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0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林业   502篇
农学   290篇
基础科学   299篇
  268篇
综合类   2212篇
农作物   313篇
水产渔业   153篇
畜牧兽医   891篇
园艺   334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甘肃省年有效降水次数的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利用1958-2001年甘肃省45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年有效降水次数,通过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研究其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同时利用墨西哥帽子波变换技术,对甘肃省年有效降水次数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大范围区域一致性异常是甘肃省年有效降水次数的首要特征;甘肃省年有效降水次数异常区域大致分为4个关键区;从总体上看(较大时间尺度),甘肃省年有效降水次数是增加的,而从较小时间尺度看,则表现为增中有减,减中有增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62.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候模式BCC-T63与作物模式WOFOST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多年试验数据和模型适宜性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未来100 a(2000~2100年)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发育和产量变化趋势.主要的粮食作物选取东北区域的玉米、华北区域的冬小麦和南方区域的双季稻.东北区域为东经120°~135°,北纬40°~50°,主要以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区为研究对象;华北区域为东经111°~123°,北纬35°~41°,主要包括京、晋、冀和鲁等地;南方区域为东经109°~120°,北纬25°~30°,主要包括湖南、湖北以及江西等地.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会缩短,其中,中熟玉米平均缩短3.8 d,晚熟玉米平均缩短1.4 d,产量也会相应地下降,中热玉米平均减产3.3%,晚熟玉米平均减产2.7%;华北地区冬小麦的生育期平均缩短8.4 d;产量平均减产10.1%;南方早稻生育期平均缩短4.9 d,晚稻生育期平均缩短4.4 d,早稻的产量变化范围为1.9%~-9.5%,平均减产3.6%,晚稻的产量变化范围为2.2%~-7.3%,平均减产2.8%.  相似文献   
63.
不同施肥处理对果蔗产量、外观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州市番禺区以当地习惯施肥为对照,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果蔗产量、外观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0.3~0.4:0.8~0.9、每667 m2施氮约46 kg的施肥方法,果蔗的株高、茎粗、有效茎数、单茎重、节数、平均节长以及商品蔗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果蔗的外观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且肥料用量减少、用肥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大蒜提取物对白菜黑斑病的防治情况,结果显示:大蒜提取物对白菜黑斑病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浓度为0.75 g/mL.活体实验中,大蒜提取物对苗期和成株期白菜黑斑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预防作用好于治疗作用.本试验显示出大蒜提取物防治白菜黑斑病具有应用价值,对于生产无公害蔬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分析了我国蔬菜低温冷库的发展现状及制约蔬菜低温冷库发展的原因,并对我国蔬菜低温冷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超低温冷冻对日本鳗鲡精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超低温冷冻保存(-196℃)对日本鳗鲡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日本鳗鲡精子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日本鳗鲡精子的活力下降,精子内GR活性显著升高(P<0.05),酶活性从冻前的358.52±45.65 U/L上升到646.30±70.30 U/L;其它几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总ATP酶、CK和SDH的活性分别从冻前的3.14±0.61 U/ml、17.10±3.51 U/ml和32±5.94 U/ml下降到1.83±0.43 U/ml、7.33±1.74 U/ml和21±1.41 U/ml,LDH、SOD和CAT活性分别从冻前的2 266.67±313.25 U/L、220.47±32.94 U/ml和48.51±5.94U/ml下降到1 195.91±198.51 U/L、84.16±22.11 U/ml和21.8±4.14 U/ml。超低温冷冻对日本鳗鲡精子酶活性和精子活力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7.
通过膜分离技术把以稻壳为原料的粗木醋液分离成木醋精制液,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氮肥减施20%和40%条下木醋精制液浸种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氮肥减施增效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施氮肥(0%N)和减氮20%(80%N)处理均显著降低玉米植株生物量和子粒产量,但是80%N配合木醋精制液浸种处理(80%N+M)玉米产量与常规施肥(100%N)处理无显著差异。氮肥减施40%时,即使木醋精制液浸种处理也会造成产量显著降低。在大喇叭口期,80%N+M处理下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活性显著高于100%N处理,而在灌浆期两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80%N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氮转运率以及氮转运对子粒氮的贡献率,但是80%N+M处理与100%N无显著差异。此外,吐丝期和收获期,与100%N相比,80%N+M处理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综上,通过木醋精制液浸种可实现夏玉米氮肥减施20%不减产,并且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68.
基于离散元仿真参数的微型薯物料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脱毒微型马铃薯(简称"微型薯")"大西洋""中薯5号"和"华薯1号"为研究对象,以离散元软件EDEM中微型薯仿真研究所需的相关参数为目标,测定3种微型薯的物理力学特征参数和接触力学参数。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以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为试验变量,以堆积角为试验指标,将上述测定后的参数输入EDEM进行仿真,求取微型薯之间的滚动摩擦系数。以堆积角为响应值,使用圆筒提升法验证仿真结果的可信度。结果表明:与试验实际堆积角相比,不同品种的微型薯仿真结果差异均低于3%,仿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以三江源区同德县不同年代修建公路产生的取土场高寒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群落调查和室内土壤样品分析, 探讨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的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综合恢复能力和稳定性动态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等。结果表明, 1)植物群落的地上总生物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恢复年限为30年时, 取土场植物群落的地上总生物量与对照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地下总生物量在5~30年间波动变化。并且经过30年的恢复后, 地下总生物量仍显著低于对照(P0.05)。2)恢复年限在5~30年期间,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植物群落的综合恢复力指数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并且以经过30年自然恢复后的植物群落相对最为稳定。3)土壤养分的变化, 特别是有机质、速效磷的变化对植物群落的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以及综合恢复能力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0.

混合板式换热器作为余热利用系统中高效节能设备,其换热性能对系统效率及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基于RNG k-ɛ湍流模型,对M型和H型板式换热器流道内流动及传热过程展开数值模拟,研究板片结构对板间触点分布的影响,及雷诺数Re和板片组合对横向流道内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型板间触点呈“方格”, H型呈“菱形”,且H型流流体速度较大、温度场分布较均匀。随Re数增大,压降△P及平均努塞尔数$ \\overline {Nu} $均增大;Re数较低时,H型的$ \\overline {Nu} $明显提高,且△P增幅较小;而高Re数(Re=6 000)时,与M型相比,H型的$ \\overline {Nu} $增幅仅为△P的25%左右。随波纹间距s减小,触点数明显增多,△P和$ \\overline {Nu} $均增大;s为12~16 mm较合适。研究结果为混合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