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32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01.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同时检测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食品中3-氯丙醇酯(3-chloropropanol esters,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lycidol esters,GE)的间接测定方法。针对样品提取和酯交换水解2 个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合同位素稀释技术,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05~2.0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检出限为5 μg/kg,定量限为25 μg/kg(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以相应的氯丙醇计);以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食品为基质,分别添加25、125、250 μg/kg 3-MCPDE和GE进行加标实验,回收率为88.5%~104.1%,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n=6),满足欧盟标准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食品中3-MCPDE和GE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2.
淹水条件下籼稻与粳稻苗期生长及氮素吸收同化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淹水土培试验比较了常规籼稻(扬稻6号)和常规粳稻(农垦57)苗期生长和氮素吸收同化的差异.结果表明,籼稻在苗期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粳稻,主要表现为根干重和鲜重的差异,而且籼稻根冠比显著大于粳稻的.2个品种水稻氮积累量均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而氮素利用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中籼稻的氮积累量和氮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粳稻的.籼稻和粳稻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均显著高于根的GSA和NRA,籼稻叶片的GSA和NRA均显著高于粳稻的,而籼稻根的GSA和NRA与粳稻的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3.
黄绵土坡面土壤矿质氮素径流流失与入渗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黄绵土坡面土壤矿质氮素径流损失与人渗规律。结果表明,径流损失是土壤矿质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土壤硝态氮是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土壤矿质氮素在地表流失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累积流失量均不断增大,可用幂函数和对数函数方程进行模拟;降雨16h后,硝态氮发生深层渗漏现象比较明显;坡中部硝态氮发生向下迁移的现象相对严重,而铵态氮径流或泥沙损失主要集中在坡上和坡中部。  相似文献   
204.
泾河流域是陇东黄土高原塑料大棚设施蔬菜主产区之一。为了进一步优化塑料大棚蔬菜品种布局,探索“春提早、秋延后”栽培模式,促进塑料大棚蔬菜产业高品质发展,泾川县开展了塑料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研究。试验采取一年一大茬、一年两茬和一年三茬栽培模式,通过试验比较,一年三茬栽培模式比一年一大茬栽培模式纯收入高19.7%,一年两茬栽培模式比一年一大茬栽培模式纯收入低1.2%。  相似文献   
205.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科学规划、园区集聚、政策扶持、项目促动、培训指导、宣传推介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当地传统蔬菜产业的振兴和食用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全面脱贫、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文介绍了灌南县蔬菜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发展原则、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6.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科学划定与管控保护修复关键区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福建上杭县作为典型研究案例区,在综合生态系统完整性、系统性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构建了"重要性-脆弱性-服务价值"(I-F-V)的多维生态系统测度框架,进而分析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多维特征、测度因子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运用空间聚类(分组分析)划定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并基于各分区的空间分异性及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提出分区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上杭县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呈现重要性较高、脆弱性程度低、服务价值较高的空间分异格局;2)上杭县各生态系统测度因子间协同与权衡关系并存,综合重要性、脆弱性和服务价值之间均为协同关系,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区域可能存在高度重叠;3)上杭县可划分为III-I-V(中等重要-一般脆弱-极高价值)、III-III-V(中等重要-中等脆弱-极高价值)、III-II-V(中等重要-较为脆弱-极高价值)、III-III-IV(中等重要-中等脆弱-较高价值)、II-III-I(较为重要-中等脆弱-低价值)和IV-I-I(高度重要- 一般脆弱-低价值)6个分区,其中,III-I-V和III-II-V两个分区面积较大,是区域发展的生态系统功能基底,各分区所在的土地覆被类型构成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林地、灌丛、耕地和园地属于优势土地覆被类型;4)依据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将研究区进一步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区、绿色发展区、适度开发区)和生态修复区(生态修复区、保护修复统筹发展区)。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与建设、生态安全格局维护提供较为科学、全面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07.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营造主要代表观察者在感知的同时,通过联想、理解、情感等多项审美活动,进而感悟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内在美。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同时,除了需要打造优美的视觉感受,还应当借助植物的色彩、形态等,将人们的内在心理直观地反映出来,使众多观赏者在欣赏美景的时候,能产生更多的遐想。本文从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入手,分析了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意境营造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勾画形态情境、营造色彩情境、借助影子的衬托、巧用植物芳香等多方面的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8.
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园林专业学生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是新时代园林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然而目前园林专业学生缺乏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景观规划设计的意识和能力。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念是构建生态和谐,与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一致,因此是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生态素养的主要载体。通过实践探索,可采取以下途径提高学生生态素养: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自觉提高通过合理景观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其次,充分挖掘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依托典型生态问题增设专题内容;最后,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综合运用翻转课堂、主题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实现对生态文明的深刻理解,使学生将生态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