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通过紫外诱变获得引起稻瘟病的稻梨孢抗嘧菌酯突变体B9 R2, 此突变体对嘧菌酯表现为高抗药水平。B9 R2的40个单孢子后代的抗药性状稳定, 但是随着在无药平板上转代和低温培养, 抗药水平和生长速率均下降, 第 10代的抗药水平和生长速率分别下降 22 6%和 39 6%; 4℃培养 30d后, 抗药水平和生长速率分别下降 19 1%和 29 4%。与野生亲本菌株B9相比, 抗药突变体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下降 65 8%和 12 9%。B9 R2的黑色素产生能力和致病力与亲本B9菌株相同。嘧菌酯不抑制抗药突变体B9 R2黑色素的产生, 但能强烈抑制孢子的产生, 在 100μg·mL-1嘧菌酯的产孢培养基上其产孢量下降了 93 2%。盆钵试验表明, 在活体条件下突变体B9 R2对嘧菌酯也具有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2.
辣椒疫病生物防治菌株的筛选与定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辣椒田、番茄田、林地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辣椒疫霉的微生物,对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的抗菌持久力及抗菌谱进行测定,并对拮抗作用较强的细菌菌株B100、B148在辣椒根部的定植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在辣椒田、番茄田土样的真菌分离物中,拮抗菌株的比例最高,分别占真菌分离物的40%和45%,而林地土样中,拮抗细菌与真菌的比例接近,分别为21.28%和28.16%。②放线菌中以A001菌株对辣椒疫霉的作用最强,抑菌带宽达22.7 mm,生长抑制率达92.9%,拮抗持久力可达20 d,对其他6种病原菌的作用也较强;细菌中B100菌株抑制能力最好,对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带宽为11.3~18.5 mm,生长抑制率为50.0%~84.3%;在盆栽试验中,B148、B214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99.38%和97.88%。③B100可在辣椒根部稳定定殖,处理后20 d根部的菌量仍达7.06×10~5cfu·g~(-1)(根重),而B148的定殖能力则明显差于B100。  相似文献   
113.
 根据禾谷镰孢菌参考菌株NRRL31084(PH-1)的γ-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5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MBC)的敏感菌株、室内诱导及田间多菌灵抗药性菌株中分段扩增测序,获得了γ-微管蛋白基因全序列。该基因全长1 868bp,含有5个内元,编码一含493aa的多肽;与PH 1的γ-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9%,存在10个差异核苷酸,与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100%;与其它7种真菌的γ-微管蛋白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31%~72%。中国的2个敏感菌株和4个抗药菌株的γ-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认为多菌灵抗药性与该微管蛋白变异无关。  相似文献   
114.
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NJ-18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到了适合枯草芽孢杆菌NJ-18生防菌株生长及其拮抗物质产生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豆粕,最佳金属离子是Ca2+。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该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含量为:玉米粉10g.L-1、麦芽糖30g.L-1、豆粕30g.L-1、CaCO31.5g.L-1;在确定适合该菌株的培养基组分基础上,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初始pH为6.8、培养温度为28℃、250mL摇瓶装液量为90mL、接种量为2%(体积分数)、培养时间为36h、转速为180r.min-1时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15.
 细胞色素bc1位点抑制剂包含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外壁CoQ氧化位点抑制剂(QoIs)和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内壁CoQ的还原位点抑制剂(QiIs)。从未使用过QoIs和QiIs的江苏省南京市和安徽省和县随机采集分离获得48个辣椒疫霉单游动孢子囊菌株,并测定了它们不同发育阶段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范围在1.225~86.100 μg/mL,平均值为(21.041±14.397)μg/mL,其活性低于甲霜灵47.7倍;游动孢子囊形成和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较高,EC50值范围分别在0.006~0.996 μg/mL和0.053~0.334 μg/mL,平均值分别为(0.161±0.126)μg/mL和(0.155±0.023)μg/mL,其活性高于甲霜灵516.8倍;游动孢子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范围在(0.018~0.111)μg/mL,平均值为(0.057±0.011)μg/mL,活性是甲霜灵的142.4倍。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水杨肟酸对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作用最强,对游动孢子囊形成的增效作用次之,而对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过程的增效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6.
