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小菜蛾对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小菜蛾对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并根据其抗性特点提出5点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鳞翅目昆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有两类能与Cryl毒素结合的受体蛋白,一类是氨基肽酶N(APN),另一类是类钙粘蛋白(cadherin-like protein)。Gahan等(2001)报道了烟芽夜蛾中肠类钙粘蛋白基因失活导致了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对Bt毒素CrylA产生了高抗性,引起了各国科研人员的关注。近年来,先后有多种昆虫类钙粘蛋白基因被克隆和测序(Gahan et al.,2001:Morin et al.,2003)。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阿维菌素是目前防治这一害虫的当家产品。笔者对小菜蛾抗阿维菌素品系的选育、抗性监测、交互抗性、抗性遗传、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螺虫乙酯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螺虫乙酯(Movento)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6 %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卵和若虫都具有非常高的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18.91 mg?L-1和14.97 mg?L-1,与对照95 %吡虫啉没有显著差异|但对烟粉虱成虫的杀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LC50达到了453.34 mg?L-1,且显著高于对照95 %吡虫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 %螺虫乙酯悬浮剂(SC)对烟粉虱有良好的防效和持效性,且螺虫乙酯与Biopower(助剂)混用的防效明显优于螺虫乙酯单独使用的效果|螺虫乙酯与0.2 %〔0.24 g?(667 m2)-1〕Biopower混用,药后1~28 d对烟粉虱的防效分别为64.91 %~66.92 %、82.00 %~82.59 %、88.11 %~89.97 %、89.99 %~93.94 %和91.10 %~93.56 %。  相似文献   
15.
小菜蛾在春茬甘蓝上的分布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了小菜蛾在春茬甘蓝不同生育期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甘蓝莲座期,小菜蛾的卵主要产在甘蓝近地面的茎部、叶柄和叶背等比较隐蔽的部位,包心初期,大量的小菜蛾幼虫集中在甘蓝的心叶进行为害,进入包心后期,小菜蛾主要在甘蓝的内叶为害,进入收获初期,小菜蛾转移到外叶为害。〖JP2〗据此,甘蓝的包心初期和后期是对小菜蛾进行防治的两个重点时期,结合科学合理施药,在甘蓝的整个生长季节施药2~3次即可有效控制小菜蛾的为害。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对国内4种小菜蛾性诱剂和国外2种性诱剂的诱捕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并比较了水盆和灯光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中捷四方有限公司的性诱剂诱杀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诱芯,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水盆诱捕效果明显优于灯诱。用筛选的最优诱芯,采用水盆诱集法监测了2007-2010年度北京延庆地区小菜蛾的种群动态,该地区小菜蛾不同年度间种群差异显著,因此,每年和常年监测可为小菜蛾的防治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以能够产生抗虫皂苷的高抗小菜蛾资源G 型欧洲山芥(Barbarea vulgaris R. Br.)B44 为材料,利用RACE 技术克隆出皂苷合成关键酶beta–香树脂合成酶的基因(Barbarea vulgaris beta-amyrin synthase,Bv-beta-AS)。该基因编码区序列长为2 289 bp(GenBank 登录号JQ172795),推导其编码762个氨基酸;在基因组水平上长度为4 107 bp (GenBank 登录号JQ172796),含有15 个内含子。Bv-beta-AS编码的氨基酸具有beta–香树脂合成酶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即DCTAE 序列和QW 特征序列,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拟南芥beta–香树脂合成酶基因的相似性最高,为74%。利用荧光定量PCR 对欧洲山芥在小菜蛾诱导下该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受虫害诱导时上调表达,但是上升到12 h 达顶峰后随时间推移呈回归的趋势。从序列特征和表达模式上推测,Bv-beta-AS 可能是抗虫皂苷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Spodopetera exigua(Hübner)多酚氧化酶(PPO)和羧酸酯酶(CarE)的影响,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表现了很高的毒力,对三龄幼虫的LC50值为0.80 mg/L。离体条件下,1.0×10-3~0.5 mg/L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的抑制率超过50%,且表现为随药剂浓度的增加抑制能力增强的趋势。活体条件下,0.1~0.8 mg/L多杀菌素在处理的早期诱导虫体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但12 h后却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1.0×10-3~1.0 mg/L多杀菌素在离体条件下对羧酸酯酶不表现任何抑制作用,但活体条件下同样能诱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根据番茄斑萎病毒(TSWV)S RNA上的核衣壳蛋白(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比较了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可扩增出397bp的片段,序列和已发表的TSW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可用于常规PCR和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qRT-PCR的灵敏度比快速检测试纸条、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和常规PCR分别高出15 625倍、3 125倍和125倍,且能够准确定量;常规PCR灵敏度较高,但不能准确定量;DAS-ELISA方法适用于批量定性测定,但检测时间较长;试纸条法检测速度最快,但灵敏度最低,使用时可根据症状程度和试验条件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及抗性基因的PASA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雌成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建立了特异性等位基因PCR(PASA)方法,并检测了二斑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基因片段上G323D的突变频率。结果显示,北京昌平、海淀、密云和怀柔4个田间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均达极高抗性水平,其中昌平种群抗性最高,LC50值为448.93 mg/L,抗性倍数为4 988.11倍。室内敏感种群未见抗性个体,昌平和密云种群G323D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00.00%,怀柔和海淀种群分别为86.25%和90.00%。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达极高抗性水平,抗性基因的突变频率也很高,表明阿维菌素不适宜用来防治这些地区的二斑叶螨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