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68%2甲4氯·敌草隆·莠灭净WP可防除甘蔗田禾本科杂草和多种阔叶杂草.推荐剂量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防效与80%敌草隆SC、80%莠灭净WP相当,对阔叶杂草防效较56%2甲4氯SP好.从经济和安全考虑,推荐剂量为1 950~2 850 g/hm2,在甘蔗苗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62.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清新型耕作模式下四川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方法,通过以传统翻耕为对照,连续5年定田定点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田杂草种类基本相同。免耕不覆盖处理的杂草数量最多,翻耕次之,免耕覆盖稻草最少。小麦田杂草有2个出苗高峰:小麦播后2~3周有一个大的出苗高峰;播后6~7周有一个小高峰。不同耕作方式下杂草对小麦株高和分蘖无明显影响;免耕覆盖稻草与翻耕处理的小麦产量相当,且均明显高于免耕不覆盖处理。说明免耕覆盖稻草既可以显著降低杂草发生数量和为害,同时又可以明显增加小麦产量,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3.
长毛兔化脓性乳房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化脓性乳房炎是长毛兔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带仔母兔,不仅危害母兔,对仔兔的正常生长亦造成不良影响。 一、病因 多在产后10—25天内发生。由于仔兔需乳量日益增加,母兔泌乳量不足,哺乳时母兔极度紧张,仔兔强力吃乳,咬伤乳头;加之圈舍潮湿不洁,通风不良,光照不好,病原微生物(葡萄球菌、链球菌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掌握四川省稻田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四川省稻田20个稗属杂草种群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明确其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10个种群仍处于敏感或敏感下降阶段;9个种群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6个种群为低抗,3个种群为中等抗性。供试种群中近50%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抗药性,但多为低抗或中等抗性,抗药性水平总体不高。  相似文献   
65.
10 %世高水分散颗粒剂是新一代跨世纪高科技的广谱内吸杀菌剂。现已在世界各地苹果、梨、葡萄、香蕉、小麦、草莓以及各种蔬菜上广泛应用。一、特点(一)对人畜和作物安全 :药剂毒性低 ,大鼠急性经口致死中量(LD50)1453mg/kg。兔急性经皮致死中量>2010mg/kg,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残留标准 ,符合蔬菜、水果进出口以及加工的残留标准。(二)杀菌谱广 :可防治的病害有 :①葡萄 :黑痘病、炭疽病、白粉病、房枯病、黑腐病、大褐斑病、小褐斑病、轮纹病、叶斑病、褐枯病以及穗轴褐枯病。②梨 :黑星病、炭疽病、黑斑病、…  相似文献   
66.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也在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也越来越好,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学情也有了一定变化,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必须要进行革新,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时代的变化,本文主要围绕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7.
68.
2000~2002年,在四川省进行了阔世玛3.6%WG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除草效果优良。2002~2004年,在四川省进行了阔世玛3.6%WG对四川省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条件下对四川省不同类型的生产小麦品种基本安全,可以在四川冬小麦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9.
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地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对生态系统、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等造成明显损害或不利影响的生物。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越来越大,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人类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2019年,传入四川省的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超过6.67万hm2,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稻水象甲可使入侵地水稻减产20%~50%。空心莲子草、紫茎泽兰、三裂叶豚草和福寿螺是目前四川省内分布面积广、危害重的4种入侵有害生物。为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保障四川省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将多种防治措施有机统合,形成多层次、高效率的综合防治体系将是四川省入侵物种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