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0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林业   413篇
农学   343篇
基础科学   234篇
  296篇
综合类   2098篇
农作物   396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1255篇
园艺   299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9篇
  1962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为明确山东地区泡桐种子耐盐性和最佳采种期,研究了不同采种期的泡桐种子在不同NaCl盐胁迫(0、1‰、3‰和5‰)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采种期的推迟,种子的含水量逐渐降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胚根生长量都是先增加后降低,在9月30日时最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同采种期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胚根生长量均逐渐降低,而平均发芽时间增加。采种期和盐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泡桐幼苗的胚根生长量,但对其它指标影响不显著。山东地区泡桐种子在9月到10月采种期内盐胁迫下发芽能力先增后降,9月底泡桐蒴果颜色变深绿至深棕并逐渐开裂且泡桐种子含水量为40%左右时,泡桐种子在盐胁迫环境下的发芽能力最强。此类特征及时间范围可作为山东地区泡桐种子最佳采种期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12.
为了明确脱叶效果较好且产量较高的滴灌频次,研究了不同滴灌频次对化学脱叶棉花土壤含水率、叶绿素荧光参数、脱叶效果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滴灌频次7次(D7)处理为棉花生育后期提供较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且有效调节20~40cm土层的土壤水分,调节化学脱叶棉花叶片荧光参数和产量,适当降低光合活性,促进棉花脱叶率与吐絮率增长,且降低挂枝率16.12%~24.95%,从而使产量增加7.61%~15.99%,同时纤维长度和纺织一致性分别增加了1.91%~3.87%、4.58%~14.72%。因此,滴灌频次为7次(D7)更适宜南疆化学脱叶的等行距机采棉种植。  相似文献   
213.
以北方超级稻沈农26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热解成生物炭施入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生产相比,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提高了水稻生育中期的叶、茎含氮量,但同时降低了后期穗氮素累积量,氮素回收率、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下降5.28%、11.65%和16.19%,使产量有降低趋势;少量秸秆生物炭施入有助于提高生育中后期叶、茎含氮量并促进穗氮素累积量增加,氮素回收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6.02%和7.71%,有增加产量的潜力;大量秸秆生物炭施入降低了叶、茎和穗含氮量,氮素回收率负向效应强度高达34.31%,但氮素生理利用率增加45.62%,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秸秆直接还田和大量秸秆生物炭施入对水稻氮素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且不利于产量的提升,少量秸秆生物炭施入则能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并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14.
215.
为探明饮料用原料茶的适宜干燥工艺,将不同干燥方式、干燥程度绿茶原料加工成茶饮料,研究其浸出特性及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1)低温浸提时,茶多酚浸出量以炒干最高,高温时以烘炒焙、烘炒烘处理最高。氨基酸的浸出量则均以烘干、烘焙处理最高。(2)烘干、烘焙样品在灭菌前后及贮藏期间的L值显著为高,平均值较其余处理高2.035~3.905;抗色变能力同样以烘干较强,低温贮藏时的-a/b值较炒干处理样高19.5%。(3)感官风味比较显示,大多数处理茶汤在灭菌后均呈现出绿黄或黄绿色,香气带熟,但烘干处理仍能保持绿明亮,且滋味、香气未显熟味;贮藏期间的风味稳定性也以烘干样为最佳。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干燥工序宜采用烘干工艺,且烘干程度以5%~6%为佳。  相似文献   
216.
以一芽一叶的福鼎大白茶鲜叶为原料,设定6个微波杀青的时间梯度(0、30、60、90、120、150 s),按时间点取样,测定在制品的含水率、容重、色差Lab值、长度、宽度等,研究微波杀青时间对茶在制品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在制品的含水率在前90 s匀速缓慢下降,而后急速下降,容重在微波30 s后显著下降;茶在制品的平均相对长度差、相对宽度差和面积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微波60~90 s时相对最小;在制品色差L值、|a|值、b值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微波前90 s均较鲜叶有显著提升,而后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微波杀青时间和含水率均对L值、|a|值、b值、相对长度差等呈显著影响,总体上看以微波杀青60~90 s最有利于获得较优的外形属性。  相似文献   
217.
<正>萝北县气候具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燥、收获期降雨少等特点。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积累、品质提高和种子脱水,非常适宜玉米种子生产,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和经营集散地。1播前准备1.1基地选择选自然条件好、技术熟练、信誉度高、质量意识好和管理能力强的村组、农场或合作社进行合作制种。1.2选地隔离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没有盐碱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地块。  相似文献   
218.
以仙客来种子无菌培养获得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成分的廉价替代、培养基成分含量的降低对仙客来组织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食用白砂糖替代分析纯蔗糖,用自来水替代蒸馏水,培养基大量元素含量降低1/2,其培养效果和常规MS培养基效果基本相似,而成本可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219.
5TYS280玉米脱粒清选试验台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夏播玉米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其生长期短、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直接脱粒收获易造成籽粒破碎,脱净率与籽粒破碎率和含杂率之间的矛盾,作业质量较难保证。目前,针对高含水率玉米脱粒清选装置的系统理论与试验研究均较少,因此设计开发了一种玉米脱粒清选试验台。其主要由机架、脱粒分离装置、清选装置、输送装置、电机控制及转速数据采集系统等部件组成。以籽粒破碎率和含杂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调整滚筒转速、滚筒倾角、凹板间隙、筛网倾角、曲轴转速及风机转速等关键因素水平,进行单因素多水平试验及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高含水率玉米脱粒清选装置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玉米籽粒收获机脱粒清选部件设计、改进及参数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0.
我国玉米收获机普遍存在可靠性低、适应性差、可操控性低及自动化水平落后等问题,不能满足玉米收获季节性强、劳动强度高、作业量大等实际作业需求。液压系统具有布置紧凑、操作方便、故障率低等优点,非常适合应用于结构形态多变、工作条件恶劣的农业机械。为此,结合目前玉米生产现状和现有技术装备,设计了一种静液压驱动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摘穗、输送、剥皮和秸秆切碎还田等作业。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操控简单、可靠性高,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