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采用无抗舍养、无抗放养、有抗舍养和有抗放养四种方式对固始鸡进行养殖,测定不同养殖阶段鸡腿肉、胸肉和肝脏中的氨基酸含量,以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舍养条件下,有抗养殖与无抗养殖比较,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无抗养殖的总氨基酸含量略高于有抗养殖,而呈鲜味、必需氨基酸含量有抗养殖略高;放养条件下有抗养殖与无抗养殖比较,总氨基酸、呈鲜味氨基酸、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无抗养殖均略高。对不同养殖模式的总体比较,氨基酸总量放养条件时较高;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以及呈鲜味氨基酸放养条件时显著提高。有抗养殖与无抗养殖总体比较,总氨基酸、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有抗养殖较高,呈鲜味氨基酸差异不显著。经分析可知,无抗养殖有助于提高鸡肉中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在放养条件下,无论是有抗养殖还是无抗养殖,鸡腿、鸡胸和肝脏中的氨基酸总量总体水平均高于舍养,其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从低纬度地区的江苏、浙江引种鲜食菜用大豆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鲜食菜用大豆品种株高、主茎节数、单株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是决定株型的主要因素;一粒荚、二粒荚、多粒荚、单株荚数、百粒鲜重是构成鲜荚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大豆整个生育期缩短,鲜荚及成熟后的籽粒产量(干重)减少.其中:苏新6...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块茎淀粉组分(直链/支链淀粉比AM/AP)影响淀粉特性以及决定其在食品和其他工业上的应用.AM/AP的测定对其合理利用以及选育特异淀粉组分的专用品种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96孔板双波长法对马铃薯不同AM/AP比率标准样品进行测试,发现当测试样品AM/AP比率超过制作标准曲线的AM/AP比率(33.3%)时,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周霖  黄云  廖铁军  张娇 《土壤通报》2017,(4):800-808
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借助Arc GIS、Geo Da、Fragtats软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韵律测度及多维特征组合方法,分析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规模和形态,探索居民点布局类型及优化路径。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密东稀"的分布格局;(2)在规模结构上,农村居民点间呈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但相关程度较低,西部存在多个低值集簇区,东部多随机分布;(3)离城镇、河流、交通近的区域居民点分布多,形状指标也较大;(4)通过多维度特征组合方法,将万州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18种布局形式,以中等规模-形态规整-优势区位、大规模-形态规整-优势区位为主,并从发展模式、基础建设、生态涵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控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云南石林,建水采取烟草根部土样,按10-4、10-5梯度稀释并涂布平板,在28℃培养条件下,从硅酸盐固体培养基上初步筛选得到77株解钾菌株,具有透明圈的65株.采用液体培养法(火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解钾能力作进一步复筛,获得34株具有较高解钾能力的菌株,其有效钾活性为0.4~10.6 mg/L,同时采用高温筛选出一株耐70℃高温,且具有较好解钾能力的菌株K77,经初步鉴定为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aporus),该菌解钾活性达到10.6 mg/L.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豆丹豆6号青子叶性状的遗传特点,选用(科丰14×丹豆6号)和(遗1358×丹豆6号)2个杂交组合3个世代(F2、F3和F4代)的种子分离群体,进行大豆子叶颜色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个杂交组合后代中,黄子叶与靑子叶种子的分离比率均表现为3∶1的孟德尔分离比例。推断大豆的子叶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黄子叶对靑子叶为显性,丹豆6号携带1对控制青子叶性状的隐性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滴灌条件下毒死蜱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种植作物、代森锌消毒和不同土壤含水率对毒死蜱的分布及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于表层的毒死蜱在施用初期主要残留在10 cm以上土层,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发生降解并向下迁移。土壤中3,5,6-三氯-2-吡啶酚(TCP,毒死蜱的主要代谢产物)含量在0.1~1.5 mg·kg-1之间,施药30 d后,40 cm土层中毒死蜱和TCP均有检出。不同处理下,毒死蜱含量在10 cm以上土层存在较大差异,TCP含量在20 cm以上土层存在一定差异。消毒抑制毒死蜱的降解,作物根系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有利于毒死蜱的降解。土壤含水率对10 cm土层毒死蜱含量有较大影响,在未消毒和种植作物处理中,最强的毒死蜱降解分别发生在土壤含水率为80%和70%处理中。毒死蜱和TCP对微生物以抑制作用为主,不同处理的抑制程度不同。毒死蜱在低浓度时对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有激活作用,高浓度时存在抑制作用,作物的存在减弱了毒死蜱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毒死蜱的降解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关,种植作物改变了毒死蜱和土壤碱性磷酸酶的分布。代森锌消毒对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有激活作用,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计璇  胡冰  仉茜  苏青  张娇  刘慧民 《园艺学报》2015,42(5):917-923
以抗旱力弱的毛果绣线菊与抗旱力强的华北绣线菊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在测定其光合作用变化的基础上,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两种绣线菊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两种绣线菊光合能力降低,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降低,说明利用弱光能力提高,华北绣线菊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强于毛果绣线菊。不同水平干旱处理分别鉴定出涉及能量代谢与运输的相关蛋白20种。干旱胁迫下毛果绣线菊中卡尔文循环途径相关酶、光系统Ⅱ中多数放氧复合蛋白和捕光色素复合蛋白、参与光合磷酸化的酶发生显著上调和下调表达;华北绣线菊中参与卡尔文循环代谢相关酶、PSⅠ中反应中心蛋白和参与光合电子传递的蛋白、PSⅡ中捕光色素复合蛋白、参与光合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的蛋白发生明显的上调和下调表达。干旱胁迫使抗旱力不同的毛果绣线菊和华北绣线菊光合作用相关蛋白均受到影响,毛果绣线菊中多是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华北绣线菊中多是能量运输相关蛋白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山西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严重影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以骨密度为定量指标评价鹿茸质量标准,在传统的梅花鹿二杠茸分等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随机检测鹿茸的骨密度,分析鹿茸质量骨密度与其质量等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枝茸和茸根的质量骨密度大小依次均为等外茸、三等茸、二等茸和一等茸;每组各等级间的差异均显著(P0. 05);鹿茸等级与整枝和茸根质量骨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636和0. 645,相关显著,均属中等直线相关;各等级的95%置信区间互相分离,没有重叠。质量骨密度实现了差异较小的不同等级质量的二杠茸划分区别,研究出以茸根质量骨密度划分梅花鹿二杠茸质量的分级标准:每千克质量骨密度一等茸≤3. 316 g/cm~2,二等茸≤4. 485 g/cm~2,三等茸≤6. 511 g/cm~2,等外茸6. 511 g/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