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81.
以近年来四川盆地宜栽的10个两系和10个三系杂交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两类品种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穗重及产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几个主要产量性状中,两系品种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整体上高于三系品种,但千粒重和单穗重低于三系品种;两类品种产量平均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两系品种的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三系品种的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2.
在保持氮肥总施用量(纯N为112.92 kg/hm2)相同的条件下,通过不同菜籽饼肥用量调控有机无机氮肥的配施比例,共设置了7个处理:不施用有机氮肥为对照(CK),T1~T6处理有机氮肥占比分别为10%、20%、30%、40%、50%和60%。结果显示:T1~T6处理烤烟生育期略微滞后,生育期时间增加,随着有机氮肥比例的提高,株高、有效叶数及叶宽值先增加后降低;有机氮肥施用处理对中部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提高颜色、油分及色度分值,而对上部烟叶的影响则为提高颜色、叶片结构、身份及油分分值,T4~T6处理较CK中、上部烟叶总分分值分别显著提高了0.92%~1.18%、1.61%~2.01%;施用有机氮肥可降低烟碱含量、提高氮碱比和糖碱比,对糖含量变化趋势的影响不明显;有机氮肥配施处理对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吃味及刺激性改善明显,T3~T6处理上部烟叶总分分值较CK显著提高了2.26%~3.30%,T2~T6处理中部烟叶较CK、T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3.41%~5.66%、2.86%~5.10%;产量、产值及种烟收益先增后降,产量、产值以T3处理最高,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6.02%、6.42...  相似文献   
183.
土壤健康是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基础保障,开展土壤健康评价、掌握土壤健康状况对土壤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土壤健康评价相关文献为基础数据,采用CiteSpace工具文献数量、题目、关键词、作者等信息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健康评价是一项环境科学、土壤科学、农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最大,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2)土壤健康概念从狭义到广义,评价指标从理化属性到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从单一粮食生产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法模型从专家经验到系统建模,技术手段从常规检测到微生物组学、地信遥感等正在逐步改进和完善。(3)生物学指标、土壤多功能定量评价、客观准确的评价模型等是目前土壤健康评价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我国土壤健康评价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对国际土壤健康评价进展情况的总结梳理对我国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4.
针对银北灌区土壤盐碱化较重的问题,为了合理施用有机物料,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研究T1不施肥(CK)、T2秸秆+化肥减半(ST)、T3秸秆+生物炭+化肥减半(MIX)、T4生物炭+化肥减半(BC)、T5有机肥+化肥减半(CD)、T6常规化肥(CF)几个处理对银北盐碱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有机物料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CK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了4.55%~21.97%,其中最高的为 CD处理;不同有机物料在盐碱地上施用氮素有效性在65.7%~88.6%之间,其中氮素有效性最高的是ST处理。综合考虑,从提高盐碱地有机质的角度考虑,各有机物料中施用有机肥的效果最好,而从氮素有效性的角度看,秸秆为最佳有机物料。  相似文献   
185.
钙调素是一类钙依赖性调节蛋白,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胁迫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本课题组前期通过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组学研究发现,红麻钙调素蛋白7的乙酰化修饰参与了红麻花粉的发育调控。为研究其参与抗逆性的机制,本研究以红麻保持系P3B双核期的花药为材料,使用PCR法克隆了钙调素基因HcCaM7,最大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为450 bp,其由149个氨基酸组成,编码相对分子质量16.85 kD的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 HcCaM7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沉默HcCaM7基因,导致红麻沉默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进一步在体外采用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对发生乙酰化修饰氨基酸位点进行突变,成功获得具有体外乙酰化修饰位点的蛋白HcCaM7mut,并成功诱导表达了无乙酰化修饰的蛋白HcCaM7,结果表明HcCaM7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后可以显著促进NADK(NAD激酶)活性;用点板法检测含有HcCaM7蛋白和HcCaM7mut蛋白的重组菌在盐(400 mmol L–1和500 mmol L–1  相似文献   
186.
桉树作为速生树种,是国内木材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前期无节制的大面积种植,且种植技术不规范,导致桉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受到破坏、林下植物多样性下降,破坏生态稳定性,不利于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许多研究者对桉树人工林进行改造,以改善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该文通过查阅近20年国内桉树人工林改造技术研究文献,分析桉树人工林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生态后果,评述桉树人工林改造技术,提出今后桉树人工林改造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7.
为探究藻菌生物絮团系统中光照强度对于凡纳滨对虾幼体培育的影响,在实验桶上方分别设置了200 W(L200组)、100 W(L100组)和0 W(L0组)3种光照进行育苗实验,光照强度分别为(8422±195)lx、(4400±204)lx和(3±1)lx。整个养殖过程不换水,养殖14 d。结果显示:藻菌生物絮团系统能较好控制氨氮、亚硝氮等水质指标,增大光照强度能有效降低水体pH与碱度的下降幅度。L200组仔虾体长与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高强度的光照提高了幼体存活率,降低了水体总弧菌数占比,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L200组仔虾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光照强度对仔虾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各组絮团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表明,在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系统中,施加一定光照强度可使水质更稳定,促进虾苗生长发育,对育苗生产有益。  相似文献   
188.
为探索粉碎玉米秸秆对银北盐碱地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提升效果,于2016-2021年建立5 a连续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定位试验,以未还田为对照,分别设置1/3全量还田(3 000 kg·hm-2)、2/3全量还田(6 000 kg·hm-2)、全量还田(9 000 kg·hm-2)处理,分析不同还田量下土壤肥力及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相比未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虽降低0~20 cm土层含水量,但能显著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且降低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其中,还田量9 000 kg·hm-2处理相比未还田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全盐含量 15.06%,增加有机质14.06%,增加全氮50.82%及微生物量氮71.75%。酶活性在秸秆还田措施下均明显提升,但各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基于16s rDNA测序发现,相比未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增加不同分类水平下的OTU数,还田量9 00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Chao1、Simpson指数以及优势菌群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发现,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含水量与群落结构组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之,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盐碱地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氮含量,抑制盐分表聚,提升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