移模型构建和农田土壤水分管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人为剥离黑土层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人为剥离黑土层,模拟研究了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拥有30cm黑土层的6度坡耕地上,表土流失掉10cm对大豆干物质积累没有明显影响.然而当黑土层流失超过10cm,大豆干物质积累量随流失的增加而减少.黑土层流失5cm、10cm后,未对大豆产量造成显著影响,仅分别降低3.1%和3.2%;流失20cm,大豆产量下降了33.2%;黑土层全部流失即30cm后,产量下降了59.2%,表明黑土水土流失对大豆生产危害极其严重.试验也表明施用有机肥可适当减轻水土流失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光合细菌在水稻上的应用,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对水稻的生理活性、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不同。对过氧化氢酶(CAT)及色素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提高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固氮菌数量,增加水稻分蘖,提高产量。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分蘖和产量提高分别为对照的68.29%,30.88%和36.75%。光合细菌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以菌液沾根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5.
任何企业管理好了才会有效益,肉鸡养殖业也是这样,笔者通过多年肉鸡养殖生产和调查,摸索出了10项很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供参考。 1 要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肉鸡养殖因数量多、密度大、生长速度快、发病诱因多,亏盈大起大落,管理不好就会导致群体发病,批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肉鸡养殖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凭点子,闯运气。  相似文献   
26.
通过分析122个剖面的610个土壤样品上下土层有机质(SOM)和全氮(TN)含量差的分布规律,估测小流域土壤侵蚀沉积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基于土壤有机质(SOM)和土壤全氮(TN)上下土层差估算流域沉积深度的平均值接近,半方差函数均以高斯模型为最好,其变程(3 110 m)和C/(C0 +C)也相同,其空间分布格局受结构因子和随机因子影响各占50%.基于SOM和基于TN的沉积深度空间分布规律接近,总体上东北部高于西南部,靠近河道上游沉积少于下游,随着河道汇集增多沉积逐渐增加,在河道汇集出口处沉积达到最大.基于SOM和基于TN的沉积深度均以8~16 cm等级所占面积比例较大.与未计算沉积的侵蚀强度分布格局相比,计算沉积后的0~15 t/(hm2·a)侵蚀强度面积减少了40.8%,而沉积强度处于(-15)~0 t/(hm2·a)增加了32.1%,沉积强度处于(-27)~(-15)t/(hm2·a)增加17.8%,其他侵蚀或沉积强度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7.
秸秆覆盖对农田黑土春季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黑土区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度对太阳反射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进而探讨了其对土壤温度的调控作用。在作物出苗前,秸秆覆盖度免耕(覆盖度70%)>少耕(覆盖度10%)>旋松(覆盖度0%)。研究结果表明:免耕、少耕和旋松的累计反射强度依次递减,反射辐射强度越大土壤温度越低;免耕具有较高的质量含水量,质量含水量均与地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8.
黑土区耕作措施对春季耕层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免耕、少耕和旋松三种耕作措施下耕层黑土土壤容积热容量、土壤热通量、净辐射的变化,进而阐明了耕作措施对耕层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处理)0cm和5cm处土壤温度变化与净辐射通量变化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5cm处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各处理均表现为"S"型波动曲线,日变化相对较大,10cm处相对较小.免耕秸秆覆盖日净辐射平均值为0.58MJ/m2,比少耕和旋松小0.04MJ/m2,受净辐射、容积热容量和5cm处热通量影响,0 cm和5cm处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大,且有波动现象;受深层较低地温、容积热容量和10cm处热通量影响,10cm和15cm处土壤温度变化较小,且较平稳.所有耕作措施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出现滞后现象.免耕秸秆覆盖措施各耕层相对于其他处理地温均较低,影响春季地温的升高.  相似文献   
29.
针对农业耕作措施发生的极大的变化,农业措施的改变对作物生长影响状况。介绍了近几十年来美国针对轮胎膨胀压和载重过大是导致农田土壤过度压实的主要原因。为此,对农业拖拉机设计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如四轮驱动、增加轮胎宽度和轮胎数、发展链轨拖拉机、改变链轨和轮胎结构等,为我国农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以两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6个处理:对照(未施化肥和生物黑炭)、F(单施常规肥,尿素10 kg/667m2、二铵20 kg/667m2、硫酸钾10 kg/667m2)、B1(2 t/hm2生物黑炭)、B1F(2 t/hm2生物黑炭+常规肥)、B2(4 t/hm2生物黑炭)及B2F(4 t/hm2生物黑炭+常规肥),研究生物黑炭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土壤物理性状及速效养分的影响,为马铃薯的栽培管理和生物黑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量生物黑炭处理(2 t/hm2)对土壤pH、容重和总孔隙度无显著性影响;高量生物黑炭处理(4 t/hm2)显著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的来说,生物黑炭改善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土壤物理性状,影响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