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55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179篇
  60篇
综合类   474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76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目的]在成功筛选出1株有强产酸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的基础上,优化其发酵培养基,以提高其生物量。[方法]使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蔗糖30.00 g/L,酵母浸膏50.00 g/L,无水乙酸钠5.00 g/L,磷酸氢二钾2.00 g/L,柠檬酸氢二铵2.00 g/L,硫酸镁0.58 g/L,硫酸锰0.25 g/L,吐温-80 1 m L/L,碳酸钙2.00 g/L。经优化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OD值从5.701增长到15.021,活菌数达7.1×109cfu/m L。[结论]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后续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2.
为进一步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有效药剂,霍邱县于2007年8月开展31%三拂ME防治稻纵卷叶螟及褐飞虱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3.
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大兴安岭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 Rupr.)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和微生物量氮(Nm)的季节动态变化,并研究了其与土壤养分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的Cm的变化范围为70.02~1 065.38 mg.kg-1,其Nm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5.63~75.18 mg.kg-1。Cm和Nm基本于5—6月呈上升趋势、6—8月呈下降趋势,9月又达到一个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其中出现1~2个峰值的季节变化格局。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m与Nm呈显著相关(P<0.05),Cm与土壤温度(TS)呈显著负相关(P<0.05),Cm与土壤有机碳(CS,O)和土壤全氮(N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m与土壤有机碳(CS,O)和土壤全氮(N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对美女樱种子进行超干处理之后研究其生活力及生理生化特征,从而为探寻美女樱种子适宜的贮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将美女樱种子含水量由6.7%分别降至4.6%、3.5%、3.0%、2.6%和2.3%5个梯度,用铝箔袋密封后在室温下保存1年,随后测定不同含水量超干种子经复水处理后的生活力及生理指标,包括发芽率、发芽势、电导率、TTC还原力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经过超干处理的美女樱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贮藏1年后,发芽率、发芽势、电导率、TTC还原力以及POD活性均有所下降。含水量为4.6%和3.5%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TTC还原力以及POD活性与对照(含水量为6.7%,0℃贮藏)相比,差异较小。含水量为3.0%、2.6%和2.3%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TTC还原力以及POD活性降幅较大,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将美女樱种子经室温适度超干后在室温下贮藏可以取得与未超干种子在0℃条件下贮藏相似的效果,为探讨美女樱种子的适宜贮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质子辐射(PR)的白马牙玉米M2代的生长发育、形态和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变异情况。[方法]对白马牙玉米干种子进行5种不同剂量的辐射处理,研究M2代玉米生长状况,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M2代损伤和变异。[结果]发芽率随着剂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20、30 Gy处理的发芽率均高于对照,20 Gy处理最高;空秆率随着剂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马鞍型曲线,其中20 Gy和50 Gy处理最低,40 Gy处理空秆率最高,达29.4%;光合速率PR组显著低于对照,随着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形曲线;籽粒千粒重随着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形曲线,10、20和40 Gy处理显著高于对照,50 Gy处理低于对照。综合考虑发芽率、空秆率、千粒重,对白马牙玉米M2代产量的有益变异多的辐射剂量依次为20、10和30 Gy。RAPD试验分析中16条随机引物扩增出14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1条,多态性比例达57.3%,各PR组变异率为20.2%~32.3%;各组在遗传相似度0.73附近处聚为2类,10Gy组与50 Gy组聚为1类,表明其变异程度较大,其他组与对照聚为1类。[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辐射诱变玉米产生有益变异和培育新品种提供辐射剂量的指导和参考,也为拓展玉米种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6.
为探索质子辐射玉米M_1代的生物诱变效应,以5种不同剂量质子辐射诱变玉米种子,分别统计发芽率、成苗率、空秆率,并测定株高、穗位高、千粒质量以及光合速率等性状。结果表明,质子辐射诱变的玉米M_1代在发芽、成苗、抽雄、吐丝、成熟等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出现,如出现叶片变形、雄性不育、花药和花丝变色、同位多穗以及成熟期提前等变异株;发芽率、成苗率均在84%以上,不同剂量质子辐射处理对其影响不大,但对空秆率的影响明显,40 Gy处理空秆率最高(20.93%)。10 Gy处理玉米M_1代千粒质量高达654 g,叶片光合速率高达23.48μmol/(m2·s)。RAPD分析发现,不同剂量质子辐射诱变的多态性比率为20.16%~32.26%。遗传相似度聚类分析表明,质子辐射诱变玉米群体在遗传相似系数0.69附近聚为2类。综上,质子辐射能够有效引起玉米M_1代的生物诱变效应,空秆率、千粒质量以及光合速率等生物性状变异明显,且均有典型的马鞍形剂量效应出现。10 Gy质子辐射处理显著提高玉米千粒质量,结合群体生物性状认为,10 Gy为最优辐射剂量。RAPD以及聚类分析表明,质子辐射能够有效引起玉米基因组的变异,从而引起M_1代的生物诱变效应。可见,质子辐射是玉米种质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7.
可降解螯合剂及微生物强化植物吸收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添加不同微生物、不同比例的螯合剂(EDDS:EL),进行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龙葵和羽叶鬼针草时复合污染型土壤中Cd和Pb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龙葵对铅和镉具有超富集作用,适宜的螯合剂比例、微生物种类有利于提高植物对镉、铅的吸收能力.当土壤中镉投加浓度为60 mg· kg-1,铅投加浓度为1 800mg·kg-1...  相似文献   
68.
文中对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的来源、分子标记、基因分布和定位、基因克隆和表达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分子生物学在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析小伞山羊草染色体的核型特点。结果表明,小伞山羊草共包含7对染色体,其中1 U和5 U染色体各含有1对随体。分别以Oligo-pSc 119.2-1(绿色)与(GAA)7(红色)重复序列为探针对小伞山羊草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FISH分析,发现Oligo-pSc-119.2-1信号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端部及近端部,不同染色体之间的信号强度有所差别。(GAA)7信号主要集中于染色体着丝点附近,不但比Oligo-pSc-119.2-1信号的亮度高,分布丰富,而且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与Oligo-pSc-119.2-1信号互补。因此,同时采用Oligo-pSc-119.2-1与(GAA)72种探针能准确地辨别小伞山羊草的每对染色体,建立了小伞山羊草的FISH核型。  相似文献   
70.
文章针对连栋温室轨道式种植工况环境特点,设计了一种在温室内可实现自主行走-定位-转向-上下轨-换轨作业的移动作业平台.该文阐述了自主移动平台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融合视觉导航技术和射频识别定位技术实现移动平台在温室内的自主行驶作业,并设计了自动控制方案.样机优化后测试结果表明:①优化前后轨道轮设计直径差为5 mm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