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土壤汞污染胁迫对蚯蚓体内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汞是毒性较大的重金属,为了解土壤汞污染对蚯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了不同Hg暴露浓度水平下(1、2、4、8、16、24、32、50 mg/kg)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应激反应,分析了不同浓度Hg污染水平对蚯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g暴露会对蚯蚓抗氧化防御系统产生较大影响。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在不同浓度的Hg暴露水平下,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应激反应。总体上看,Hg暴露环境对赤子爱胜蚓SOD和GSH-PX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CAT活性的影响无明显规律。Hg暴露对蚯蚓体内MDA含量有一定影响,在32和50 mg/kg的较高浓度水平下,赤子爱胜蚓体内MDA含量明显增加,可能是汞胁迫造成了蚯蚓机体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2.
<正>"蝽三疯"(叶切疯、破叶疯、破头疯)是绿盲蝽的三个俗名,其学名是叫Lygus lucorum Meyer-Dür,别名又叫小臭虫、粉谷虫、天狗蝇,属半翅目、盲蝽科的一种害虫。此虫具有"三多"、"三广"、"三强"、"三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73.
焦作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主要污染形式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国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形式。本文对焦作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以期为焦作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菠萝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海南万宁市和琼海市菠萝主产区土壤养分现状,调查测定了240个土壤样品养分含量,分别进行单项养分指标等级评价和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等级评价结果表明,调研区域土壤酸化现象严重,pH <4.5的强酸性土壤占比达78.33%;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有55.83%的调研地块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状态<2%;82%以上地块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缺乏;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处于中等及以上等级地块比例占82.92%;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普遍缺乏;微量元素有效锌、有效铜和有效硼在部分地块含量较低,分别有17.05%、46.25%、34.17%处于较缺乏及以下等级水平。因子分析表明,测定的10项养分指标可提取出4个公因子,其中因子1和因子2表征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pH、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是影响菠萝园土壤养分综合状况最主要的因素。进一步对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IFI值进行聚类分析可知,万宁市菠萝园土壤IFI值范围为-0.669~1.605,均值为0.104,其中仅有29.16%的土壤处于中等及以上肥力水平;琼海市菠萝园土壤IFI值范围为-0.767~1.113,均值为-0.104,仅有17.50%的土壤处于中等及以上肥力水平;整体来说,万宁市菠萝园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状况优于琼海市菠萝园土壤。  相似文献   
75.
漂流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在金枪鱼围网渔业中被广泛地应用于诱集捕捞金枪鱼类。鲯鳅作为漂流FAD诱集鱼群中最为常见的兼捕种类之一,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有助于了解其种群结构,对于合理保护该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3年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科学观察员在5°N~10°S,145°E~170°E海域内收集的189尾鲯鳅样本,对其叉长分布、性比、性成熟度及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鲯鳅叉长范围为10.0~126.3 cm,优势叉长为70.0~100.0 cm,占总数的66.7%;雌雄性别比为4.1∶1;样本以性成熟(Ⅴ~Ⅵ期)个体为主,占总数的73.6%,50%性成熟叉长(L50)为49.95 cm;76.0%的样本为空胃,而实胃中频现其它常见的小型随附鱼种,如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幼鱼、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六带鲹(Caranx sexfasciatus)、疣鳞鲀(Canthidermis maculata)和单角革鲀(Aluterus monoceros)。渔业生物学信息表明漂流FAD下的鲯鳅群体以性成熟的大型个体为主,FAD对于雌鱼具有更强的聚集效果,觅食是鲯鳅游向漂流物的可能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76.
