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22.5%溴苯腈EC1.5—2.4L/hm^2对藜、柳叶刺蓼、反枝苋、苍耳、龙葵、香薷、铁苋菜防效好,对苘麻、水棘针防效较差。22.5%溴苯腈EC4.0L/hm^2对藜、柳叶刺蓼、反枝苋、苍耳、龙葵、香薷、铁苋菜防效好,对水棘针防效为90%左右,对苘麻株防效较差。用药后玉米生长正常,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3.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可以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及考核手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形成创新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34.
为有效控制向日葵田中杂草的生长,以减少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播前施用不同除草剂对靶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所用药剂对作物安全,但不同处理防治效果不同,其中90%乙草胺2.25L·hm^-2对稗草、藜、苋、龙葵的防治效果达到94%以上;对蓼有一定防效,达到73.46%。50%扑草净3.75kg·hm^-2对藜、苋、龙葵的防效达到98%以上;对稗草无效。  相似文献   
35.
植物识别图解精选常见的96个科537种野生植物,以形态描述为基础,设计美学为创意,从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科属、形态特征、生境、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精炼而直观的描述。运用iebook软件,并结合美图秀秀软件对植物图片和文本进行编辑处理,设计成一部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于一体的便于查询检索和学习浏览的植物识别图解。图解的构建为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植物、研究和开发利用植物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6.
自1982年以来,对大豆二条叶(虫甲)在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研究。在搞清其发生规律的同时,通过小区试验,筛选出了防治二条叶(虫甲)效果较好的药剂。即用呋喃丹拌肥施入沟后播种,或使用氯氰菊酯(兴棉宝)稀释液闷种24小时后播种均可抑制大豆二条叶(虫甲)的发生、危害,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37.
25%乙虎微乳剂防除大豆田杂草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5%乙虎微乳剂防除大豆田杂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剂量6000ml/hm2时对田间主要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株防效在82%以上,40d鲜重总防效均达到85%以上,在试验剂量下对出苗、幼苗生长无影响,为大豆增产提供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8.
食品安全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食品安全范畴内的农药残留污染情况,国际及一些国家对此立法情况,并对农药在将来的作用和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寒地水稻叶鞘腐败病的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鞘腐败病 (AcrocylindriumoryazeSawada)最早于 1 92 2年首次记载于我国台湾省 ,是为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黑龙江垦区水稻发生为害渐趋严重。一般减产 1 0 %~ 2 0 %,严重时达 3 0 %,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此 ,进行了该病的药剂防治研究。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 施保克 2 5%EC(德国AgrEvo公司 ) ,50 %多菌灵WP ,50 %丰米WP ,2 5%粉锈宁WP ,2 0 %三环唑WP ,3 0 %稻病宁WP ,4 5%硫·三环唑SC(瘟特灵 ,下称 ) ,克瘟散 4 0 %EC ,3 %井冈霉素SL ,甲基托布津70 %…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大兴安岭大力推广林下资源承包经营,逐步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之路。2010年各林业局在以往林下资源经营权有偿转让承包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林下资源管理和有偿转让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林下资源采集、收购、运输、销售等项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呈现出职工收入增加、林企效益增加、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持续发展,加工企业迅速做大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