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9篇
  15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正1腕水瘤本病表现为腕关节前面大而充满液体的囊。1.1临床特点本病常为两侧性,囊肿内含有稀薄的血清样液体,很少或不引起跛行。像跗部黏液囊炎一样,设计不良的坚硬地面(水泥地)上的持续性挫伤可引起本病。布氏杆菌病也可引起本病,但极少见。1.2应对措施将牛移至有垫草的场院或草地,任其缓慢吸收。2痉挛性轻瘫(牛遗传性强直性痉挛)本病是一种不常见的后肢伸肌的进行性痉挛,病因不  相似文献   
92.
不同类型饲用高粱属作物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
从2004年以来渭源地区马属动物猝死频发,危害严重,通过掌握流行病学资料,结合送检动物临床检查及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沙门氏菌病和马传染性贫血。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和鉴别培养基分析,结果:马传染性贫血琼脂扩散试验呈阴性,分离、鉴定出高致病性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进一步对该病原作药物敏感试验,测定出各种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94.
为进一步加强县级畜禽集中防疫工作,不发生区域性动物疫情,确保全县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笔者对全县畜禽集中防疫工作进行调研,简要总结撰写此报告。  相似文献   
95.
为了弄清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含胶性状的变异规律,为杜仲胶优良资源的选择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本试验研究.试验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异类型树皮特征及含胶性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深纵裂型的胸径生长量、树皮厚度和木栓层厚均最大,而光皮型的胸径生长量最小、树皮厚度和木栓层厚最薄;树皮含胶率以浅纵裂型最高,深纵裂型的树皮含胶率最低;树皮内杜仲胶体积质量也以深纵裂型的最高,深纵裂型杜仲胶体积质量最低.  相似文献   
96.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旱地粮食作物,中国高粱经历了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品种的多样性,不同品种不同区域高粱栽培技术存在差异。为了形成高粱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本研究通过播期、密度、供肥能力、氮肥不同用量、不同生育时期灌水、灌水技术试验,形成了标准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本区域不同类型高粱种植密度为9.75万~11.25万株/hm~2,施肥以纯N 225 kg/hm~2、P2O575 kg/hm~2、K2O75 kg/hm~2(其中氮肥的1/2在拔节期后追肥),高粱在苗期、拔节-孕穗对水分的需求量大,不同生育期对水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拔节-孕穗期进行2次隔行灌水,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以期该结果可为本区域高粱的标准化生产,实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奠定基础,为全省高粱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97.
飞播用花棒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花棒种子飞播后的位移问题,进行了大粒化的改进与胶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胶化处理较大粒化省工省力省费用。  相似文献   
98.
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1995年泡桐大袋蛾发生和防治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可分为蔓延期(1985~1990年)、高峰期(1991~1992年)和破产消亡期(1993~1995年).在发生蔓延期,大袋蛾年扩散速率平均为115%;在发生高峰期,全县受害,扩散速率接近0;在破产期,大袋蛾种群趋于灭亡.根基注射甲胺磷防治效果较好,飞机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是控制大面积大袋蛾危害的最有效手段.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袋蛾损叶量没有显著差异,幼虫前4龄平均损叶量为191.71cm2.不同虫口密度条件下饲养的幼虫,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有显著差异,其中密度为400头/百叶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为31d,200头/百叶为52d,100头/百叶为71d.该文提出了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观点,并计算得到破产阈值指标TCr=355头/百叶,即当1~2龄幼虫虫口密度超过355头/百叶、扩散速率为0时,种群将自然、迅速地崩溃,这时的防治措施对大袋蛾种群消亡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
1997年在兰考服调查了泡桐林内同翅目、半翅目昆虫种类,其在林内的分布以及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动态。共采获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计27种,其中同翅目11种、半翅目16种。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数量差异极显著,而6种富集种的数量点调查捕获总数的99.56%,其中小绿叶暗数量占总数的88.8%。捕获的昆虫数量与诱虫器高度呈正相关,以黄色粘虫器为例,昆虫数量在黄板上与高度的关系为:y=104.14x^1.6766  相似文献   
100.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 ~1995 年泡桐大袋蛾治理情况、虫口密度以及寄生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受害面积可以将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划分为蔓延期(1985 ~1990) ,这时的年平均扩散速率为115 % ;高峰期(1991 ~1992) ,年平均扩散速率约为0 % ;消亡期(1993 ~1995) ,这期间大袋蛾种群急剧消亡.防治措施能有效保护泡桐叶片.但由于对有虫树木不能彻底地防治,因而不能有效防止害虫的扩散;同时,这种防治措施也不是导致大袋蛾种群消亡的原因.数据分析还表明大袋蛾的发生周期更象是与寄生天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敌的作用是大袋蛾种群消亡的促进因子之一,但不是决定性的因子.本文提出了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观点,并计算得到破产阈值指标 Tcr = 355 头/ 百叶,即当幼龄(1 ,2 龄) 虫口密度超过355 头/ 百叶、扩散速率为0 % 时,大袋蛾种群将自然、迅速地消亡.因为极高的虫口密度导致了剧烈的种内竞争,并且环境负荷量已无法满足种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