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林业   337篇
农学   284篇
基础科学   385篇
  309篇
综合类   1767篇
农作物   153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806篇
园艺   599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明确扇吸式杀虫灯在鲜食玉米田间的应用效果及对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抽样鉴定方法调查扇吸式杀虫灯的诱虫谱,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其对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控制范围和防控效果,并采用黄板、糖醋酒液和陷阱法取样调查其对玉米田间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扇吸式杀虫灯在鲜食玉米田可诱集9目40科的昆虫,对亚洲玉米螟的有效控制距离在60 m左右,单灯控制面积约1.1 hm2。在大喇叭口期,灯光防控处理对亚洲玉米螟的株防效为25.83%,显著低于化学防控处理的76.74%;在乳熟期,化学防控处理的虫孔减退率为75.29%,显著高于灯光防控处理的21.18%,灯光防控处理、化学防控处理和对照的茎秆活虫数、虫孔隧道长度和雌穗防效差异均不显著。距灯80 m范围内不同距离的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群数量基本一致,玉米不同生育期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相似系数变化较大,但在同一生育期不同距离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田间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受玉米生育期的影响,扇吸式杀虫灯对田间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无显著影响。表明扇吸式杀虫灯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有限,对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可作为鲜食玉米田防治亚洲玉米螟的辅助手段,但无法替代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62.
U形渠道断面流速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U形渠道断面流速分布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发现断面内最大流速发生在水面以下,综合国内外学者使用不同的流速仪对矩形明渠和复式断面明渠的试验资料,得出最大流速发生在水面以下是由于二次流的存在引起的。分析水槽实测流速,发现由于最大流速发生在水面以下,使得中垂线流速分布与对数律流速分布形式和抛物线形式拟合曲线都有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3.
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静海县良种场内面积为4400m2的冬小麦田作为试验区,采用规则格网采样,按照10m×10m设置格网,共设52个采样点,通过GPS手持机确定点的位置,利用土壤温湿度检测仪测定了各个采样点0~20、20~40cm二个不同深度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利用ARC/INFO的地统计分析模块绘制了试验区土壤温度和水分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其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为确定冬灌的最佳灌溉时机和灌溉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4.
通过采取一年三熟间套作三年定位培肥的方法,设三季栏肥还地、三季秸秆 冬绿肥还地、三季秸秆还地、冬绿肥还地及主施化肥(对照)等5个处理,进行不同培肥方法对一年三熟间套作物增产效果和土质改良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栏肥还地对各熟作物增产效果显著,并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其次为三季秸秆 冬绿肥>三季秸秆>冬绿肥>对照。  相似文献   
165.
针对马铃薯速冻薯条市场规模、生产产能、加工工艺研究及加工装备开发等现状,该文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国内速冻薯条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呈现消费方式多样化、消费场景多元化的特点;速冻薯条生产企业两极分化严重,中等规模(3~5t/h产能)生产线自主配套能力相对空白。指出国产速冻薯条加工存在问题,提出了注重工艺研究、加强核心技术装备开发和完善成套生产线配套能力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6.
以并联式双能量源(锂电池组&超级电容)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改进的功率分配策略。这种功率分配策略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增加深度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以获得更精确的功率分配因子。通过整车模型构建、功率分配模型构建、功率分配策略制定、仿真验证结果分析后得出结论:与电量消耗功率分配策略相比,这种改进的功率分配策略能优化锂电池组和超级电容二者之间的功率分流,限制锂电池组充放电的峰值电流,延长复合储能系统的工作寿命,提升动力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7.
沙漠红枣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我国沙漠广袤,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沙粒漏肥漏水严重。在沙漠栽植经济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经济、生态效益低下。枣树耐干旱,喜光照,研究沙漠枣树栽培技术,使沙漠建设枣园成为可能,提高沙漠红枣产量及质量,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方法  本文以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和新疆喀什塔克拉玛干沙漠为实验基地,采用观察法和对比试验法研究了沙漠枣的物候期、适宜品种、适宜树形、施肥灌溉、配方换土、生态作用、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内容。  结果  在沙漠种植枣树的栽植穴换土,以体积比为优质土∶农家肥 = 7∶3的比例搅拌制得,每栽植穴更换配方土0.08 m3。采用行距3.0 m、株距1.0 m栽植,密度适宜,且便于机械化作业。每年施基肥农家肥1次,施肥量30 m3/hm2,追施化肥2次,每次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120 kg/hm2,混合开沟施入或水肥一体化施入,用尿素0.4%、磷酸二氢钾0.3%、硫酸锌0.3%、硼砂0.5%、硫酸亚铁0.3%配制成混合液喷洒叶面2次,每年分别于4月初、5月中旬、6月下旬、8月初、12月初滴灌5次。栽培品种鲜食枣以秦宝冬枣、冬枣2号、早脆王、伏蜜脆为好,制干枣以骏枣、灰枣为好,鲜食枣的经济效益高于制干枣。树冠以纺锤形、开心形、小冠疏层形等小冠形为好。沙漠红枣采用水肥一体化和塑料大棚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能提高产量3.2倍,提高经济效益6.5倍。  结论  本研究依据沙漠气候特点和枣树生长发育特性,攻克了沙漠红枣栽培土肥水三大技术难关,达到了沙漠红枣高产、优质、高效和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的作用,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利。   相似文献   
168.
在水温(18±2)℃和室温26℃环境下,在室内水族箱(100 cm×50 cm×25 cm,长×宽×高)中研究(1)标志黄鳝、(2)不同规格黄鳝、(3)不同水深下的黄鳝,对鱼巢的选择性和回巢行为,为黄鳝无土养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饥饿条件下,黄鳝主要根据鱼巢内径大小而非长度来选择鱼巢;在摄食条件下,黄鳝选择居住的鱼巢范围扩大,并且在塑料袋和内径大的PVC管内多次出现黄鳝共巢现象,黄鳝有一定的固定回巢行为;(2)在摄食和10 cm水深条件下,20—30 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PVC弯管 PVC直管塑料袋; 6—8 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丝瓜络 PVC直管塑料袋、棕片; 1—3 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丝瓜络 PVC弯管、塑料袋 PVC直管; 0.1—0.3 g黄鳝68.99%±8.99%栖息于大薸(Pistia stratiotes),30.01%±8.99%栖息于塑料袋;(3)水深5 cm时黄鳝全部栖息于塑料袋,水深10 cm时黄鳝全部栖息于轮胎,水深在15—30 cm时,黄鳝对轮胎和塑料袋的选择无显著差异(P 0.05)。  相似文献   
169.
以湖州地方白菜品种绣花锦的两种类型白种和黄种为材料,通过播种期试验研究了绣花锦的生育特点。结果表明,在9月10日至11月10日,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现蕾、抽薹、始花时间以及始花至终花时间逐渐缩短,植株现蕾时的株高、叶片数逐渐降低。绣花锦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在两种绣花锦类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播种期对单株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影响,其中白种绣花锦平均种子千粒重0.94 g,种子生产适宜的播种期在9月10日前后,黄种绣花锦平均种子千粒重1.27 g,种子生产适宜的播种期为9月10日至10月10日。  相似文献   
170.
杏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对杏(Purnusarmeniaca)中99个品种(类型)1a生枝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进行了测定,结果出现56种同工酶谱型,其中有35个品种的谱型是各自独有,可被一一分开,约占总供试品种的35.4%,其余64个品种分属于其它21种谱型,每谱型含2~5个品种。本文还就杏品种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