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3篇
  8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建立快速检测牛分枝杆菌(M.bovis)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以GenBank登录的M.bovis特有229 bp基因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引物及探针。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标准质控菌株呈阳性反应,与其他微生物样品呈阴性反应;灵敏性最低检测值可达1 pg/mL;对20阳性临床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均为阳性;而对培养为阴性的2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6份为阳性。该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能够用于M.bovis的鉴别检测,对牛分枝杆菌病的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为了全面识别湖南石门雄黄矿区环境的As污染现状,为矿区环境修复和生态健康提供依据,系统分析了该矿区矿渣、农田土壤与地表水体中As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组成和酸雨溶出特性。结果表明:石门雄黄矿区矿渣As浓度高达10.3~389.3 g·kg-1,XRD分析表明As主要以其矿物晶体As2S3形态存在,SPLP模拟酸雨浸提矿渣As溶出浓度达到16.5~84.0 mg·L-1;矿渣上层覆土As浓度高达3.8~27.3 g·kg-1,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95~682倍,覆土的酸雨浸出液中As浓度达到0.1~0.6 mg·L-1,超出国家Ⅴ类地表水质量阈值1~6倍。由于矿渣渗滤液污染,矿区黄水河As含量峰值达到765 μg·L-1;矿区农田土壤As含量为43~2268 mg·kg-1,其中水溶态、表面吸附态、Fe/Al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As分别占总As 的1.0%、1.6%、27.0%和11.5%,高As值集中分布于果树种植区;在模拟酸雨淋溶与施用磷肥条件下,农田土壤As浸出浓度达到0.03~4.6 mg·L-1。根据以上结果,高浓度含As矿渣是石门雄黄矿区农田土壤和河流发生持久性严重As污染的重要贡献源,可进一步通过食物链造成人体As暴露。  相似文献   
93.
为探明耕作方式和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PMI)和作物产量的短期影响,于2011年在湖北省随州市均川镇,设置了免耕(NT)和翻耕(PT)两种耕作方式以及6000(SR3)、4000(SR2)、2000(SR1)、0kg·hm-2(SR0)4种还田量。结果表明:相对于翻耕,免耕显著提高水溶性有机碳(WSOC)23%~68%(P<0.0001)、微生物生物量碳(MBC)21%~40%和易氧化态碳(EOC)10%~63%(P<0.0001),但不影响颗粒态碳。相对于秸秆不还田处理(SR0),SR2和SR1显著提高WSOC37%~74%(P<0.0003);EOC含量随还田量增加而增加。对CPMI的影响,耕作处理表现为免耕>翻耕,秸秆还田处理为SR3>SR2>SR1>SR0。处理SR3、SR2和SR1比SR0分别使产量提高了7.7%~16%、17%~35%和23%~28%。线性相关分析表明,WSOC与产量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表明土壤水溶性碳对短期土壤管理措施的改变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94.
以毛茉莉枝条为试材,研究基质、插穗部位对其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茉莉扦插7 d 后可生根,嫩尖在草炭土+蛭石+河沙(1∶1∶1)的基质上扦插生根成活率达100%;基质影响毛茉莉插穗生根长度和粗度,在草炭土+珍珠岩(1∶1)基质上插穗的根最长,扦插在河沙基质上的不定根最粗;插穗部位影响毛茉莉插穗的第1根形成时间、2/3以上插穗生根时间、生根长度、粗度和生根率,且其影响有共同的趋势,即嫩尖>嫩枝>老枝;基质和插穗部位对生根数、愈伤组织形成时间的影响均不显著;基质对第1根形成时间、2/3以上插穗生根时间和生根率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种不同的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2:2:3:3(R1)、3:2:2:3(R2)、4:2:2:2(R3)、4:3:1:2(R4)与0:0:0:0(CK)),研究氮肥运筹对稻田NH3挥发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稻田NH3挥发量。氮肥施用后,NH3挥发损失量占施氮量的6.2%-8.5%,其中,以分蘖期NH3挥发损失量最大,齐穗期次之,苗期和拔节期最小。施肥处理间,处理R1稻田累积NH3挥发量最小,显著低于其它施肥处理,比处理R2、R3和R4分别低9.1%(P<0.05)、10.9%(P<0.05)和17.7%(P<0.05)。(2)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NH4+、pH值和土壤NH4+和pH值均与稻田土壤NH3挥发通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3)处理R1水稻氮肥利用率相对于处理R2、R3和R4增加了28.4%(P<0.05)、55.4%(P<0.05)和74.9%(P<0.05)。研究表明,氮肥后移能有效降低免耕稻田NH3挥发,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6.
<正>"云岭牛"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以云南本地黄牛为母牛,婆罗门牛、莫累灰牛为父本,通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5个世代的选育提高,历经31年精心培育的优质肉牛新品种。该牛具有生长速度快、育肥性能好、性成熟早、繁殖成活率高、耐粗饲等优良特性。通过引进"云岭牛"犊牛进行育肥,不仅牛肉品质好,还能生产优质的雪花牛肉,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是肉牛养殖的首选品种。"云岭牛"一般采用直线育肥方式,从断奶之后直接进入育肥阶段,一般分为4个阶段进行育肥。  相似文献   
97.
秋收开始了,这也是盘点一年收成的时候。2011年8月29日,在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将级村5组,从上午8点钟开始一直有很多人在棉花地、水稻田走走看看。虽然已经是初秋时节,但是天气依旧炎热,但这一群人顶着烈日,时而拨动查看作物,时而大声讨论。  相似文献   
98.
为了获得对西藏小型猪安全、高效、稳定的麻醉效果,创造良好的外科手术环境,试验采用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1 mL/kg)行诱导麻醉和吸入异氟烷行维持麻醉的联合麻醉方法对10头行氩氦刀冷冻术的西藏小型猪进行麻醉,观察以速眠新Ⅱ作为诱导麻醉对西藏小型猪的麻醉效果以及异氟烷在手术过程中的使用量、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表明:速眠新Ⅱ应用于西藏小型猪可达到诱导麻醉的预期效果,手术过程中异氟烷平均吸入浓度为1.78%,西藏小型猪平均心率为69次/min,平均呼吸频率为19次/min,氧饱和度范围值是95%~100%,麻醉过程中未出现麻醉死亡。说明异氟烷联用速眠新Ⅱ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可应用于长时间的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索制浆前后杨树纤维形态的变化,对5个杨树无性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及腔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不同的杨树无性系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具有显著影响.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无性系之间的纤维形态存在着差异.通过比较可见,69-1杨比72-2杨的造纸性能优越,7208杨比6901杨的造纸性能优越.制浆后,纤维长度分布的正态峰值拟合较好,纤维长度正态分布较好.5个杨树无性系制浆后的纤维长度都有所下降,纤维宽度都有所上升,长宽比下降.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改善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的力学性能,该文以木炭、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为主要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木炭/PP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 XRD)、差式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ynamic mechanical analyzer, DMA)、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等仪器对复合材料进行性能特性的表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P基体在高温下以流体的形式流入木炭的孔隙,并与木炭相互缠绕、粘结,形成一种界面较为致密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静态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最高为25.47 MPa)与动态力学性能(储能模量最高为4 921.92 MPa)。研究结果可为木炭在生物基材料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