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灰飞虱actin基因的序列信息,采用RT-PCR方法从灰飞虱中克隆了actin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并将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131 bp,编码377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4.17×104,理论等电点为5.28。将此序列登录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KC683802。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序列在多个物种间保守,与褐飞虱actin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5%。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ctin,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获得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  相似文献   
52.
以中玉4号为试验材料,以江苏南京、东台田间自然发生的玉米病株为接种毒源,分析了一种新的玉米矮花叶病抗病类型。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结果表明,2 ̄3叶龄期中玉4号和高感品种掖单13一致,发病率均为100%,随着叶龄的增大,中玉4号发病率显著下降。蚜虫传毒结果表明,当接种蚜量由5头增至30头时,掖单13的发病率从5%增至100%,而与此同时中玉4号的发病率为0%。自然和人工接种条件下,饲养在中玉4号和掖单13上玉米蚜的生活力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幼苗期中玉4号对SCMV-MDB表现为高度感病,6叶龄期后具有较强的成株期抗性,对玉米蚜无抗生性,即中玉4号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表现为抗介体传毒过程而非抗病原病毒本身。  相似文献   
53.
江苏五大稻区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ot2-rep-PCR方法测定了江苏省五大稻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DNA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各稻区稻瘟病菌的遗传系谱及群体结构,揭示了病菌遗传系谱与品种之间的关系和在不同稻区的分布,研究了病菌系谱年度间的变化动态,为指导抗病品种应用和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2000和2001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ot2-rep-PCR技术分析了2000及2001年采自江苏省五大稻区稻瘟病菌的DNA指纹。单元型和系谱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在DNA水平上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不同的年份及地区间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但也有部分菌株属于相同系谱甚至同一单元型,而JSL17是各稻区均有分布的优势系谱;来自不同地区、相同寄主品种的菌株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说明寄主品种的遗传背景在病菌进化的变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基于水冷却的不锈钢板料激光热应力成形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激光束能量、光斑直径、扫描速度、扫描次数以及板材厚度对AISI304不锈钢板料进行弯曲试验,分析了在水冷却条件下各工艺参数对弯曲变形的影响,探讨了基于水冷却的板料热应力成形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0.6mm厚度的不锈钢板在线能量密度小于80J/mm时,工件不产生变形;在150~180J/mm范围内,热应力成形的效果最佳;扫描次数、光斑直径以及板材厚度对弯曲变形的影响较大。同时对水冷却条件下工件表面烧蚀及成形稳定性进行评估,提出了基于水冷却的板料激光热应力成形的新工艺,为精确控制板料激光热应力成形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56.
57.
“麦类土传线状病毒致病力分化、品种抗性及其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重点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历经8年多的研究工作形成的应用基础型科研成果,获2001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58.
亚洲5国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遗传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ep PCR分析中国南方稻区及与中国相邻的4个亚洲国家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的遗传多样性,试图探明影响稻瘟病菌系统进化的相关因素,揭示不同地域稻瘟病菌群体结构变异的内在原因。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来源中国菌株:江苏8个,其它省33个,由南方稻区的1000个菌株中  相似文献   
59.
 采用单雌产卵法获得来自江苏、云南、山东、河北等地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SBPH)来源的21个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分离物,提取灰飞虱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21个RSV分离物的包含外壳蛋白(cp)基因在内的约1 000 bp左右的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参试分离物的cp由96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22个氨基酸。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分析,21个灰飞虱来源的RSV-cp核苷酸序列和推导出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7%~100%和96.0%~100%。与已报道水稻来源的32个RSV分离物一起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RSV-cp较为保守,其遗传多样性首先与地缘相关,从地理位置上可以分成中国云南、中国沿海和日本3个地理种群;其次与寄主相关,在同一地理种群中可以划分为灰飞虱和水稻2个寄主种群。  相似文献   
60.
根据Banerjees等(1992)的方法,建立了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和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外壳蛋白(CP)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体系,研究了孵育时间、CP浓度对跨膜运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WMV-CP和BaYMV-CP可分别快速进入离体的小麦与大麦叶绿体中,其跨膜运输所需的孵育时间均最低为5min,孵育时间超过15min后进入叶绿体中CP的量不受影响;加入跨膜体系中CP的浓度与跨膜后进入叶绿体的CP浓度呈正相关,能够实现跨膜的最低CWMV-CP和BaYMV-CP浓度分别为4.2和37.8μ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