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福布拉斯(FUBRAX)苹果是意大利人从一棵自然发生变异的KIKU8(酷奇富士)树中选育,具有优质、早果、丰产、抗病性强等特点,适合延安以北高寒地区栽培。引种表现进行详细介绍,并概述了栽培技术要点,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52.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开顶式气室控制大气CO2浓度,对大豆生长和产量指标进行实验测定,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株高、茎粗、叶片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了未来高CO2条件下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背景大气CO2浓度350μmol/mol相比,大气CO2浓度为550和750μmol/mol时,大豆株高分别提高15.74%和21.57%,茎粗则增加8.62%和13.79%。大豆比叶重在不同生育期平均提高3.50%和7.25%,大豆鼓粒期叶面积增加7.27%和14.08%,叶绿素含量提高7.10%和11.42%。高CO2浓度对大豆产量各构成因子的贡献存在差异,对单株荚数提高幅度较大,分别为6.87%和11.61%,促使产量增加15.19%和29.10%。  相似文献   
53.
为了构建日尺度的冬小麦阴湿害评估方法,综合应用基于HP滤波趋势产量分解法的安徽省冬小麦历年气象减产率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日尺度的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日照百分率为阴湿害关键影响因子,通过有效阴湿害积与过程敏感性耦合方式,构建冬小麦全生育期阴湿害综合指数(overcast and waterlogging composite index,OWCI),并选取阴湿害典型年样本,分别以Logistic曲线敏感性、等敏感性两种方法计算的阴湿害综合气象指数OWCIs、OWCIe为自变量、气象减产率(△Y)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验证两种方法在冬小麦阴湿害评估中的差异性与适用性。结果表明,△Y与两种方法的阴湿害综合气象指数均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分别为 0.843 、0.805;检验样本的△Y实测值与两种方法模拟值的R分别达0.685、0.573。对两种方法比较,Logistic曲线敏感性法建模的拟合性、误差、检验效果均优于等敏感性法,其气象减产率的均方根误差从7.78%下降到 6.97% 。应用Logistic曲线敏感性法模拟的2016年冬小麦阴湿害灾损率值与调查值基本吻合。反演计算的1981-2010年灾损率气候态均值南高北低,符合安徽省实际分布型,但2011年以来的灾损率均值普遍高于30年气候态均值,可见近年来阴湿害影响有加重趋势。因此,基于有效阴湿害积与过程敏感性耦合应用构建的冬小麦生长过程阴湿害灾损评估模型,能差异化表征不同阶段的阴湿害影响贡献,可应用于冬小麦阴湿害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54.
<正>在自根砧苹果园管理过程中,由于机械损伤、病虫害等原因会造成果园内个别缺株的现象。当树龄在2年生以上时,正常树体的高度达到2.7 m以上,整个果园进入结果期,此时补栽苹果幼苗,园貌显得不整齐,而且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1-2])。为解决这个问题,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进行了结果期自根砧苹果树的移栽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移栽技术总结如下。1移栽时间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或春季土  相似文献   
55.
56.
所谓“苜蓿型奶牛业”就是通过推广种植苜蓿和饲喂苜蓿,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奶牛业。苜蓿型奶牛业应在30~50年内成为我国农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不仅因为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对奶牛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更因为种植苜蓿可节省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对阿拉善左旗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不仅因为我国牛奶消费水平与世界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更因为通过奶牛业和乳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将起到重要作用。1发展奶牛业是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现实需要人的身体素质与营养水平有关,而人的…  相似文献   
57.
通过调查发现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有14处独花兰野外分布,对各个分布区的群落、立地条件等进行调查,筛选出独花兰在保护区的最适生长环境;对独花兰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可知,独花兰营养生长期约8个月,开花率63.2%,结实率5.6%;并对独花兰濒危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为独花兰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8.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及光温资源变化对双季稻气象产量的影响,以安徽省沿江地区19个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7个双季稻主产市县1961—2006年早稻和晚稻产量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早稻、晚稻、双季稻生长季光热资源和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光热资源变化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7年安徽省沿江地区早稻、晚稻和双季稻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平均每10 a降幅分别为30.5 MJ·m-2、69.8 MJ·m-2和86.6 MJ·m-2;≥10℃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39.1℃·d、24.4℃·d和14.7℃·d。早稻、晚稻、双季稻光能和热量利用效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其中光能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0.040%·(10a)-1、0.103%·(10a)-1和0.083%·(10a)-1,热量利用效率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0.141 kg·℃-1·d-1·hm-2、0.39 kg·℃-1·d-1·hm-2和0.315 kg·℃-1·d-1·hm-2;早稻、晚稻和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主要源于其产量的大幅提升。太阳总辐射、≥10℃积温与早稻气象产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正相关;晚稻气象产量与太阳总辐射呈显著(P<0.05)正相关,但与≥10℃积温相关性不显著(P>0.05)。太阳总辐射是影响早稻和晚稻气象产量的主要因子,≥10℃积温为次要因子;光热资源变化对早稻气象产量的影响较晚稻更为明显。在太阳总辐射减少、≥10℃积温增加趋势下,可通过选择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并采用薄膜育秧或温室育秧方式,增加早稻生长季积温,适当延长晚稻生育期等途径,提高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稻周年产量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9.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水稻关键生育期高温对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效果与机理,利用安徽省农科院2000-2004年水稻汕优63分期播种试验发育期资料、产量结构资料和相应的气象地面观测资料为基本数据源,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了水稻汕优63不同生育阶段内高温日数、危害积温、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和高温日平均最低气温对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对结实率、千粒重在各关键生育期均有影响,其中幼穗形成期、孕穗期高温对结实率、千粒重的主要影响是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而抽穗灌浆期高温时段夜晚温度的高低与结实率、千粒重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2006年8月,安徽省萧县农机监理站被农业部通报表彰为全国农机监理行风评议先进单位。通过对一年多来行风评议工作的认真总结和思考,笔者认为:一、开展农机监理行风评议工作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认识和指导思想行风是行业的风采、风貌、风气、形象的综合体现,行风评议是检验行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