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2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抗病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对于实施作物抗病基因育种及开展抗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主要有转座子标签技术和图位克隆技术。该法对于未知基因产物或者没有进行精细定位的性状来讲,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近年来,很多研究探索了利用同源序列发掘抗病候选基因的途径。本研究归纳和总结了三条发掘抗病候选基因的方法,旨在对作物抗病基因及其连锁标记的发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2.
以辽宁省晚熟、中熟、中晚熟不同生育期的主栽玉米品种为试材,在4个生态区进行连续5年试验,对其产量、生物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晚熟品种的产量较低,稳产性较差.其低产的原因主要在于耐密性较差,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少,出籽率低,经济系数低,适宜密度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43.
“辽杂号”高梁杂交种性状分析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起,广大育种工作者从生产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了高梁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1979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利用从美国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引进的TX622A、TX623A、TX624A不育系组配了辽杂1号、2号、3号、5号等高粱杂交种,到目前为止,利用各种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已先后选育出通过审  相似文献   
44.
玉米抗灰斑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灰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的有效途径.1年内在3个灰斑病重发区选取64份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灰斑病鉴定,分别筛选出高抗、抗病和中抗自交系2份、15份和12份.采用集团混合分组分析法,分别以10个抗病和10个感病玉米自交系基因组DNA构建抗病基因池和感病基因池.从10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54对在抗感基因池间呈多态性的引物,进一步在组建抗池和感池的20份自交系之间检测到8个多态性片段.通过片段的回收、克隆和测序,将其中的P51M38-100扩增片段转化为SCAR标记(SCAR-100).利用SCAR-100标记分析64份玉米自交系的基因型,结合田间抗病和感病表型进行相关分析,卡方测验表明SCAR-100标记与抗灰斑病显著相关.采用Mo17×黄早四群体(190个F2单株)和X178×B73群体(181个F8家系),结合已构建的SSR和AFLP标记连锁图谱,均将SCAR-100标记定位于第3染色体上,分别位于SSR标记umc1399-bnlg1754和umc1320-bnlg1754之间.开发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5.
辽宁西部地区玉米密植潜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当地主栽的3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4个密度处理,在辽西地区进行增密试验。结果表明:所试品种的适宜密度比当地生产上的实际密度(37 500株/hm2,对照密度)高出20%~40%,多数品种比对照密度产量增产20%~30%,说明辽西地区玉米生产的密植潜力还很大。有11个品种的最高产量比郑单958和先玉335显著增产或与其相当,其中有8个品种增产幅度为5.9%~17.4%,高产品种的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也相对较高。增加密度后,株高对密度的响应因品种而异,在密度增加到45 000株/hm2或52 500株/hm2时株高明显增加,继续增加密度时株高不再增加的品种增产幅度大;株高随着密度增加而持续上升的品种增产的幅度明显下降;密度增加而株高不变的品种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增密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6.
论述了改良种质对提高我国玉米杂交种生产水平的重要性,探讨了群体改良、杂优群与杂优模式、地方种质与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的利用等进行种质改良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47.
以28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在5个密度下对辽宁省4个生态区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的产量最高,辽北、辽中和辽南地区分别比辽西地区低3.39%、6.06%和19.92%;辽中、辽北和辽南地区植株的株高均较高,辽西地区株高最低;辽南地区的叶面积指数最大,辽北、辽西和辽中地区分别比辽南地区低5.98%、12.64%和18.03%.辽西地区的光照条件突出,中后期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和光合有效时间均较长,利于构建高密度群体,在肥水充足条件下容易获得高产;辽北地区的光照条件较好,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和光合有效时间均较长,但灌浆期伴随降水而产生的较低日照时数对产量有一定影响;辽南和辽中地区中后期光照条件较差,使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和光合有效时间均较短,产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48.
在分析作物育种学教学面临社会对高素质作物育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作物育种学课程体系应该着眼专业方向,突出实践教学。并以作物育种学理论为支撑,建设包含系列课程的作物育种学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既兼顾基础与发展的理论,又使实践教学比重大于理论教学,以适应各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9.
史振声  李致闻  吕香玲  林继山 《玉米科学》2012,20(4):131-134,138
以4种不同类型的玉米除草剂对6个甜、糯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性鉴定,并对抗×敏感杂交组合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沈糯512抗、沈糯509抗、沈糯W4抗和沈甜135抗对烟嘧磺隆表现为抗,沈糯509感和沈甜132感对烟嘧磺隆表现为敏感;抗×敏感组合在F2的抗性表型符合孟德尔遗传3∶1的分离比例,据此推断,该抗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试验还表明,所试甜、糯玉米对烟嘧磺隆和2,4-D的抗性受不同位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0.
以9个玉米自交系及配制的36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宜机收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有沈农60023、沈农60368和沈农60018;表现较好的杂交组合是沈农60023×沈农60197、沈农60023×沈农60368、沈农60023×沈农50005、沈农60197×沈农50005、沈农60197×沈农60368和沈农60368×沈农50005。与机收相关的性状如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和收获时含水量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茎粗受基因加性和基因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子粒深度受基因非加性效应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