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2篇
  96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室内化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太白山北坡基带土壤腐殖质累积较弱,淋溶作用中等,土壤溶液呈中性反应,阳离子代换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剖面分化发育好,形成具有典型硅铝特性的粘化B层,铁的游离度低而活化度高,土壤风化弱,发育程度较低。基带土壤属于系统分类中的简育干润淋溶土土类、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亚类。  相似文献   
32.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遥感技术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增强和自动分类识别,得到1986,1993和2000年3个时期土地荒漠化分布图(数字地图)、空间数据库及其面积统计。结果表明,近15年来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严重荒漠化土地大幅度减少,中度和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多;荒漠化土地的时空转换频繁且复杂,耕地沙化和林地退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来源,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自然恢复使荒漠化土地发生逆转,区域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但土地生态系统还相当脆弱;其中人畜数量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是驱动荒漠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3.
针对大巴山北坡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野外调查、室内化验的基础上,结合生物气候带的垂直变化,综合分析认为:黄棕壤、黄褐土之间差异明显,应该在土类以上的级别上区分开来;两类土壤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母质差异,而非水热条件,故可在同一地带内出现,不存在900~1000m的分界线;黄棕壤、黄褐土分布的上界为1200m.按照系统分类体系,大巴山北坡土壤垂直带谱为粘磐湿润淋溶土+铁质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暗沃+简育冷凉淋溶土。  相似文献   
34.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的荒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确定了荒漠化程度的土壤评判指标。结果表明,评判土地荒漠化程度时,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应选择0.25~0.05 mm砂粒含量,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应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运用这两个指标建立了荒漠化程度土壤评判指标体系,即通过荒漠化土壤表层0~20 cm上述两个指标的量值来评判荒漠化程度。  相似文献   
35.
渭河平原县域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36.
塿土堆垫层是关中农民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土粪并经耕作熟化形成的,其厚度可以表征塿土肥力水平,也能够反映人为活动对成土过程作用的强弱。开展塿土堆垫层厚度调查及其自然与人为影响因素分析,可为塿土养分保蓄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关中塿土分布区布设5 km × 5 km网格样点,调查了273个塿土剖面堆垫层厚度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选取13个影响因子分析堆垫层厚度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相关性,并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塿土堆垫层厚度总体范围在14 ~ 130 cm,平均厚度为55 cm;其变异系数为34.28%,属中等变异程度;堆垫层厚度在东部的韩城、合阳和澄城(60 ~ 80 cm占优)一带及西部的陈仓、岐山和武功(60 ~ 70 cm占优)一带相对较高;堆垫层厚度与经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坡度、温度和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堆垫层厚度与人口数量的增加呈正比,与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呈反比;堆垫层厚度的最大值多出现在距离河流9 ~ 13 km范围中。本研究所筛选的13个影响因子对塿土堆垫层厚度的综合解释能力为64.36%,其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对塿土堆垫层厚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人口数量变化。关中地区塿土堆垫层厚度呈现东西较高中部稍低且高值点零星分布特点,堆垫层的形成与分布受“五大成土因素”以外的人为因素影响更为深刻,尤其是在近百年来随生产力的发展其影响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7.
以1986年和2003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RDAS IMAGINE 8.7遥感图像处理软 件的支持下,监督分类与机助屏幕解译相结合,获得了吴起县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图。 监测 结果表明,从1986~2003年,耕地面积由113 441.08 hm 2 下降到28 215.58 hm 2 ,减少了75.13%; 林地由21 988.57 hm 2 增加到139 454.70 hm 2 ,增长了4.34倍;草地面积变化不大,维持在17万 hm 2 ,但覆盖度明显提高,高覆盖度草地由42 518.0 hm 2 增加到113 831.0 hm 2 ;未利用的荒草地由 69 591.0 hm 2 减少到36 523.3 hm 2 。  相似文献   
38.
【目的】揭示关中地区夏玉米叶面光谱特性与施氮量间的相关性,探索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叶片含氮量与叶绿素等生化指标及其光谱反射率特征。【方法】在田间设置不同施氮水平(纯氮施用量分为0,120和240kg/hm2)的试验小区,分别于喇叭期、抽穗期、吐丝期和乳熟期,采用FieldSpec光谱仪于室内标准光源下测定夏玉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采用H2SO4-H2O2消煮,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叶片氮含量,采用叶绿素仪测定穗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夏玉米叶片含氮量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作物施氮水平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含氮量有直接影响;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叶面的反射波谱曲线趋势大致相同,均明显在绿波段(550 nm左右)有1个反射峰,在近红外波段(760~1 070 nm)有1个较高的反射率平台,在近红外波段(760~1 070 nm)处的反射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可见光波段(400~760 nm)处的反射率则正好相反;在可见光波段,不同生长期玉米的叶面光谱反射率表现为乳熟期>抽雄期>喇叭口期>吐丝期,而在近红外波段其光谱反射率表现为乳熟期>喇叭口期>抽雄期>吐丝期;在可见光(400~760 nm)波段处,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反射率与叶片含氮量及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而在近红外(760~1070 nm)波段处,除抽雄期外,其余生育期叶片的反射率与叶片含氮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为显著;高光谱遥感监测显示,关中地区夏玉米氮素营养水平的敏感时期分别是喇叭口期、吐丝期及乳熟期,敏感波段为可见光波段的500~720 nm和近红外区的760~1 070 nm。【结论】夏玉米的氮营养水平与叶面光谱反射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监测关中地区夏玉米的营养状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
此研究试图探寻受霜冻程度不同的果树的反射光谱特征,并尝试利用光谱数据对果树的受冻程度进行定量化测评.首先,分别对酥梨、砂红桃、红富士3种果树4个受冻级别的花朵的光谱反射率进行了预处理.随后,对光谱数据以9种不同的波长为间隔进行了一阶微分变换.最后,利用优选的3组微分波谱在其对应的特征波段区间内的积分求值,分别对3种果树花朵的受冻程度进行了定量化评估建模.主要结论为:①每种果树各级受冻花朵的反射波谱均在360 nm附近出现了最低谷区,而在360~440 nm的波段区间均出现了坡度最大的陡坎,陡坎坡度的大小顺序为:未受冻级别>轻度受冻级别>中度受冻级别>重度受冻级别,并且陡坎的最大坡度均出现在400 nm附近;②当波长间隔同时设为9 nm时,酥梨、砂红桃、红富士苹果树的各级受冻花朵的微分波谱分别在396±20,400±20,410±20 nm波段区间内的积分求值差异最大;③利用上述的3组积分值,可分别对3种果树花朵的受冻级别建立定量化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40.
针对秦巴山区特点,选取安康市汉阴县作为研究区。利用GPS定位共在研究区内取得2420个耕层(0~20 cm)土壤样品。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pH值等6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室内化验分析得到的结果,运用基于墒权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改进属性识别模型,对研究区内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借助ArcGIS9.3绘制了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肥力属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北部及东南部低中山处肥力水平较好,中部及西南部低山丘陵地区肥力水平相对较差;改进的属性识别模型在进行评价时较为准确,且简单稳定,为土壤肥力的的综合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