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篇 |
51篇 | |
综合类 | 41篇 |
畜牧兽医 | 8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1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柴达木盆地察汗乌苏绿洲土地覆盖分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利用国土资源卫星遥感数据,采用分形几何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都兰县察汗乌苏绿洲土地覆盖类型分形情况,并对覆盖类型的分形特征差异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分离度最大的是林地,最小的是耕地,表明耕地分散程度最小,林地分散程度最大.区域景观破碎度最大的是林地,最小的是荒草地和河床与水利设施用地,说明林地被分割程度最大,荒草地和河床与水利设施用地最小.察汗乌苏绿洲分维数最大的是河床与水利设施用地,最小的是耕地,即河床与水利设施用地形状最不规则,受人为干扰最小,相对耕地形状最为规则,受人为干扰最大. 相似文献
122.
封育措施对宁夏盐池半干旱沙地草场植被恢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盐池县1991年以来不同时期的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进行半干旱沙地草场的植被特征及其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封育后,群落组成发生了规律性变化,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封育区内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在植物盖度、高度和生物量上差异并不显著,老封育区植被则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从3种措施植被的饲用价值来看,新封育区植被的饲用价值高于老封育区,表明长期封育不利于提高草场的放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以典型高寒人工绿洲—香日德绿洲为研究对象,对防护林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实测绿洲不同部位(外围、边缘和内部)和不同季节的多日大风风速及绿洲外围天然灌木林阻沙效应。在此基础上,对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日德绿洲防护林体系防风效应显著,边缘风速降低约1/3,内部风速降低1/2以上,总体防风度60.44%;外围天然灌木林阻沙效应也十分显著,灌木冠幅和阻沙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7823;灌木高度在0.01水平上也和阻沙量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8。 相似文献
124.
[目的]了解围封年限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沙化草地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揭示围封沙化草地植被变化规律。[方法]在半干旱区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法选取不同围封年限区(5,10,20a)和未封育区(对照)的沙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对比研究。[结果]1年和2年生草本是未封育区的优势种。灌木是封育5a区的优势种,而封育10a区的优势种是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在封育20a区,优势种是多年生草本。与未封育区相比,围封5a,10a区植被数量特征值均有显著提高,而围封20a区特征值稍高,但相差不大。[结论]并不是围封时间越长,植被生长状况就越好。小于5a的封育年限可以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封育年限大于10a,反而使物种多样性下降。围封措施对植被恢复起到了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四儿滩地区植物种群的生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四儿滩湿地的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了研究,深入了解湿地植被的特征,为半干旱区天然湿地的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结果表明,湿地周边不同样线的主要优势种各不相同,可见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群呈聚集分布的特点。四条样线中西、北两条样线的植被生长状况较好,而东、南样线的植被则相对较差。刺沙蓬(Salsola pestifer)、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是四儿滩湿地的主要优势种,蒲公英(Herba taraxaci)、紫菀(Aster tataricus)、虎尾草(Lysimachia barystachys)、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a)、沙葱(Allium mongolicum)、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等是四儿滩湿地的特化种。四儿滩湿地的生态位重叠度统计结果显示,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与其他物种的重叠度指数不一定大,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度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湿地生态系统资源环境存在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6.
为研究半干旱区盐碱湿地生态交错带及其植被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于2016年7月通过样方(1m×1m)调查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南海子湿地进行了野外植被调查。首先通过游动分割窗技术将研究区定量划分为湿生带、交错带和旱生带3个不同生活环境地带(以下简称生境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不同样线不同生境带间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采用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分析不同生境带植物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1)东、西样线窗口宽度为6个样方,南、北样线窗口宽度为8个样方时交错带的边界可以被清晰地划定;2)不同样线不同生境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排列顺序均为交错带旱生带湿生带,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排列顺序为湿生带旱生带交错带;3)湿生带植物种数最少,以耐盐碱植物为主,植被群落最稳定,旱生带次之,交错带植被种数最多,群落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7.
为了解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2002年及2003年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计量。结果表明:茵陈蒿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决定了它在该区的优势地位,2002年、2003年其生态位宽度远远高于其他物种(0.758和0.868),并且继续保持上升趋势;2002年及2003的生态位重叠结果均表明,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有大的重叠值,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2002年、2003年较高的Pianka生态位重叠值都出现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8.
<正> 81-26-2 亲本为京玉×NJN76,1986年入选。果实椭圆形,中果型,平均果重约123g,最大果重158g,纵径6.11cm,横径6.0cm,侧径5.97cm。果顶圆,梗洼中深而较狭窄,缝合线浅。果面黄色着玫瑰红点状晕,彩色鲜丽,果皮光滑无茸毛,外观较美。果肉黄色,核周围无红色,肉质较细而柔软,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2%, 相似文献
129.
宁夏四儿滩湿地植被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四儿滩湿地及其周围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法国生态学专家M.Godron提出的方法测定植被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的3个样地的稳定比分别为34/66、38/62、37/63,其中样地1距离湿地最近,其土壤水分含量最高,样地稳定比最大,说明水分对植被稳定性有正向的影响.但是3个样地的稳定比与稳定点20/80均有很大差距,表明四儿滩湿地的植被不稳定,其中过度放牧以及环境压力是影响植被稳定性的因素之一,应对其加强保护,促使植被演替逐步趋于稳定,以保护湿地中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0.
LUCC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数据,对盐池县2005—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其碳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盐池县土地利用水平位于我国平均水平以下,其转移活动主要发生在其他土地、农地、草地和林地之间。(2)2005—2013年,该县植被碳储量增加了23.96%,土壤碳储量减少了0.30%,总碳储量价值下降了5.00×10~8美元。(3)林地的增加是盐池县碳储量增多的主要原因,草地的变化与管理是影响土壤碳储量的重要因素。(4)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及其价值驱动分析可以看出,对盐池县碳储量影响最大的是其他土地的转入转出活动。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该县可以考虑从其他土地出发以此来提高该县碳储量。同时,草地和林地的经营管理也是该县碳源/碳汇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