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关中北部塬区退耕还林(草)区林地的草兔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兔在关中北部塬区不同林区的不同样方中聚集程度不同,永寿林区草兔的聚集程度高于麟游林区草兔的聚集程度.在麟游林区的各样方中草兔均表现为均匀分布,而在永寿林区1hm2的样方中为随机分布,在大于1 hm2的样方中呈均匀分布.草兔在林区分布聚集块的面积大小为1~2 hm2.  相似文献   
22.
曼陀罗杀鼠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曼陀罗杀鼠活性研究表明,在饵料中曼陀罗含量为20时,曼陀罗种子、茎对小白鼠的毒杀率均为100,叶为88.9,果壳为80;在含量为15时,毒杀率分别为90、70、50和80;在含量为10时,毒杀率分别为70、66.7、0和20;以家鸡进行安全性试验,无二次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23.
灭鼠毒饵引诱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深入的方法,对4种有明显引诱作用的物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级试验小白鼠的取食量增加4.95,第二级增加15.43,第三级增加5.36,经分析检验,各配方、浓度间差异显著.4种物质按浓度配置,室内对小白鼠引诱效果不断增强.筛选的最终配方F42,能够增加鼠类对毒饵的取食量.  相似文献   
24.
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管理中的生态阈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啮齿动物群落和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人工林群落生态阈值概念.采用系统分析法,组建了刺槐、油松、侧柏被害模型和飞播造林30 d种子损失模型,并以国家及地方标准的最大允许损失指标偶联求得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管理中的生态阈值模型.结果表明,群落总密度和地面鼠的单因子群落生态阈值刺槐最大,油松次之,侧柏最小;鼢鼠和田鼠在高允许损失率下为刺槐>油松>侧柏,而在低允许损失率下为油松>侧柏>刺槐;草兔为油松最大,侧柏最小;飞播造林中的单因子群落生态阈值不仅决定于地面鼠的总密度,而且还决定于群落各  相似文献   
25.
我国植物源灭鼠药剂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表明,植物在鼠害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害鼠的驱避、毒杀和使害鼠产生不育作用.植物源灭鼠剂主要分为植物源杀鼠剂和植物源鼠类不育剂.植物源杀鼠剂可直接杀死害鼠,而植物源鼠类不育剂可以使鼠类产生不育作用,这2种方法均可使鼠类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减轻其危害.本文介绍我国植物源灭鼠药剂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植物源灭鼠药剂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主要啮齿动物引诱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显示,啮齿动物不同,引诱剂的组分和含量则不同。鼢鼠型引诱剂主要含大葱素、氯化钾、氧化钠、葡萄糖、果糖及其它单糖和多糖等;田鼠型与鼢鼠型基本相同,只是大葱素含量不同;家鼠型主要以糖类为主,含量介于65.79%-84.75%之间,啮齿动物尿蛋白含量0.66%-1.32%。鼢鼠型引诱剂对甘肃鼢鼠的引诱增益指数最高达28.85%。  相似文献   
27.
近50年来渭河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1951~2005年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并运用累积距平曲线和信噪比法对渭河流域气温时空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渭河流域气温随海拔高度由西向东呈上升趋势,100 m平均增幅约为0.424℃;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渭河流域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0 a平均增幅约为0.26℃;③经气温变化的突变分析得出近50 a渭河流域气温不存在突变年,1953年、1976年分别是渭河上游、渭河中下游小的气温转折年,1993年是渭河流域大的气温转折年。  相似文献   
28.
根据西安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周围23个气象台站日照百分率资料,建立1961-2009年西安市太阳总辐射资料时间序列,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全市分为3个区,采取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及阶段分析,研究西安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同时引用西安历年城区人口数据,对城区太阳总辐射与城市发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太阳总辐射具有东部多、西部次之、中部少的分布特征;1961-2009年呈波段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2.01%/10a,其中1977-1991年为显著减少阶段,以中部减少幅度最大;其间出现两次突变,突变年分别为1977年及1992年;城市发展带来大气污染物的增加,造成西安城区太阳总辐射对城市发展有较大的响应,西安城市发展对太阳总辐射季节影响上表现为冬、夏季远大于春、秋季.  相似文献   
29.
为了减轻草兔(Lepus capensis)对新造幼林的危害,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和苗龄,通过网室模拟试验研究与观察,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山桃(Prunus davidiana)、山杏(Prunus sibirica)、五角枫(Acer mono Maxim.)等18个造林树种遭受草兔危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兔危害程度与苗龄、树种和树种组成密切相关。3年生油松和侧柏、4年生五角枫危害较轻,4年生山桃和5年生刺槐不受危害;草兔对四倍体刺槐、刺槐和山杏的危害十分严重,被害率在90%以上;在油松或山桃造林中,适当栽植刺槐或山杏等草兔喜食树种苗木,能明显减轻草兔对油松、山桃等目的树种的危害。草兔对苗木的危害程度和表面形态因树种不同而异,对油松、侧柏以咬断主干、枝叶为主;对山杏、刺槐等则以取食树叶、啃食茎干树皮为主,啃食区域则呈现块状、带状分布。观察发现,草兔对林木不同器官的选择取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通常先取食叶片,然后啃食树皮。  相似文献   
30.
在小型啮齿动物危害严重的半干旱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通过田间试验与调查分析,对一种新型的抗逆袋栽植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抗逆袋栽植可提高侧柏造林成活率16.82%~20.74%,提高侧柏幼林保存率34.97%~81.89%,而且这种作用与坡位有关.成活率增幅坡上部略大干坡中部,而保存率增幅坡中部明显大干坡上部.抗逆袋栽植也可显著提高侧柏的树高、地径生长量,且不同规格抗逆袋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大袋对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远大于小袋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大袋可提高侧柏幼树的树高生长量32.73%.提高侧柏幼树地径生长量4.14倍.不同坡位抗逆袋栽植的幼树高生长差异不明显,而地径生长量坡中部明显大于坡上部.抗逆袋栽植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的效果,与其内涂层在改善根区土壤水分状况中的作用密切相关.采用抗逆袋栽植可显著预防鼢鼠、达鸟尔鼠兔和草兔对新植幼树的危害.与对照相比,抗逆袋栽植的苗木危害指数降低34.48%~37.93%.不同坡位抗逆袋栽植的驱鼠(兔)效果亦有较大差异,坡中部效果好于坡上部.但不同规格抗逆袋处理,苗木危害指教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