二硫氰基甲烷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体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有机硫氰化合物二硫氰基甲烷(TH-88,浸种灵)可抑制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对多菌灵(carbendazim)的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EC50在0.393 3~1.641 2 μ g/ml之间,对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形态没有影响;该药剂(浓度为1 μ g/ml)对菌体的生物膜(透性)有一定抑制作用;用药剂处理萌芽期、非萌芽期的分生孢子及其初形成的菌丝,结果表明:药剂对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呼吸作用有影响,以分生孢子萌芽期最为敏感,用二硫氰基甲烷2 μ g/m l处理刚萌芽的分生孢子5 m in,呼吸作用比对照低64.15%;处理NADH细胞色素还原酶和NADH细胞色素氧化酶,前者没有影响,但对后者有54.32%的抑制。用二硫氰基甲烷(1 μ g/ml)处理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线粒体,呼吸控制速率(RCR)比对照低27.67%;磷氧比(P/O)比对照低9.3%。  相似文献   
117.
禾谷镰孢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扩增了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MBC)敏感菌株(MBCS)的β1-微管蛋白基因(β1-S)和β2-微管蛋白基因(β2-S),及多菌灵中抗菌株(MBCMR)和高抗菌株(MBCHR)的β2-微管蛋白基因(β2-MR和β2-HR),测序正确后连接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pta感受态中,经IPTG(1 mmol.L-1)诱导,得到了N末端融合6×His纯化标签的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68×103的蛋白,和预测蛋白大小一致,表达的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表达的蛋白经HisTrapTM HP Columns纯化并做了Western-blot验证,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抗His标签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8.
 采用在引物3′端引入错配碱基,建立了特异性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中抗菌株(Codon200 TTC→TAC)基因型的ASO-PCR分子检测技术。结果表明含有错配碱基的引物对NT-7 R1/NT-7 Err5 F能够特异性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中抗菌株(Codon200 TTC→TAC),扩增条件为94℃预热5 min;94℃变性60 S,56℃退火60 S,72℃延伸60 S, 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5 min。并利用26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验证了所设计引物的PCR扩增特异性。整个检测过程快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在6小时内完成。  相似文献   
119.
间接作用化合物三环唑防治黄瓜炭疽病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环唑防治黄瓜炭疽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菌菌丝和附着胞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而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都没有抑制作用;且黑色素生物合成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在菌株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NJ-0菌株菌丝黑色素化的最小抑制浓度(MIC-H)≤1μg/mL,而对NJ-0菌株的MIC-H为50μg/mL。当处理浓度≥MIC-H时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也有影响。但是,三环唑对黄瓜植株的超氧阴离子产生和黄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抗氧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0.
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检测技术与抗药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敏感性的离体检测技术及其潜在抗药性风险。三环唑抑制菌丝黑色素生物合成的有效中浓度(EC50 H)和抑制附着胞黑色素化的最小抑制浓度(MIC A)都与活体条件下三环唑防治稻瘟病的EC50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995和0.8244。但EC50 H比MIC A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更好,可用于离体检测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在2000年抗药性检测中检测到的最敏感菌株DY2和最不敏感菌株GY6的无性单孢后代对三环唑的敏感性不稳定,平均EC50分别为4.4968 μg/mL和5.4010 μg/mL,差异不显著,说明DY2和GY6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差异可能不是由抗药性变异引起的。DY2和GY6经过20代的活体药剂筛选后, GY6的EC50没有显著升高;但DY2的敏感性有一定的下降,EC50为初始菌株的10.0倍,说明稻瘟病菌对三环唑仍然属于低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