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林业   437篇
农学   600篇
基础科学   258篇
  362篇
综合类   3535篇
农作物   590篇
水产渔业   288篇
畜牧兽医   1890篇
园艺   784篇
植物保护   350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以环境友好型絮凝剂代替碱性铅粉进行糖料甘蔗试验分析,为减少糖料甘蔗品质分析中碱性铅粉的使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3种絮凝剂中,以乙酸锌和氢氧化钙的过滤效果相对较好;复合型絮凝剂(乙酸锌+氢氧化钙)中乙酸锌和氢氧化钙加入量与蔗汁比例分别为0.5%和0.4%时,可代替碱性铅粉满足糖料甘蔗试验要求,加入混合絮凝剂后有利于沉降速度的提高,减少蔗汁在沉降池中的停留时间,甘蔗品质参数蔗汁糖度、蔗糖分检测结果与碱性铅粉处理结果误差为:蔗汁糖度0.001~0.008(允许误差0.01),蔗汁蔗糖分0.001~0.006(允许误差0.02),满足国家标准GB/T 10499—2014《糖料甘蔗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82.
茶树亲环素基因cDNA全长的分析鉴定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茶树新梢cDNA文库大量随机测序,获得了一个编码亲环素的全长基因,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为DQ904327。茶树亲环素基因cDNA全长94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全长495 bp,编码蛋白质含有16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7.47 kD,等电点约为8.54,它具备5’端非编码区的“CAAT”标志及3’端非编码区的”AATAAA”poly-A加尾信号。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经与26条其他生物亲环素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CLUSTAL W多序列联配并以Neighbor-Joining法进行进化树构建后,发现与水稻和小麦的相似性较高,达到85%以上。根据亲环素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设计引物,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Csin-Cyp,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诱导出了一个分子量为23 kD的亲环素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83.
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林芝市乡村产业振兴的一种新形式,分析二者融合发展效率对高效利用产业资源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科技人员数量、茶园经营面积、茶园建设投资额作为输入指标,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输出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以及地方性政府文件查阅等形式,收集林芝市6个茶旅融合发展示范点数据,构建了实证评价林芝市茶旅融合发展的DEA模型,并对其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通过加大科技人员数量、茶园经营面积和茶园建设投资额的投入实现茶旅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旅融合的全方位的投入可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整体规模。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建议,提升林芝市的茶旅融合发展效率,需要采用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茶园建设的投资效率和扩大茶园经营面积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4.
<正>日本囊对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囊对虾属,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及印度洋周边。因其生长快速、个体大、肉质鲜美、耐低氧、易于长途运输而深受大众喜爱,是我国沿海广大渔民重要养殖品种,但是我国沿海日本囊对虾养殖苗种来源主要为野外捕捞亲虾或累代养殖亲本的繁殖,并没有经过系统的选育,制约了该品种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实验站于2018年开展日本囊对虾抗WSSV新品系选育工作。在选育工作中遇到日本囊对虾亲虾越冬能耗高、成活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方格星虫中培苗对盐度突变、温度突变和盐度渐变、温度渐变及干露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方格星虫中培苗耐受盐度的范围比较广泛,为10~45,适宜的盐度为15~40;适宜温度为15~30℃,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力。方格星虫中培苗在低温保湿干露48h未发生死亡,大量死亡集中在72~96h。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方格星虫中培苗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耐温、耐盐范围较广,且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便于苗种运输。  相似文献   
86.
网箱养殖卵形鲳鲹“烂身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5月,在海南临高和澄迈等深水网箱养殖区,养殖的卵形鲳鲹出现"烂身病",两周内鱼类大量死亡,对该产业带来较大冲击。针对海南省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烂身病"进行调查分析,自患病鱼类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QT520,经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为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综合鉴定,菌株QT520为弧菌属哈维弧菌,其单位质量半致死密度为2.5×105 cfu/(mL·g),属强毒菌株。药敏分析结果显示,哈维弧菌QT520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和多西环素等9种药物敏感,而对四环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87.
淡水无核珍珠手术新工艺和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珍珠生产大国,近几年大陆淡水育珠业又掀起了生产热潮。由于生产的快速发展,影响珍珠质量的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手术操作工队伍紧缺,技术水平低下及管理不善等等造成粗制滥造是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   经多年努力,我们将撕膜法工艺和系统化消毒技术科学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手术操作工艺流程,以及手术操作质量管理措施,通过对手术操作工的培训和养殖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及其管理措施,不仅使“大、光、圆、艳”的优质珠率大大提高,同时手术珠蚌成活率达 95%以上,并可有效地预防蚌病的发生。毫无疑问,手术操作是…  相似文献   
88.
鄱阳湖区黄鳝体长、体重与性比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季节在黄鳝市场随机购得的569尾黄鳝体重、体长测量及解剖取性腺观察鉴定性别,统计、分析得出:569尾黄鳝雌性占76.8%,间性占6.5%,雄性占16.7%.春季122尾黄鳝中雌性占85.2%,间性2.5%,雄性12.3%;夏季95尾黄鳝中,雌性占84.2%,间性8.4%,雄性7.4%;秋季231尾黄鳝中,雌性68.4%,间性8.2%,雄性23.4%;冬季121尾黄鳝中雌性78.5%,间性5.8%,雄性15.7%.体长25 cm以下全为雌性,未见雄性;体长25~30 cm,雌性:间性,为1:0.017;初步认为体长30 cm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体长30~50 cm是间性黄鳝出高峰期,但50 cm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40cm范围以下雌性占多数,45 cm以上雄性占多数.体重25 g以下个体很少见到性转化个体,雌性:间性,为1:0.012;初步认为体重25 g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25~150 g是间性黄鳝出现高峰期,但黄鳝体重150 g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黄鳝人工繁殖选择野生黄鳝规格为体重75 g以下,体长40cm以下,可基本保证雌鳝占大部分;黄鳝体重75 g以上,体长45cm以上,可基本保证雄鳝占大部分.  相似文献   
89.
北京春保护地有机马铃薯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地区春节蔬菜礼盒热销,广大菜农将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的采收期都安排在了春节前,由于每年的春节有早有晚,如果春节在2月,则春节过后定植的茄果类蔬菜很难赶在北京蔬菜价格较高的4月上市。从近几年北京蔬菜市场来看,华北地区早春  相似文献   
90.
唐海溶 《广西园艺》2009,20(1):17-18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成为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揭阳市地处东南亚热带,生态环境优良,蔬菜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蔬菜生产最适宜区域之一。近年来,揭阳市蔬菜种植面积发展较大、品种亦较为齐全,蔬菜市场的状况亦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