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7篇
  32篇
综合类   30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为明确旋覆花的农用杀菌活性,采用液-液分配法对旋覆花乙醇提取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并采用离体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不同溶剂萃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的萃取率分别为34.89%、8.99%、8.63%和22.72%;在1.0mg·mL-1剂量下,氯仿萃取物对各供试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73.77%和66.25%,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达67.69%、62.12%和56.07%、51.75%,石油醚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8.70%;在1.0mg·mL-1剂量下,除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外,氯仿萃取物可显著抑制麦冬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板栗炭疽病菌、玉米青枯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96.00%、92.44%、80.43%、78.45%和71.84%,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各供试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40.86%~86.42%之间,石油醚萃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2.52%;果实针刺法测定结果表明,在2.0mg·mL-1剂量下,氯仿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分别为57.65%和50.60%(6d),其中治疗效果与对照药剂0.4mg·mL-1施佳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2.
小花假泽兰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小花假泽兰的抑菌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跟踪法对小花假泽兰的全株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IR、1H-NMR和13C-NMR)对已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小花假泽兰中分离出4种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去氧薇甘菊内酯、二氢薇甘菊内酯和β-谷甾醇.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其中2种化合物(去氧薇甘菊内酯和二氢薇甘菊内酯)对8种重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2种化合物对小麦纹枯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100mg·L-1剂量下抑制率均在90%以上;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5.61和18.24mg·L-1;对辣椒疫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13.88和12.84mg·L-1;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0.49和34.68mg·L-1;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48.79和75.47mg·L-1.这2种化合物对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双四氢呋喃类木脂素的结构与杀菌活性的关系,以Prinsepiol为起始原料,选择性地对其4,4′位羟基进行改造,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3个烷氧基化衍生物和1个苯磺酰基化衍生物,采用UV、IR、1H-NMR、13C-NMR、HR-MS等方法鉴定其结构,并同时测定包括前期合成的两个酰化衍生物在内的6个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4′-酰化衍生物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活性都比母体化合物Prinsepiol高,4,4′-烷氧基衍生物的活性大体上与母体化合物Prinsepiol相当,苯磺酰基衍生物的活性比母体化合物Prinsepiol低。  相似文献   
94.
本文利用滇西北地区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基于OLS回归的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家庭薪柴消耗具有刚性,不受经济收入等因素影响;节柴灶和沼气池对农户减少薪柴消耗的作用有限.需对农户进行培训和宣传,同时结合推广具有"双重"功能的节柴灶为导向,以促进农户薪柴消耗的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5.
对参加2012年黄河流域区域试验早熟棉花品种在嘉祥试验点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了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方案中的一些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偏差,以期为棉花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本文采用短乳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表芽孢杆菌进行豆粕固态限定发酵和强化发酵的研究,对发酵过程中小分子蛋白含量、菌量、pH及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纯菌条件下,接种短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实验组限定发酵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分别为31.0%和28.3%,高于接种酵母菌试验组的22.4%.且小分子蛋白积累高峰时间为48~72 h;接种地表芽孢杆菌实验组的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高于接种短乳杆菌或酵母菌实验组.豆粕天然发酵试验组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分别为22.2%和44.1%.接种短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试验组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分别为32.4%、99.5%和29.3%、99.7%.表明接种强化发酵有助于小分子蛋白含量的提高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降解.  相似文献   
97.
关于林区道路干支线经济分界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区道路网中的干线林道年运量大于支线林道年运量、干线林道的修建费比支线林道修建费高、干线林道运输费比支线林道运输费低的关系,用干线运输费的节省来补偿修建费的增加,推求干、支线林道的经济年运量。用经济年运量来划分道路等级,为道路规划、道路升级改造提供理论根据。通过分析可知,当回收期不变时,经济年运量随年利率增加而呈曲线上升;当年利率不变时,经济年运量随回收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改良剂与叶面喷硒(Se)联合阻控减轻农产品受镉(Cd)毒害的效果,采用土壤培养及盆栽试验的方法,筛选不同用量的牛粪(7.5、15 g kg?1)与石灰(1、2、3、4、5 g kg?1)配施钝化土壤Cd有效性的最优处理,并探讨改良剂与叶面喷Se(1、2、4、8 mg L?1)联合阻控对不同程度Cd污染土壤(0.5、3、6 mg kg?1)中小白菜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未施改良剂处理相比,7.5 g kg?1牛粪与 5 g kg?1石灰配施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最显著,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了37.9%。(2)与单施改良剂相比,施用改良剂与叶面喷Se显著抑制了小白菜对Cd的吸收,其中在中轻度污染土壤中(0.5 和 3 mg kg?1 Cd)叶面喷施 4 mg L?1 Se使小白菜Cd含量分别降低了 12.9% 和 78.7%,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29.9% 和 60.6%;在重度污染土壤中(6 mg kg?1 Cd)叶面喷施 8 mg L?1 Se使小白菜Cd含量降低了 81.4%,丙二醛含量降低了71.9%;叶面喷Se使小白菜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
树干注药后吡虫啉在核桃组织中的分布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吡虫啉经树干注药后在核桃树体中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树干注药后吡虫啉在核桃树体内具有较好的传导、分布性能,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叶片>果皮>果仁。吡虫啉在核桃树体内残留期较长,注药后60 d时,药剂在核桃叶片、果皮和果仁中的含量分别为0.256、0.178 和0.046 mg/kg;注药后80 d时,吡虫啉在叶片、果皮和果仁中的含量均小于0.05 mg/kg。根据吡虫啉在核桃果仁中的残留量变化动态及国外相关最大允许残留限量标准,建议在利用吡虫啉树干注药防治核桃害虫时,注药时间距核桃采收期应大于60 d。  相似文献   
100.
为进一步探讨杀虫植物砂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精油中主要杀虫活性成分—松油烯-4-醇(terpinen-4-ol)对卫生害虫的生物活性,测定了该物质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及其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对淡色库蚊具有较强的熏蒸作用,其LC50值为6.79 mg/L, 在LC80剂量下其击倒中时(KT50)为6.92 min;淡色库蚊Na+,K+-ATP酶活性测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值7.42、温度35.5℃、底物浓度0.7 mmol/L;离体和活体情况下,松油烯-4-醇均可显著抑制淡色库蚊Na+,K+-ATP酶的活性,其I50值为32.02 μg/mL。Na+,K+-ATP酶可能是松油烯-4-醇对淡色库蚊的杀虫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