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22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2011—2012年对成都动物园4枚斑嘴环企鹅蛋进行人工孵化,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其中2枚企鹅蛋孵育成功,1枚企鹅蛋孵化出壳时幼企鹅死亡,1枚企鹅蛋孵出的小企鹅在60日龄死亡。结果表明:温度对企鹅幼雏出壳影响较大;企鹅日龄与生长发育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企鹅蛋孵化期为41 d;人工孵育是提高斑嘴环企鹅繁殖率的重要方式;正确的食糜配制及饲养方式是人工育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在DLY生长育肥猪的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黄荆,比较黄荆对猪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DLY育肥猪52头,随机分为5组,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黄荆按1.5%、2.5%、3.5%、4.0%的比例添加到基础日粮中,进行90d的饲喂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试验Ⅰ组日增重比对照组降低46.00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Ⅳ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30.56、243.67、323.22g,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日增重比试验Ⅱ、Ⅲ、Ⅳ组分别提高184.56、197.67、277.22g,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Ⅲ、Ⅳ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Ⅲ组料重比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68、0.31,试验Ⅱ、Ⅳ组料重比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49、2.69。(3)饲喂黄荆的猪肉无公害指标检测合格,铅、无机砷含量在安全范围,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未检出。结论:试验Ⅰ组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好;随着黄荆添加量的增加,DLY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减缓;黄荆可作为无抗添加剂生产无公害猪肉。  相似文献   
113.
以粗蛋白、总能、赖氨酸、非植酸磷为试验因素,各设6个水平,采用均匀设计U6*(64)制成6种配合饲料,饲喂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60 d,研究黄河鲇对饲料粗蛋白和能量的需要量。以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为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并对方程进行降维分析和优化求解。结果显示:摄食第3组饲料(蛋白质42%,总能19.50 kJ/g)试验鱼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均获得最大值,分别为84.83%、1.02%、2.98;随着饲料中粗蛋白、总能的增加,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黄河鲇幼鱼对饲料粗蛋白的需要量为42.48%~42.96%,对总能的需要量为19.3~19.4 kJ/g。  相似文献   
114.
三代虫(Gyrodactylus)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单殖吸虫纲、三代虫目、三代虫科,一般寄生于海水和淡水鱼类的鳃、体表及鳍条。三代虫与指环虫一样具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种类较多,已报道的种类达400余种。三代虫个体大多较小,虫体长叶形,体长一般为0.2~1.0毫米,运动方式如尺蠖。虫体前端1对头器,无眼点;后端为几丁质组成的伞状后吸器,其上有1对中央大钩和8对边缘小钩;虫体中部的胚体内有1~2代子代。  相似文献   
115.
黄河鲶不同组织中RNA提取纯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组织提取RNA的完整性对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RNA提取方法有多种。采取异硫氰酸胍法从黄河鲶肌肉、血液、全鱼、肾脏、肝脏、卵巢中提取出完整RNA,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所提取RNA质量高,效果好,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6.
针对农业生产中种子精选的需求,设计了在线式单粒种子检测分选装置,实现流水线式种子上料、检测和分选。该装置由上料装置、检测单元、分选单元和控制系统组成。上料装置通过两级振动实现籽粒的平铺,配合传输带完成籽粒的单粒化。检测单元由高速工业相机实时获取种子图像,并传送至上位机检测分析。控制系统根据检测结果和种子在图像中的位置,控制分选单元完成分选。利用搭建的装置采集了1200粒正常种子、1200粒霉变种子和1200粒破损种子的图像,使用HALCON软件提取了单粒种子的18个颜色和12个形态特征,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进行判别分析,分别构建了种子霉变和破损的检测模型,并利用搭建的装置和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线式单粒种子检测分选装置分选速率大于300粒/min;其中霉变种子的分选准确率高于95%,破损种子分选的准确率高于89%。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和鲤形目鱼类中的通用性,以12种不同鱼类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改进的酚-氯仿法结合DNA产物纯化试剂盒法、传统酚-氯仿法、试剂盒法提取其尾鳍基因组DNA,对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改进的酚-氯仿法结合DNA产物纯化试剂盒法提取的鱼类基因组DNA在纯度和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酚-氯仿法、试剂盒法,且电泳条带清晰、整齐、明亮,操作简单,耗时短,便于快速、批量提取。利用兰州鲇14对G-SSR引物和21对EST-SSR引物在12种鱼类中进行跨目通用性分析,结果显示,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鲤形目鱼类的通用率分别为63.10%、32.14%和61.11%、44.44%,表明随着物种间亲缘关系变远,其通用性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18.
119.
  目的  理解立地条件对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柠条生物量分配规律的影响,充分认识柠条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完善柠条的适应性研究。  方法  基于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109丛柠条灌木生物量数据,将坡向、海拔(1 218 ~ 1 476 m)、坡度3个立地因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分类,分别采用欧氏距离和布雷?柯蒂斯距离的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方法,探讨立地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叶质比、茎质比、根质比和根冠比)及其综合特征的影响。  结果  (1)坡向对叶质比和茎质比的解释度最高,解释度因子R2分别为0.144 5和0.281 0;海拔对根质比和根冠比的解释度均最高,R2分别为0.296 7和0.295 7。(2)在立地因子的交互作用中,海拔与坡度的交互作用对根质比和根冠比的影响显著(P < 0.05),坡向、海拔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对茎质比和根冠比的影响显著(P < 0.05)。(3)根据欧氏距离和布雷?柯蒂斯距离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得到坡向、海拔、坡度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综合影响均呈现显著性(P < 0.05),且坡向的影响最大(R2 = 0.232 2和0.235 7),海拔(R2 = 0.221 3和0.221 1)次之,坡度(R2 = 0.035 8和0.029 2)影响最小;在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中,海拔与坡度的交互作用以及坡向、海拔、坡度3因素交互作用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影响显著(P < 0.05)。  结论  不同立地因子对柠条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不同,且立地因子的交互作用也会对生物量分配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最终确立了立地因子对柠条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程度,为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在生物量分配格局中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灌木的碳储量及其生态意义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0.
江苏作为全国西甜瓜种植的优势区域之一,对全国西甜瓜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江苏南京的浦口区种植西甜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江苏省现代农业(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浦口示范推广基地调研了浦口区2021年度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针对目前面临的产业发展风险加大、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基地基础设施较差和连作障碍发生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推动当地西甜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