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9篇
  6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41.
2006年和2007年每年5月下旬,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以垂直拖网方式进行了仔稚鱼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E~121°55′E、32°00′N~32°28′N),对调查海域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以及优势种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仔稚鱼1 541尾,隶属于8科,16种,其中2006年采集到仔稚鱼1073尾(平均密度为58.4 ind/m3),2007年采集到仔稚鱼468尾(平均密度为23.8 ind/m3).2006年的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2007年,第4-6断面为仔稚鱼的密集区,主要的种类有斑(Konosirus punctatus)、鱼(Liza haematochelia)、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黄姑鱼(Nibea mitsukurii)等,鱼为2006年的最优势种,斑为2007年的最优势种.根据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仔稚鱼的出现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数量分布规律,揭示了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是多种仔稚鱼的保育场,应加强对近岸水域的保护,将有利于保证仔稚鱼的资源补充量.  相似文献   
242.
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对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记录的327种外来入侵植物的精准地理分布数据,使用物种丰富度算法分析了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评估了其对本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然后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外来入侵植物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潜在分布区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尤其以广西省的西部和东北部最为严重;(2)在入侵风险区中,有53.15%的区域也是本地植物的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南部;(3)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西南部与交通要道沿线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要潜在分布区,未来面临较高入侵风险。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南部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防控和监测的优先管理区域,未来还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高适宜潜在分布区,需及时采取措施对入侵风险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防治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243.
吴磊 《新农业》2023,(5):74-76
加快乡村产业发展,能够助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青里坝村为例,基于对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认识,探讨了现代农业在其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田园综合体产业的形成对推动该村稳步向前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归纳出了4条宝贵经验。最后总结了青里坝村田园综合体产业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过程中其他乡村建设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4.
为探索不同地理种群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形态分化, 本研究以南黄海和东海中南部生殖与非生殖群体为研究对象, 采用 t 检验、主成分分析、差异系数判定等分析方法, 对小黄鱼种群 31 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南黄海种群和东海中南部种群的表型性状存在广泛的变异, 生殖期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 7.77%和 6.48%, 非生殖期变异系数为 8.65%和 7.62%, 南黄海种群变异强度高于东海中南部种群, 变异系数差异主要为横轴测量性状。生殖期和非生殖期分别有 15 个和 16 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 7 个性状在两个时期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且这些性状差异又能在种群内部保持相对稳定。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生殖期 4 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 48%, PC2 和 PC3 得分在检测种群差别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因子负荷较高的性状主要是头部、背鳍、臀鳍和腹部; 非生殖期 4 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 46.61%, PC1 和 PC2 得分在检测种群差别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因子负荷较高的性状主要是头部、体高、背鳍/腹鳍与臀鳍长度。两个地理种群在头部和躯干部位的性状产生了分化, 与南黄海群相比, 东海中南部群头部较高, 背鳍和臀鳍较长, 而头部上缘和腹部较短。这种形态变异可能与洄游生活史策略诱导的表型性状特化有关, 研究结果支持迁移行为和复杂生境提高了环境适应性这一结论,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和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245.
以优质高产的油菜品种1244W6为材料,采用浸花蕾方法,将含有激活标记和Basta筛选标记质粒pSKI015的农杆菌进行转化,成功构建了油菜激活标记突变体库.通过Basta筛选,结果共获得约30 000个转基因株系(T1代).将部分转基因株系种子(T2代)培养在不含任何激素、或含有不同浓度植物激素的营养液中,结果筛选出激素反应突变体63个,长下胚轴和短下胚轴突变体分别为15和13个.采用TAIL-PCR技术,克隆了W1016激素反应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基因组旁邻序列.  相似文献   
246.
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创建农村良好文化环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然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当前仍存在着行政化倾向明显、空心化问题突出、资金投入边缘化等问题。因此,应当认真分析农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通过转变发展观念、培养文化人才、拓宽融资渠道等路径来解决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247.
为了高效诱导贝类产卵排精,以性腺发育成熟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采用性腺内注射化学药物5-羟色胺(5-HT)和升高海水温度8~9℃(热刺激)及其联合处理诱导蛤仔产卵排精,比较了上述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蛤仔亲贝产卵排精的诱导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浓度为2 mmol·L-1的5-HT注射蛤仔性腺,20 min内的雌性亲贝产卵率为52.4%,雄性亲贝排精率为50.0%,诱导效应时间超过60 min;热刺激组,在30~40 min和20~30 min分别有1枚雌性产卵和1枚雄性排精;利用5-HT注射和热刺激的联合处理,20 min内蛤仔亲贝产卵率可达到80.9%,排精率可达到91.3%。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内,5-HT注射和热刺激联合处理对蛤仔亲贝排精产卵的诱导率最高,达85.19%;5-HT注射的亲贝诱导率为75.0%;而单独采用热刺激的亲贝诱导率不足5.0%。研究证实,5-HT和热刺激的联合处理对蛤仔排精产卵的诱导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蛤仔及其他贝类产卵诱导及遗传改良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