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针对豫西南猕猴桃上常见的三种主要病虫害溃疡病(图1~图3),褐斑病(图4)和桑白蚧(图5),根据各自的发病规律,初步确定化学防治的时期和用药方案,供生产中参考:1猕猴桃溃疡病化学防控技术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细菌性病害,可危害花、枝干、叶片和果实,枝干发病后流红水,树皮纵裂,严重时全株溃烂死亡。1.1休眠期(12月至2月)12月上旬喷0.136%(质量分数,后同)碧护可湿性  相似文献   
52.
王丽  周增强  侯珲 《北方园艺》2016,(12):112-114
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2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毒力试验中,50g·L~(-1)己唑醇SC的毒力最强,EC_(50)值为0.051 9mg·L~(-1);500g·L~(-1)异菌脲SC、430g·L~(-1)戊唑醇SC和400g·L~(-1)氟硅唑EC对草莓灰霉病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中,50g·L~(-1)己唑醇SC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81.57%~85.42%;500g·L~(-1)异菌脲SC、430g·L~(-1)戊唑醇SC和400g·L~(-1)氟硅唑EC对草莓灰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在74%以上;10%多抗霉素WP和3%中生菌素WP对草莓灰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能达到65%以上。  相似文献   
53.
苹果轮纹病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尿素提取法、氯化苄提取法以及SDS-CTAB提取法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提取到苹果轮纹病菌的基因组DNA.其中,SDS-CTAB法效率最高,提取的DNA质量最好,但是耗时较长;尿素提取法操作简单快速,但是提取的DNA质量较低;氯化苄提取法提取的DNA纯度最低,蛋白质污染严重.将所提取的DNA经ITS试验检测与电泳检测,证明3种方法提取的DNA扩增效果良好,均可满足该真菌rDNAITS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54.
中国苹果枝干轮纹病发生和防治情况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2008年5~6月,对我国山东等7个苹果主产省市的88个果园苹果枝干轮纹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苹果枝干轮纹病的总体发病率达77.6%。随着树龄的增大,枝干轮纹病危害加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提高。4~10年生果树发病率为56.7%,病情指数为37.0;11~17年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78.7%,病情指数为53.8;18~24年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91.5%,病情指数为70.8;25年以上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100.0%,病情指数为95.3。不同省份之间苹果枝干轮纹病的发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该病在山东、河南和北京的危害相对较重,而在山西和陕西的危害相对较轻;几个主栽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在枝干轮纹病的化学防治中,石硫合剂是最常用的药剂,其次是多菌灵。已被禁用于无公害果园生产中的福美胂仍然在不少果园中使用。  相似文献   
55.
河南省苹果腐烂病发病状况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增强  侯珲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273-279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地区苹果腐烂病发生状况和危害程度,对河南省25个果园苹果腐烂病发生情况做调查与聚类分析,依据不同地区果园腐烂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差异,可聚为4类。4种类别的果园平均病株率依次为90.4%、77.0%、26.0%、18.7%,病情指数为61.8、31.0、11.5、5.3。同时对1758个病斑分析,看出不同地区发病病疤以愈合病疤为主,其次为新生病疤,而复发病疤较少,分别占病斑总数的49.8%、35.1%、15.1%。病疤分布主要以主枝、侧枝或结果枝组等分枝为主,主干、领导干较少,且病疤以向阳面居多,阴面较少。剪锯口发病占57.5%,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说明河南省苹果腐烂病发生存在普遍性,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果园间发病存在多样性。剪口伤对发病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6.
侯珲  周增强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0):171-175
为研究叶面喷施草酸、水杨酸(SA)和BTH对甜瓜植株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在甜瓜二叶期用不同浓度的草酸、水杨酸(SA)和BTH对甜瓜植株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草酸处理后,甜瓜植株体内的β-1,3-葡聚糖酶和POD活性均较对照植株有明显升高,在处理后9天达到高峰,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7~3.9倍,POD活性比对照提高了3.5~4.8倍。但草酸处理并没有引起PAL活性的提高。用水杨酸(SA)和BTH处理植株,甜瓜植株体内的β-1,3-葡聚糖酶、POD和PAL活性较对照植株也有明显的提高,在处理后7天均达到高峰,其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9~3.8倍;POD活性提高了3~5.5倍;PAL活性提高了1.8~5.2倍。  相似文献   
57.
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主要病原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出能有效防治苹果主要病害的三唑类杀菌剂,为苹果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三唑类杀菌剂对3种苹果病害病原菌的毒力,筛选出高效杀菌剂后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对苹果轮纹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188 6、2.751 3、0.076 3、0.108 6 mg/L,其对苹果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0.438 0、47.512 0、0.720 0、1.876 6 mg/L,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EC50分别为9.004 7、9.020 9、0.432 0、3.355 6 mg/L。2014年和2015年选用抑菌效果较好的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SC对春梢期斑点落叶病防效最好,分别为82.74%和85.32%,但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10%苯醚甲环唑WG对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分别为82.20%和83.53%,与戊唑醇差异不显著;10%苯醚甲环唑WG和430 g/L戊唑醇SC对轮纹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贮藏30 d防效分别为80.97%、83.09%(2014年)和81.04%、79.45%(2015年),但2种药剂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3种苹果主要病害均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建议在生长季防治苹果病害时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58.
硅酸钠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硅酸钠在室内和田间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以巨峰葡萄为材料,对葡萄炭疽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速率及室内和田间防治炭疽病效果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硅酸钠对葡萄炭疽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室内接种炭疽病菌5 d后,15、20和25 mmol/L硅酸钠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0.58%、44.37%和52.71%,且抑制效果差异极显著;田间最后1次喷药10 d后,15、20和25 mmol/L硅酸钠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94%、67.16%和73.46%,喷施10%苯醚甲环唑6次的防治效果为76.84%,喷施3次的防治效果为64.29%;25 mmol/L硅酸钠与喷施6次苯醚甲环唑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与喷施3次苯醚甲环唑的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在生长季可利用硅酸钠与常规药剂交替使用来防治葡萄炭疽病。  相似文献   
59.
侯珲  周增强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2):103-107
为了研究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形态和结构的影响,选择在生产上常用的防治苹果轮纹病的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轮纹病菌进行处理。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三唑类杀菌剂处理能导致苹果轮纹病菌发生一系列变化:菌丝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不再匍匐生长,而是向上生长。菌丝干瘪、畸形,分枝增多,分枝有长有短,很不规则,且不均匀膨大。一些菌丝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裂现象。这些变化会导致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的生长严重受阻,最终菌丝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60.
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JFD),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2007—2016年中国已经公开发表的草莓研究文献的出版年份、论文来源期刊、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学科领域、基金支持来源情况、引用频次和研究主题。结果表明,10年间发表中国草莓研究核心论文5 310篇;20种期刊处于核心区;核心作者71位,论文合著率为69.07%;发文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设施草莓及栽培技术、良种选育及脱毒苗、病虫害治理、草莓保鲜及加工技术等领域。本研究总结剖析中国草莓的研究现状,为国内草莓研究者和相关项目管理者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