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具有极高的抑菌作用,EC50值仅为0.048 9 μg/mL。经戊唑醇处理后,小麦纹枯病菌除菌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外,致病力亦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减弱。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的菌核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对菌体的线性生长有强烈的抑制活性。菌体经戊唑醇处理后,发生电解质渗漏。  相似文献   
92.
柑桔溃疡病菌抗药突变体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药剂驯化和紫外光诱导双重作用可获得柑桔溃疡病菌抗拌种灵突变体(XcR),病原菌抗药突变频率低于10-6。Xc R的生长速率与敏感菌株基本一致,对萎锈灵和叶枯唑具有潜在的正交互抗性,与浸种灵没有交互抗性。XcR胞外产物和胞外水解酶活性一般多于或高于敏感菌株,其中以淀粉酶活性变化最为明显。Xc R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并对拌种灵的敏感性亦降低。XcR能够引起烟草的过敏性反应,但失去对寄主的致病性。Xc R的性质表明,柑桔溃疡病菌对拌种灵产生抗药性的风险较低,病原菌获得抗药性状的同时可能导致其在田间的适合度下降。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可作为柑桔溃疡病菌抗药性的标记。  相似文献   
93.
速克灵(又名二甲菌核利)对马铃薯早交链孢霉(Alternaria solani)在PSA培养基上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药剂浓度对教(X)与菌丝生长抑制机率值(Y)成直线关系,相关系数r=0.981(n=8时,r0.01=0.834),回归方程“y=5.0984+1.1147x”。EC50为0.186微克/毫升,毒力比常规药剂克菌丹、百菌清高29-30倍。速克灵处理番茄离体叶片和盆栽小苗,浓度分别为每毫升50微克和250微克即可完全抑制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94.
三环唑对稻瘟病菌再侵染的抑制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再侵染发生的全过程,研究了三环唑对稻瘟病菌再侵染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在接种稻瘟病菌48 h后喷雾处理,10 μg/mL三环唑的防病效果只有28.58%,表明三环唑对稻瘟病的治疗效果较差;10 μg/mL三环唑处理过的发病植株作为再侵染源引起周围未经药剂处理的健康水稻的发病程度要比未经药剂处理的病株作为再侵染源引起的低63.28%。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再侵染的主要机制是抑制再侵染源的孢子产生和降低分生孢子的释放及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95.
浸种灵(TH-88)对稻麦种传病害的防效与应用叶钟音,周明国(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14)浸种灵是由江苏泰州化肥厂研制,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杀菌剂课题组进行应用开发研究的一种新型有机硫杀菌杀线虫剂。经5年室内毒力测定,稻、麦、棉等种子处理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6.
 为了制备小麦赤霉病菌的α-微管蛋白,以小麦赤霉病菌cDNA为模板,PCR扩增出α1-、α2-微管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0a+表达载体上,转化到表达宿主菌Rossatta(DE3)pLysS,筛选阳性克隆,进行蛋白诱导表达。SDS PAGE及Wes-tern-b1ot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52.1和55.9 kD;融合蛋白能与抗6×His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对包涵体洗涤及透析复性后采用HisTrapTM  HP Columns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该研究为体外筛选以微管蛋白为靶标的杀菌剂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7.
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和菌核净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10年从江苏省12个地级市的油菜产区采集油菜菌核,经分离纯化共获得6017株油菜菌核病菌。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其对多菌灵和菌核净的抗药性。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江苏省各地均有多菌灵抗性菌株的分布且抗药性水平较高,抗药性频率分别为63.9%、24.0%、17.1%、16.7%和9.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经室内研究发现,多菌灵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菌核产生、以及致病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而2006-2010年间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菌核净表现敏感,平均抗性频率仅为0.10%,5年内只在盐城、常州、连云港三地监测到共6株低抗菌株,且菌核净低抗菌株在菌丝生长、菌核产生等方面明显弱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98.
嘧菌酯是一种高效广谱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研究其生物学作用方式对田间防治黄瓜霜霉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就嘧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病原菌游动孢子的释放、裂解及游动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嘧菌酯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活性,能显著抑制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游动孢子的释放,并在短时间内使游动孢子停止游动,甚至引起游动孢子裂解。室内叶片活体接种试验表明,嘧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的产生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接种病菌3 d后用5μg/m l的嘧菌酯处理,抑制率达96.65%。植株活体接种试验中,嘧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表现优异的预防效果,但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9.
稻瘟病菌nit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将6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株分别在含60 g/L氯酸钾的MM培养基上培养40 d后,共得到11个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rate nonutilizing mutants,简称nit突变体),频率为1.42 %。比较了各nit突变体与亲本之间在无性和有性阶段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所有的nit突变体均对氯酸钾产生了抗性。在YPS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在TPSA平板上的产孢量和致病能力等重要的生物学性状都与亲本没有显著差异,交配型没有发生改变,但可交配菌株产子囊壳的能力与亲本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用nit作为遗传标记研究稻瘟病菌有关性状的遗传学。  相似文献   
100.
抗、感多菌灵的禾谷镰孢菌菌株间产孢竞争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单独和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在营养贫乏的条件下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菌株No.2458和敏感菌株No.2021间产孢竞争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时,抗性菌株No.2458产孢前期和后期分别呈抛物线方式消长,敏感菌株No.2021前期呈直线方式,后期呈抛物线方式消长;敏感和抗性菌株在等量接种混合培养条件下,其前后期产孢模型分别为N∑s=-1.43×105 2.64×104T-46.09T2和N∑r=-2.99×103 6.45×102T-1.13T2。在混合培养时No.2021产孢高峰与其在单独培养时的相同,而No.2458的产孢高峰比其在单独培养时提前24h,并且前者在培养42.5~190h处于竞争优势,后者在190~474.5h处于竞争优势,抗、感菌株间产孢量表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