摘 要:本研究基于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收集的2015-2017年东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金枪鱼自由鱼群捕捞数据和相匹配的卫星遥感数据,使用二阶提升回归树模型(Boosted regression trees, BRTs)建立了该鱼群的栖息地,以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环境因子,空间因子对大眼金枪鱼自由鱼群的丰度有更大的影响。环境因子方面,纬度、经度、混合层深度、月份和海表面温度是影响大眼金枪鱼捕捞成功概率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影响丰度的主要因子为经度和海表面叶绿素浓度。空间上,大眼金枪鱼主要处于10°S以南, 95°W以西的海域。在2016年7-9月和2017年2-4月中,BRTs模型预测的空间分布显示一些高度密集的自由鱼群分别栖息在远离海岸,经度为150°W,纬度为0°的赤道海域和经度为120°W,纬度为10°S附近的海域。时间序列上,大眼金枪鱼丰度月平均值的年际间变化差异很小,月间差异较大,在7月达到最高值,但在8月份立刻下降到最低值。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的资源养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究 V 形网板在各种工作姿态下水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 作者采用数值模拟(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对比了 4 个展弦比(0.4、0.5、0.6、0.7)和 4 个板面夹角(16°、19°、22°、25°)的网板的水动力性能, 遴选出水动力性能最佳的 V 形网板, 并分析其在不同姿态下, 前后倾和内外倾分别为 5°、10°、15°、20°时的水动力系数、周围流场分布和表面压力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1)展弦比 λ=0.7、板面夹角 Γ=16°的 V 形网板(13 号网板)的水动力性能最优, 升力系数在冲角为 37.5°时最大, 为 1.482, 冲角为 10°时扩张效率最大。(2)随着冲角的增大, 13 号网板迎流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网板迎流面和背流面的速度差亦呈增大趋势。(3) 13 号网板发生不同程度的前后倾或内外倾时, 升力系数降低, 阻力系数则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减小。(4)当网板发生内外倾斜时, 随着倾角的增加, 迎流面压力中心向网板前端移动, 网板中心面后涡旋变化不明显; 当网板前后倾斜时, 网板迎流面压力分布变化明显, 即随着倾角的增加, 压力中心分别逐渐向前端上下两侧移动, 并且网板中心面后涡旋逐渐变小。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预测不同工作姿态网板水动力特性变化, 调整网板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8.
影响金枪鱼围网渔船捕获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是目标鱼种的垂直行为规律,而鲣Katsuwonus pelamis作为金枪鱼围网最主要的渔获物,其垂直移动规律又与其摄食行为紧密相关。根据2004—2011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渔船的生产数据和观察员测量的生物学数据,分析了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投网频次分布、捕获率和渔获物的摄食状态,并探究了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昏(17:00—18:00)的投网次数最高,这可能是因为此时为鲣在一天中的摄食高峰期;捕获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下午的捕获率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上午,黄昏前达到顶峰,此时的高捕获率可能是因为水中的能见度下降,鱼群无法识别网具所致;在10:00—12:00和黄昏前(>16:00),鱼群的平均空胃率最低,其下午的平均胃饱满指数高于上午,这都与鲣的日摄食模式有关;相关分析表明,鱼群在不同时刻的摄食状态与对应的捕获率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因此,鱼群被捕捞时的摄食状态并不影响渔船捕捞的成败。  相似文献   
79.
杨坤  许帅  唐浩  律保春  徐东辉  孙日飞 《园艺学报》2016,43(Z2):2845-2850
介绍了品种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品种测试中的应用模式。根据对资料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两点结论:(1)分子标记技术不能独立应用于DUS测试,必须与表型观测相结合;(2)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水平将会加强其在品种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分子标记技术在品种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建立统一标准样品库、建立统一品种管理平台、完善已知品种表型图像分子数据库、SSR技术以指导性标准发布、SNP技术以推荐性标准发布等5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回顾分析了农作物种业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农作物种业发展形势,认为国际种业处于科技进步推动种业加快变革、种业“寡头”“垄断”与分化发展并存、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全球竞争加剧与合作加强相交叠的时期;国内种业正处于从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和加快开放的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逐渐成为种业监管的重点任务。结合国内外种业发展形势和近年来国内种业政策动向,认为我国种业未来将呈现行业加快集中和分化发展并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核心作用不断凸显等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