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明确油菜对农田常见杂草的化感作用,为农田杂草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采用种子萌发生长试验研究油菜水浸提液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藜(Chenopodium album)、野稷(Panicum miliaceum)4种杂草的化感作用,并通过油菜-燕麦间作验证油菜在燕麦田的除草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0.10、0.15 g/mL油菜浸提液处理下4种杂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较CK(无菌水处理)均显著降低。0.15 g/mL油菜浸提液总体上显著抑制了4种杂草的胚轴长、胚根长、鲜质量,但在0.05 g/mL油菜浸提液处理下,只有狗尾草的干质量较CK显著降低。油菜浸提液对4种杂草的化感综合效应大小为狗尾草>野稷>藜>反枝苋。狗尾草、藜幼苗分别经0.10、0.15 g/mL油菜浸提液处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较CK均显著降低,且0.10、0.15 g/mL油菜浸提液处理后,4种杂草幼苗丙二醛含量均显著提高。油菜-燕麦间作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二者间作可显著降低燕麦生长过程中杂草的种类、株数...  相似文献   
62.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在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采集的表现叶片上卷、红叶、气生薯症状的马铃薯样品叶脉韧皮部筛管细胞内观察到大量直径为500~700 nm的球形植原体粒子。以提取的感病和健康马铃薯叶片总DNA为模板,应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和rp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从感病样品中扩增得到了长度均约为1.2 kb的片段。对获得基因核酸一致性比较分析表明,马铃薯僵顶植原体宁夏株系16S rRNA基因与‘Candidatus Phytoplasma fragariae’槭树株系(MK501642)16S rRNA基因核酸一致性最高,为99.7%,rp基因与‘Ca.P.fragariae’云南马铃薯YN-2G株系(KJ144889)rp基因核酸一致性最高,为100%;基于16S rRNA基因和rp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马铃薯僵顶植原体宁夏株系与16SrⅫ-E亚组成员聚在一起。基于透射电镜观察和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证明宁夏发生的马铃薯僵顶病与植原体侵染相关,该植原体在分类地位上属于植原体16SrⅫ-E亚组。  相似文献   
63.
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乙霉威、百菌清、三唑酮、嘧菌酯、乙酸铜、多.锰锌、叶枯唑、多菌灵8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向日葵黄萎病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多.锰锌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仅为13.143μg/m l,其次是乙霉威,EC50为37.19μg/m l,百菌清抑菌效果最差,EC50高达964.72μg/m。l对于同1种药剂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64.
在内蒙古察右中旗进行了两年胡萝卜田除草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几种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中,田普在用水量900.00 l/hm2时比用水量600.00 l/hm2时的除草效果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高达90.79%和93.66%,且具有增产作用;田普的防效好于氟乐灵防效;金超尔和农得锄的防效较差;滨农99对胡萝卜有药害。几种用于苗期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的药剂中收乐通和精禾草克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最高;其次是精稳杀得;威霸株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65.
沙打旺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起沙打旺根腐病的2种病原菌茄病镰刀菌沙打旺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f.sp astrgali,Sad1)和尖孢镰刀菌沙打旺专化型(Fnsarium oxysporum f.sp astrgali,Sad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dl和Sad2均能在PDA、燕麦、沙打旺汁液、ezapek等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PDA和燕麦固体培养基是最适条件;但液体培养基以czapek为最适条件.Sad1和Sad2最适液体产孢条件是燕麦培养基,最适固体产孢条件是PDA.Sad1在5℃-40℃均能生长,适温是25℃-30℃,在5℃时生长缓慢;pH 3-12范围内都能生长,25℃适温条件下pH 6.0-8.0;Sad2在5℃-35℃均能生长,适温是25℃-30℃;pH 3-12范围内都能生长,25℃适温条件pH 9.0-11.0;2菌均能利用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甘油和可溶性淀粉等多种碳源;也能利用天门冬酰胺、干酪素、谷氨酸,但对蛋白胨利用较差,不利用柠檬酸和酒石酸.生物学特性表明,2菌株是一类对营养要求不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66.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16对向日葵菌核病有较好防治效果,本试验对其产生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抑菌物质经20℃处理1h后,抑菌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72 cm(包含孔的直径0.70 cm),虽然随着温度的升高抑菌物质的活性在下降,但是经80℃处理1h的抑菌物质仍有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00 cm(包含孔的直径0.70 cm),说明该抑菌物质有热稳定性;且经过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等3种蛋白酶对该抑菌物质进行处理后,菌株S-16产生的抑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说明该类抑菌物质对蛋白酶稳定;另外,经紫外灯照射30 min的抑菌圈直径为1.57 cm,对照的抑菌圈直径为1.85 cm,虽然抑菌活性下降,但抑菌物质仍有抑菌活性,进一步证明菌株S-16产生的抑菌物质为一种脂肽类物质.同时,试验提出了最利于菌株S-16产生抑菌物质的培养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牛肉浸膏为氮源,40 mL(100 mL三角瓶)的装液量,pH为中性条件下,20~40℃培养.  相似文献   
67.
通过田间自然寄生试验,鉴定了2个向日葵新品种对列当的抗性。结果表明,向日葵新品种TP3313列当寄生率为0%,抗寄生指数为1,为免疫品种,其他病虫害发生为害较轻,产量为261.1 kg/667m~2,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TP3314向日葵列当的寄生率为0.4%,寄生指数为0.99,为高抗品种。但向日葵菌核病发生较重,产量为219.6 kg/667m~2,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马铃薯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入马铃薯黄萎病菌VD012中,经过潮霉素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和分子鉴定,获得了47株有绿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转化子。随机挑取8株阳性转化子,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丝的生长速率、产孢量、粗毒素含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株阳性转化子中有3株微菌核产生的数量明显高于野生型,1株转化子微菌核产生量低于野生型菌株;各阳性转化子的生长速率和野生型菌株差异不显著;阳性转化子的产孢量与对照相比,有2株差异不显著。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保湿培养8 h,所有阳性转化子的平均萌发率低于野生型菌株。相比对照,粗毒素的含量表现为升高趋势的转化子有7株,1株表现为下降趋势。致病力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力增强的转化子有1株,2株转化子的致病力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9.
植物内生菌是重要的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表面灭菌、稀释涂布法分离燕麦内生菌,并对得到的内生细菌进行生物测定。从来自52个燕麦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了512株微生物,其中9株细菌对燕麦叶斑病菌和炭疽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YN-J3菌株抑菌效果最强,离体和田间条件下,对燕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为75.27%、74.53%和63.57%;菌株YN-J3能够产生IAA,同时具有解磷、解钾功能,对于燕麦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经鉴定,菌株YN-J3为解淀粉芽胞杆菌。以上结果表明,内生菌YN-J3能够有效防治燕麦炭疽病,并对燕麦有促生效果,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防治资源。  相似文献   
70.
研究大麻群体结构与个体发育关系是提高大麻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采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工业大麻密度、施肥量及品种3因素综合试验,研究群体结构与个体发育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个体发育与群体密度大小的矛盾比较突出,除韧皮厚之外个体农艺性状与密度呈反比关系,而单位面积产量则与密度有正相关;施肥量则与个体农艺性状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成正相关;3个品种因生长习性不同而有不同的适宜群体结构。试验结果提示,生产中应根据纤用和全杆利用种植目的选择合适的品种、种植密度和较高的施肥量,才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