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塔里木盆地潮湿冲积新成土形成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内陆地区的潮湿冲积新成土主要位于大河两岸的河滩地,它的地下水位高,土壤水分为潮湿状态。受到洪水的影响,虽然盐分已具有表聚,但缺乏盐结皮层。由于不断有新的泥沙沉积物加入,土壤无明显发育,而且其性状受土壤质量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季方 《土壤通报》2001,32(Z1):109-111
在塔里木盆地,高盐分含量的盐渍土是主要的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对搬运盐聚层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它有盐聚层厚度不大、存在堆积盐聚层的土地、 大量的盐分被搬运等有利条件.搬运盐聚层进行盐渍化治理的主要优势是降低了洗盐用水量 、部分盐分直接脱离了洗盐脱盐循环、削弱了对河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干旱砂质新成土形成特点和利用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方  雷加强  周兴佳  张立运 《土壤》1998,30(2):76-7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干旱砂质新成土,存在着极薄弱胶结表层,有机质含量表现出弱积累,并且盐分沿剖面有弱淋溶。在沙漠中主要的区域是以普通干旱砂质新成土亚类为主,由于土壤发育较弱,在工程建设中应减少对地面的破坏,开发与防沙和绿化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4.
聂凌鸿  樊璐  季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57-21759
[目的]了解大曲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跟踪单粮型大曲制作流程,测定大曲各指标研究了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相互消长关系。[结果]发酵开始约5 d后,细菌的数量为最多,是大曲发酵阶段中的高峰值5,~20 d后,细菌的数量急速下降,在20 d左右出现低谷,20~31 d内细菌数量又有所上升,但是未达到前期出现的高峰值。原料中的酵母数量比细菌数量相对较少,但发酵开始后,酵母菌数量有所增加9,d左右出现高峰,9~25 d内酵母菌数量迅速降低,在培养后的25 d左右出现低谷,25~31 d内,酵母菌的数量有所增加。霉菌数在前9 d左右呈上升趋势,在9~13 d内达到高峰,15~25 d内,霉菌的数量持续下降,25~31d内,霉菌的数量有所回升。[结论]该试验为研究微生物区系对酒品质的影响和提高酒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塔里木河流域农田排水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旱排水”、排水渠建立和逐步完善阶段。农田排水虽对灌区内部的盐渍化治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排水进入河流对河水的水质盐化影响很大。所以应寻找新的排水出路,多途径排水。同时发展节水灌溉,改变传统的排水洗盐方式,才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新疆宜农土地资源,确定了评价因素及限制强度,并制定了分类系统,对近几十年来新疆宜农地垦殖现状进行了利弊分析,提出了宜农地开发的基本原则:即工程完善原则;大农业综合布局原则;流域统筹规划原则;近期远期分期开发原则。根据不同区域水土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区开发评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监测研究发现 ,在塔里木河干流 ,随着排水系统的初步完善 ,农田排水进入了河流 ,造成流域农田盐分上灌下排的污染循环。污染循环的影响枯水期最大 ,影响严重的区域在干流的上游下段和中游 ,其水化学类型以Cl·SO4-Na为主。提出只有采用多途径排水措施和通过开发地下水解决枯水期的用水 ,才能缓解和削弱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盐分循环变化与调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干旱内陆盆地盐分循环发生了很大变化,河流尾闾湖的盐分积聚区域消失,农田排水使河水水质盐化加重。本文提出了干旱内陆盆地盐分循环的调控措施,目的在于控制盐分快速积累的恶性循环,为新时期土壤渍化治理的宏观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育苗质量,降低冬春季低温弱光环境对设施种苗优质生产的制约,本文利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的LED光照与环控技术研究光质和日累积光照量(Daily Light Integral,DLI)对番茄种苗形态建成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通过对光能利用效率(Light Energy Use Efficiency,LUE)和电能利用效率(Electric Energy Use Efficiency,EUE)的实际测试,分析人工光育苗的能耗水平。光质环境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选用红蓝比(R∶B)为0.9的白色LED和R∶B为1.2和2.2的白红LED灯具,在DLI为10.1、12.6和15.1 mol/(m2·d)下培育"丰收"番茄种苗31 d。结果表明:在LED下生长的番茄种苗的壮苗指数、生物量和光合能力均显著优于荧光灯下,增强DLI有利于番茄种苗的形态建成和生物量累积;在R∶B为1.2的白红LED(L1.2)下设置DLI为12.6 mol/(m2·d)时,番茄种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干质量日均增长量(G值)、壮苗指数、及干/鲜质量都达到最大。番茄种苗在相同光质下的光合能力不受DLI的影响,但在L1.2下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利用LED生产番茄种苗的LUE和EUE比在荧光灯下显著提高,当DLI为12.6 mol/(m2·d) 时,L1.2下的该值比荧光灯下分别提高79%和321%。因此,R∶B为1.2的白红LED比其他光质的LED更适合番茄种苗生产,推荐DLI为12.6 mol/(m2·d) 作为番茄设施育苗的光环境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蒙脱石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480只75周龄的罗曼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0.6、0.9和1.2 g/kg的蒙脱石。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9 g/kg蒙脱石组产蛋鸡试验第1~5周日产蛋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料蛋比有降低的趋势(P=0.073)。2)0.3、0.9和1.2 g/kg蒙脱石组测序获得的有效序列和优质序列均多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的Beta多样性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Shannon指数有提高的趋势(P=0.096),Simpson指数呈降低的趋势(P=0.095)。4)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螺旋体门的相对含量均有提高(P0.05);0.9 g/kg蒙脱石组中W PS_2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0.3 g/kg蒙脱石组迷踪菌门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球菌属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紫单胞菌属的相对含量呈提高的趋势(P=0.067);0.6和1.2 g/kg蒙脱石组多尔氏菌属和布劳特氏菌属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0.6 g/kg蒙脱石组中帕拉普氏菌属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5)属水平上聚类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肠道菌群相似度降低。由此可见,蒙脱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蛋鸡盲肠菌群的多样性及物种丰度,饲粮中添加0.9 g/kg蒙脱石有提高产蛋鸡生产性能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