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8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3S技术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腹地城市——东营市的1984、1990、1996年和2002年的TM影像和1984-2002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和城市化过程分析。站果表明: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呈适渐增扣的趋势(Y=0.01x-25,72(R2=0.97));土地利用格局主要以耕地的减少(平均每年减少1158.2hm^2)和居民地(平均每年增长744.4hm^2)和园地(平均每年增加286.3hm^2)的增加为主要特点。关联分析表明,城市化水平与耕地、因地、居民地、水域的关联程度极为显著(在0.01水平上)。关联系数〉0.853。各土地类型变化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回归关系。其中上述4种类型与城市化过程的关系比较密切。呈线性回归关系。经相关系数检查相互之间有较高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22.
城镇空间扩展所表征的城镇化过程及其对区域景观的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景观生态学中格局-过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85—2013年遥感数据为基础,GI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为手段,采用主要指标构建的城镇化指数定量分析了城镇化过程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8 a来,区域城镇化发展较快,年均提高0.64%,并呈现阶段性特征,研究区景观变化明显。在斑块水平上,农田、固定沙丘、林地、居工地的面积增加,其余景观类型的面积减少;农田、居工地与林地的破碎化程度增加;农田、固定沙丘最大斑块面积增加最显著,在区域中的优势作用增强。在景观水平上,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减轻,空间集聚程度增加,景观类型组成趋于简单。区域内城镇化过程对不同类型景观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其特征表现为城镇化对农田、居工地的影响最大,对其他类型景观的影响较小。城镇化指数与斑块数量、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镇化指数与蔓延度指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空间散布程度、异质性均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减小,反映出城镇化与景观变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选取的景观指数能够反映城镇化过程对区域景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常学礼  杨持 《中国草地》2000,(3):7-11,16
科尔沁地区降水量变化对沙地草场植被组成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表明,在湿润年份(大于平均降水量)沙地草场的植物种丰富度较高(18~23个种)。降水量的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被重要值的影响比较大,其中降水量变化对一年生植物影响最大,多年生草本次之,灌木类最小。降水量变化对沙地生产力的影响与降水的分布格局有关,总体来看,生长期降水量对草场生产力影响最大,两者的关联度为0.927;年降水量次之,为0.893;关键  相似文献   
24.
采用3S技术,根据1:250000地形图生成DEM,确定出大沽夹河流域的边界,以烟台市1986年、1992年和2000的ETM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分析了1986-1992年和1992~2000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建立了两个时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986-1992年间,果园和居民地分别增加了14286.99hm^2和5363.63hm^2,仅农村居民地与城镇分别增加了100%和138.10%。其中,由农田转化为果园的面积最大,为10754.35hm^2,占果园增加量的75.27%,而居民地主要由果园和农田转化而来,其中842.40hm^2是由果园转化而来,4093.14hm^2是由农田转化而来,分别占居民地增加量的15.71%和76.31%;与此同时,农田和有林地的面积却分别减少了14108.46hm^2和9383.13hm^2,分别主要转化为果园、有林地和农田,仅水浇地就比1986年减少了23%。1992-2000年间,果园的增幅比1986-1992年间增大,居民的增幅降低,有林地的减幅却比1986~1992年间明显增大,减少了25.54%。两个时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分别呈线性回归关系和对数回归关系,1986-1992年这一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与降雨量的变化是同向的,而1992-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的需求降低,有利于径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5.
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分认识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对于揭示该区域水土保持及自然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至关重要.以黄土高原73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的降水日值数据为基础,通过变差系数、集中度与集中期、Mann-Kendall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研究方法,探讨黄土高原全区和4个气候分区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50年间,黄土高原及各个气候区的年际降水量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降水均集中于夏秋季节,且存在集中度逐渐升高和集中期逐渐推后的现象.空间上降水由东南半湿润区向西北干旱区呈阶梯状递减,变差系数恰与之相反;集中度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增,集中期则受地形影响显著,体现为平原和谷地地区早于高原和山地地区.因地理位置和季风强度的差异,各气候区年降水量及其波动幅度和集中性差异较大.该研究旨在揭示黄土高原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合理利用配置水资源、规划部署水土保持工作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
采用35技术并根据1:250000地形图生成DEM,确定出大沽夹河流域。同时用空间内插法计算了流域对应的大气降水量,通过选择烟台市大沽夹河流域内农业产值和作物单产量等因子,采用滑动平均和相关分析,揭示了降水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对产值具有累积效应,主要表现在牧业产值和渔业产值上,分别在2a和10a滑动平均相关性极显著;呈线性回归关系,相互之间有较高的置信度。同时揭示了降水与流域内作物单产量相关性不大,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通过修建水利措施,拦蓄大气降水、增加农用水资源的补给源,影响降水在单产量中的作用地位。并由此讨论了烟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沙蓬—流动沙丘先锋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是流动沙丘的先锋植物。本文以内蒙东部奈曼旗沙地的沙蓬为样本,分析和研究了它的发芽规律,生长特点,生物量和其在群落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