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探讨中华大蟾蜍幼蟾的摄食节律,在室内养殖箱养殖条件下,对中华大蟾蜍幼蟾进行每日不同时间点8次投喂和每日不同时间点1次投喂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每日8次投喂时中华大蟾蜍幼蟾表现出明显的摄食节律,摄食率高峰值出现在08:00和17:00,单次摄食率为0.65%~5.75%,日平均摄食率为(15.22±0.56)%.每日1...  相似文献   
42.
以龙粳31号大米和经过微波熟化的龙米粮1号高粱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了质量比、料水比和蒸煮时间对复配米饭蒸煮参数和食味值的影响,并评价了复配米饭的感官特性。结果表明,当经过微波处理的高粱与大米的质量比为1∶4 g·g-1和料水比为1∶1.2 g·mL-1时,复配米饭的综合食味值最高。而未经过微波处理的高粱复配米饭需要延长蒸煮时间才能达到较高的综合食味值。微波熟化处理缩短了复配米饭的蒸煮时间10 min,复配米饭的香气和味道得到了提高。研究确定了微波熟化高粱与大米复配蒸煮的工艺参数,为高粱复配米饭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3.
Ngr1(nogo-66 receptor)是在哺乳类上发现的一种神经元受体,可调节轴突的可塑性并抑制损伤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再生,最新研究还发现它是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reovirus)的神经受体。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可引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出血病导致高死亡率,开展GCRV受体相关研究可有助于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该研究在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PSF)中克隆到草鱼ngr1 c DNA序列(下文简称为gcngr1),发现其与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神经受体基因Ngr1有相似的结构序列;采用q 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PSF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受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GD108株)感染后gcngr1 m RN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与病毒的增殖趋势基本一致;病毒经病毒抗体孵育后再感染PSF细胞,细胞中病毒的增殖水平下降,gcngr1m RNA的表达量也显著下降。该研究结果提示gcngr1与病毒的感染相关,为进一步分析gcngr1是否为GCRV神经元受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吴晗  白俊杰  姜鹏 《海洋渔业》2013,35(1):54-58
水体中氨氮是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胁迫因子。利用静水法测定水体中非离子态氨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唐鱼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唐鱼的非离子态氨24、48、72、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2.43、2.12、1.82、1.72 mg·L-1)分别比野生唐鱼相应时间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2.40、2.10、1.76、1.67 mg·L-1)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非离子态氨(0.02、0.18、0.35、0.53、0.70 mg·L-1)胁迫下,转基因唐鱼和野生唐鱼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潜在生态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属于草食性鱼类,分布广泛,北至我国的黑龙江水系,南至珠江水系,和青、鲢、鳙一起统称为“四大家鱼”,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1]。目前我国草鱼的年产量在国内淡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排名第一,据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草鱼养殖总产量为5670000t,约占中国淡水鱼养殖总量的20%[2]。由于江河、湖泊的环境变迁,捕捞过度等原因,近些年来草鱼自然资源量锐减,个体的经济性状指标也有所下降。目前养殖的草鱼主要是通过从江河中捕捞的野生草鱼直接作为亲本用于繁殖苗种,由于缺乏人工选育改良,加之有些苗种生产单位不注重亲本留种规程,造成了养殖草鱼的种质退化,主要表现为抗逆性差、生长性能下降[3-4],制约着草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亟待培育生产性能优良的草鱼养殖新品种,促进草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6.
肌球蛋白是肌肉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影响肌纤维的组成和肌肉生长。为了研究肌球蛋白重链(MYH)基因多态性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编码区序列全长为9759 bp的大口黑鲈MYH基因,该基因包含37个外显子和36个内含子,编码1940个氨基酸。采用直接测序法在MYH基因上筛选到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位点(A-305G、G-558C、A-2784C、A-2816G、T-4765A、C-6206T、C-6811T和G-6935T),有4个位于外显子上,其中2个属于同义突变。用SNa Pshot方法对从同批繁殖、同塘养殖的大口黑鲈"优鲈1号"群体中随机选取的430尾个体中各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内含子上的A-2784C和A-2816G位点完全连锁,所有位点在大口黑鲈"优鲈1号"群体中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1.635、0.406和0.373,仅C-6206T、C-6811T和T-4765A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各位点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C-6811T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和全长显著大于TT基因型,CC基因型个体的体高和尾柄长显著大于CT和TT基因型,其余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C-6811T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47.
叶色黄化是叶色突变的一种重要类型突变,是研究植物光合系统、叶绿体结构、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等的重要材料,对育种工作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园艺作物叶色黄化突变体的来源、突变发生的生理机制、遗传机制、分子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价值,旨在为园艺作物叶色黄化突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8.
采用反应型阻燃脲醛胶(HPSA-UF)、物理混合型脲醛胶(HPSA/UF)和未改性脲醛胶(UF)制备刨花板,通过测试刨花板的阻燃性能,分析燃烧成炭机理。结果显示:采用HPSA-UF胶制备阻燃板的极限氧指数(LOI)较对照板明显提升;热释放速率峰值2显著降低,且出峰时间延后。有效燃烧热(EHC)数据表明,HPSA-UF主要在凝聚相中发挥阻燃作用,可改变木质材料的热降解路径,促进木质材料芳环化成炭,从而实现提高阻燃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pH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5±0.5)℃条件下,比较了不同pH (3.5~5.5,8.5 ~10.5)时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型唐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其仔鱼在24、48、72、96 h的存活率,并测定了pH为4.5 ~9.5时两种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野生型唐鱼孵化率略高于转基因唐鱼,二者孵化的适宜pH为5.0~8.5;转基因唐鱼仔鱼的96 h存活率略高于野生型唐鱼,而野生型唐鱼初孵仔鱼的SAI则高于转基因唐鱼.综合分析认为:两种仔鱼适宜生存的pH为5.0~9.0,各p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类型的唐鱼对pH的耐受力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0.
1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1.1 选址布局 选址地高向阳、通风良好,远离居民聚集区.在居民区下风向或侧风向,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净区与污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采取单一流向,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1.2 引种管理 做好引种群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在确认无外疫传入风险的前提下引种,规划运输线路避免途径疫区.应做好运前检疫及入场隔离观察,实施人工输精,加强对精液的检测,确保不发生疫病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