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6篇
  12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小麦雄性不育系BNS及其杂种F1的育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小麦雄性不育系BNS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价值,采用BNS分期播种、F1正常秋播的方法,对其育性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正常或稍早秋播时BNS表现高度不育,国内、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0.23%~1.77%、0.27%~4.06%,晚播时不育转换成可育,临界播期为10月17日;(2)BNS年际间不育性遗传稳定,且雌蕊活性正常,极易接受外来花粉,国内、国际法饱和授粉结实率分别为79.94%~85.26%、93.58%~100.20%;(3)BNS花粉碘染为圆败型,F1花粉碘染有典败、染败和正常三种类型;(4)BNS不育系具有可恢复性.32个F1代中,有3个组合的国际法结实率<5%,花粉败育率达96%以上,29个的自交结实率为6.28%~156.57%(国际法),其中BNS/SN055525的恢复度最高,国内、国际法结实率分别为95.85%、156.57%,花粉败育率仅为2.02%,结实正常.综上所述,BNS具有早播或正常播不育、晚播可育的特性,且不育性能够稳定遗传,在常规品种(系)中可筛选出高恢复度的恢复系用于杂交制种.  相似文献   
102.
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光合速率的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K、T、V、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净光合速率(Pn)与相关生理、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影响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光合速率的生理、环境因子。【方法】利用CIRAS-Ⅰ型光合仪对供试材料4个生育时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关的生理和环境参数(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光量子通量密度PFD、细胞间隙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叶片温度Ti、大气温度Ta和气孔限制值Ls)进行测定,并采用SA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Pn、Gs与Tr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Pn与Gs、Tr的r=0.9305~0.9677、0.8081~0.9068,呈显著(r0.05=0.754)或极显著(r0.01=0.874)正相关。K、T、V型不育胞质对Pn、Gs和WUE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向效应,CHA明显降低了Tr,而对WUE无不良影响。从开花期到灌浆期,各不育类型Pn与Gs、Ci的变化趋势相同,与Ls相反,表明其Pn的变化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K、T、V、CHA不育类型的Pn与其影响因子Gs的通径分析(直接通径系数=0.4943~0.6774)显著,与各因子的回归关系因类型的不同而异,R2=0.965~0.975,经F检验达显著水平。在相同胞质背景下,冀5418的Pn较太911289显著提高1.875~2.703 μmol CO2•m-2•s-1,而在质核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效应。【结论】K、T、V、CHA不育类型Pn最主要的直接影响因子是Gs,Tr、PFD和Ta对K、T型不育系Pn也有较大影响,PFD和Ca对V型不育系Pn的影响显著。Ci是限制CHA型不育系旗叶Pn的另一主要因子,利用构建的回归模型可有效地预测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3.
 采用离体叶盘法和活体植株法,测定了从田间分离获得的对氟吗啉具有抗药性的黄瓜霜霉病菌菌株和通过室内紫外线诱变获得的对氟吗啉及对照药剂烯酰吗啉和嘧菌酯产生抗药性的突变菌株的生存适合度。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诱导获得的氟吗啉和烯酰吗啉抗药性突变菌株的适合度明显低于敏感菌株和嘧菌酯抗药性突变体及田产氟吗啉抗药性菌株,主要表现在菌株的侵染率、产孢能力和致病力的减弱。室内获得的氟吗啉和烯酰吗啉抗药性突变体和敏感菌株混合接种、继代培养后,其抗药菌株的检出率在混合群体中逐渐降低,其中抗性突变体FR4和敏感菌株以2:8的比例混合接种、培养7代后,其无性后代中检测不到抗药性菌株的存在,表明室内氟吗啉抗药性突变体竞争力弱于敏感菌株;而田间氟吗啉抗药性菌株和室内嘧菌酯抗药性突变体则表现出和敏感菌株相似或更强的竞争力,预示田间自然情况下抗药性菌株存在着可能形成优势菌群而导致药剂防治失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4.
在“蒜-棉”套作下研究了不同密度(1.80万、2.55万、3.30万株/hm^2)与整枝方式(常规整枝和简化整枝)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05H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密度下常规整枝处理的产量高于简化整枝处理,以3.30万株/bm。产量最高,籽棉与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866.5kg/hm^2和1945.0kg/hm2;简化整枝下以2.55万彬hm2产量相对较高,但仍比同密度下的常规整枝处理显著减产。说明鲁05H9在高肥水“蒜一棉”套作下不宜保留叶枝,应进行常规整枝栽培管理,且种植密度不宜低于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测定了7种常见农药助剂和7种水稻田常用农药原药对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评价了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3种助剂的LC50在1.0~10mg/L之间,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毒性较大,属中等毒级;4种助剂的LC5010mg/L,对非洲爪蟾的毒性较小,属低毒级;不同助剂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中毒症状相似,主要症状表现为身体发白,尾部弯曲,沉于缸底,游动缓慢等;7种农药原药对非洲爪蟾蝌蚪LC50100mg/L,均属低毒级,并未表现出明显中毒症状。上述结果说明农药助剂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毒性7种供试的水稻田使用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农药混配制剂登记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登记农药混配制剂产品8 404个,约占制剂产品总数的34%,配方1 449个,3 964种配比,包括259个有效成分。产品和配比数量最多的配方是阿维·高氯,共登记有145个产品,48种不同含量的配比组合。混剂生产企业共有1 426家,登记的混剂配方、配比和产品数量最多的作物是水稻,防治对象中登记配方、配比和产品数量最多的是一年生杂草。  相似文献   
107.
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淋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分析方法,并采用土壤薄层法研究了单嘧磺酯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壤中的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单嘧磺酯土壤中分析方法的回收率为77.7~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51~9.06%,最低检出浓度为0.218mg/kg。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研究结果表明,单嘧磺酯在河南、内蒙古和云南土壤中的Rf值分别为0.75、0.75和0.59;在采集自河南和内蒙古的土壤中的移动性能为可移动;在采集自云南的土壤中的移动性能为中等移动。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特性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土壤pH越小、土壤粘粒含量越高,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性越弱。  相似文献   
108.
乙酰甲胺磷在水中消解和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酰甲胺磷在水中残留的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及乙酰甲胺磷在pH5、pH7、pH9缓冲溶液中的消解和残留动态。样品以丙酮和二氯甲烷提取,经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定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选择离子方式(GC/MS-SI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乙酰甲胺磷的最小检出量为0.05ng,水样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L,添加回收率为90.1%~98.4%,相对标准偏差在0.89%~4.31%,符合残留分析要求。用该方法测定了乙酰甲胺磷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在水中的降解与水的pH有关,碱性水中乙酰甲胺磷降解较快,酸性水中降解较慢,其在pH5、pH7、pH9水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30.8、34.8、9.3d。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了水样品中氟蚁腙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水样品用正己烷和丙酮的混合溶液提取,用UPLC-MS/MS测定。氟蚁腙在水中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1.8~93.2%和2.78~6.02%。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单等特点,并可用于水样品中氟蚁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0.
小菜蛾的饲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的饲养方法陈景芬,姜辉,顾宝根(农业部农药检定所100026)小菜蛾(PlutollaxylostellaL.)属鳞翅日菜蛾科,该虫生长周期短,繁殖力强,可用天然饲料(萝卜苗或甘兰型油菜苗)进行室内饲养,为室内生物测定工作提供发育一致的标准试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