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探讨盆栽条件下接种方式对甘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量的影响,并对甘薯茎叶组织中腐烂茎线虫虫口分布及萌芽甘薯的生育期抗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块植入甘薯中线虫侵染量最高,每g组织达408条,且症状最严重,茎组织中线虫分布最远到达距茎基部90 mm的茎组织。另外,与对照相比,萌芽甘薯对腐烂茎线虫的生育期抗性显著。本文首次报道甘薯腐烂茎线虫侵染甘薯茎叶组织的最远位置和萌芽甘薯的生育期抗性,不同接种方式对甘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量影响的研究结果,为阐述通过病害传播途径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思考吴慧平(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合肥230036)在以往传统教学活动中,课堂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一张嘴;课内50分钟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学生无自主思考的余地,造成课堂消极、懒散,如此...  相似文献   
33.
茶籽醇提物对松材线虫及根结线虫室内活性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慧平  徐晓莉  王军 《植物检疫》2007,21(6):335-337
为筛选具杀线虫活性的植物材料,测定了茶等5种植物95%乙醇粗提物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PWN)等的离体活性,并对活性材料的粗粉进行了室外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茶、银杏和喜树的果实部分95%乙醇粗提物在10.0mg/mL浓度处理线虫60h后,引起PWN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88.40%、85.77%,呈极强杀线活性;茶籽粗提物对PWN的LC50值为0.0119mg/mL,表现出的最强毒力;另活性材料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Meloidogyne incognita,J2)和水稻潜根线虫(Hischmanmella oryzae)有明显的选择活性。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茶、喜树和银杏果实粗粉按1.5g/100g土混入盆栽土,与对照相比辣椒的根结病级数分别下降53.33%、46.67%、40.00%,对根结形成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4.
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风景区植物根际螺旋线虫种类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obb过筛法分离合肥市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属线虫,在光学显微镜下用de Man法观察并测计形态特征,比对相关文献资料,将大蜀山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spp.鉴定为阿布拿马螺旋线虫H.abunaamai、非洲螺旋线虫H.africanus、H.mucronatus和假强壮螺旋线虫H.pseudorobustus,除假强壮螺旋线虫外,均为安徽省首次记录,H.africanus和H.mucronatus为国内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5.
为探索根际植物线虫多样性研究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麻栎等4个不同建群种区系内按随机取样法采集根际土样。利用Cobb筛法分离土样,在解剖镜下收集螺旋属线虫后,用de Man法测计形态值,比对分类学文献鉴定螺旋线虫种类。记录4个区系内的螺旋线虫的种类数和发生密度。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评价螺旋线虫种内形态稳定性,用Brillouin指数等比较4个区系的种类多样性。结果表明,在大蜀山共鉴定发现阿布拿马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abunaamai)等7种螺旋属线虫,其中竹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bambesae)为安徽省新纪录;螺旋线虫的阴门位置为该地区最稳定的种内形态,其V值变异系数范围为0.01~0.03;建群种区系之间的螺旋属线虫多样性存在差异,根据Brillouin方法,三角枫区系的线虫种类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246。  相似文献   
36.
本文分析了接种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后稻株叶绿素(chl)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细胞膜抗性指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采用通用旋转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设计,最高接虫量2000头/盆,最低0头/盆,最早接虫期为萌芽后25d,最晚为65d。直径26cm盆钵置于水池,盆内保持积水,盆内土壤经高  相似文献   
37.
水稻接种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aspp)后,叶绿素含量(Ch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细胞膜伤害指标丙二醛(MDA)含量出现明显病变。接虫期(萌芽后25~65d),接虫量(0~4000头/盆)对叶绿素含量产生不同影响。分蘖期接虫株单位鲜重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较之健株下降37.5%(下降范围6.6%~58.4%)和45.8%(下降范围30.0%~67.2%),尤以接虫早、接虫量高的接虫株下降剧烈;同期病株POD活性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MDA含量上升显著。拔节期后叶绿素含量回升,单位鲜重和单位面积分别上升6.7%和2.3%,田间出现复绿现象,部分重病株没有出现叶绿素含量回升和田间复绿。拔节期病株POD活性大幅度升高,其酶活力和酶比活力分别高出健株224.9%和84.0%,但病株MDA值上升势头减弱。另外以上3项指标消涨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植物在受到不同环境胁迫时,体内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国内外对植物受水分胁迫时体内游离脯氨酸累积的研究较多,而对植物在受病原物感染后游离脯氨酸累积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植株脯氨酸含量与抗病性的关系更少见报道.本文研究了松材线虫侵染后,松树体内游离脯氨酸如何变化,以及与松树感病性是否存在一定关系,为研究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和松树的抗性鉴定等提供新途径.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松树为8~9a生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松材线虫分离自安徽省宁国市的马尾松,采用常规单异活体培养技术,在灰葡萄孢(…  相似文献   
39.
为了提供针对水稻潜根线虫(rice-root nematode,RRN)的抗性研究材料,以及从抗侵染的角度了解水稻品种抗线虫的差异,通过测定线虫侵染率(IR)的方法,比较了采自合肥和六安的2组RRN(H组和L组)在协优57等13个水稻品种上的IR.经形态学鉴定,2组线虫均鉴定为Hirschmanniella oryzae.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水稻品种全部受到RRN的侵染,2组RRN在协优57和M99037中的IR均为0.3%,显著低于在其他品种中的IR(P<0.01),同时还发现同一水稻品种中2组RRN的IR、同组RRN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的IR存在显著差异(P<0.05),H组和L组在皖稻63中的IR分别为0.3%和10.0%,H组在中籼103和协优57的IR分别为17.0%和0.3%,这表明H.oryza有一定的生理分化.研究还发现,在某些水稻品种中,2组RRN在同一品种中的侵染率无显著差异,推测有些品种可能存在潜在的普遍性抗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40.
利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讨论了不同接虫期和接虫量下,水稻潜根线虫侵染后,寄主水稻在3个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乳熟期)细胞膜丙二醛含量和外渗电导率的变化。病株丙二醛含量在3个生育期依次高出健株19.6%、9.1%和6.7%;分蘖期病株外渗电导率平均高出健株19.3%。同时,这两项指标在水稻3个生育期中的测定值受接虫期、接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